•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类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1-04-09 08:00: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也应随之发展。本文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和本校目前实际情况的需要,提出了以专业为平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分类教学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分类教学;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不但要了解计算机,而且还要能应用计算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把计算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和相关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施, 应按不同的学科分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

    (1)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本层次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计算机意识和培养其使用计算机的最基本技能。

    (2) 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本层次是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点。

    (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本层次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新体系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必然会出现。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都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这样课程的设置在原先学校规模比较小、学科比较单一的形势下是勉强适应的。但随着我们学校逐渐成为一所包括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医学类等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特别近两年,学生数量剧增,专业的设置越来越多样化,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不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如何建设好综合性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如何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分类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和新课题。

    1构建以应用为目的分类、分层次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框架是围绕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业务能力所构成的课程结构。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三层次要求,我校建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 面向全体学生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第一学期开设的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2) 面向不同专业领域应用开发能力所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开设与专业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这个层次的课程以计算机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为主,主要是在第二学期开设的VB、C、动漫等必修课程。第二层次将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专业中的问题。这个层次应是在熟悉计算机的相关功能与作用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跟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层次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双重要求。换句话说,讲授该层次课程的教师应以熟悉计算机的专业教师为主。

    (3) 贯穿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全过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图1概括表示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

    由于学时限制和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不同,我们提出将计算机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根据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若干门课,实施“1+1:X+N:Y”新课程体系,即:大学计算机基础+1(或若干必修课)+N(若干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案。

    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需求,我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时采用了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或“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必修)+“电子商务”或“多媒体技术”或“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选修),适用经济管理类专业。

    方案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必修)+“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选修),适用信息类专业。

    方案三:“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动漫设计基础”(必修)+“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网页设计”或“多媒体技术”(选修),适用艺术类、广告等专业。

    方案四:“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计算机实用技术”(必修)+“多媒体技术”或“动画设计”或“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选修),适用文科类专业。

    方案五:“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或(C)”(必修)+“计算机硬件技术”或“网络技术”或“多媒体技术”或“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适用医学、理科类专业。

    其中,选修模块的建设主要通过专业自行建设和开设公选课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积极探索并实施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 积极探索探究式、互动式、案例式、讲座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坚持“精讲多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从应用入手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案例为任务驱动,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面向应用快速开展学习,解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困惑与学习应用的迷茫,同时以讲座的方式在学生群中开展教学,发挥激发兴趣,引导选课的作用。如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案例教学为驱动,以直观的方式直接引导、告诉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做什么、如何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以大作业或课程设计方式,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2) 积极探索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满足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积极开展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注重个性化培养,以大作业、课程设计等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

    (3) 动态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

    各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计算机发展潮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加强实践环节,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结束之时,布置综合性大作业,大作业也可与学生自身的专业结合,通过开展课程设计的方式,使学生已有的零散知识用线串起来,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本专业来。

    (4) 探索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主张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以作品、大作业的方式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坚持“教考分离”,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以机考为主。例如,“动漫设计基础”和“计算机实用技术”在考核方式上我们采取了笔试+大作业的方式,既兼顾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考虑了这些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分类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第一层次,各个专业都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它是整个课程体系分类教学建设的难点所在。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分类教学改革,要依照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测试。具体措施如下:

    ① 了解差异,创建分类的具体办法。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已初步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全体学生划分为理工类和文科类两大类。针对理工科学生和文科类学生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进行分类教学。在改革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将继续对分类办法进行优化,例如,将文科学生分成艺术、经管和人文语言类等,将理工科学生分成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② 针对差异,对不同类别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大部分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所包含的主要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数据库系统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常用工具软件等。

    按文科、理工科等专业不同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教学。表2为目前我校理工类学生和文科类学生分别需要掌握的知识模块。

    ③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因材施教方面,具体做法是分类教学、分类练习、分层个别指导。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做出调整;另一方面,也要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实践题和练习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班级中的后进生进行个别指导。

    ④ 推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重视主教材的选择,还要注重相应辅助教材的选择。

    在考核方式上,改革考试方式,推行无纸化。对于文科类学生,考试内容要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测试;对理工科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试。

    3结语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应以应用为目标,计算机作为工具,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和相关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动漫技术基础等作为必修课程,网页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作为选修课程,实施分专业、分年级的分类、分层次教学,使学生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应用能力,形成了连贯、分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满足了我校大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要求。

    参考文献:

    [1] 董志民.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8(3):38-39.

    [2] 胡立智,李泽文,林瑜. 对计算机公共课分级分类模块化设置的探讨[J].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5,2(7):59-66.

    [3] 陆汗权,何钦铭. 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新体系研究[C]//陈国良,冯博琴,卢湘鸿,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49.

    [4] 尹建新,祁亨年,夏其表.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S1): 117-120.

    [5] 李丽. 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谈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J]. 现代企业教育,2007(2):1-3.

    [6] 夏其表.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S1):114-11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ategory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s Curriculum System

    XIA Qi-biao, YIN Jian-xin, YI Xiao-mei, XU Feng-ya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Linan 3113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wide use of the computer in different fields,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is also developp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education for non-computer major students and the needs of the school,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computer basis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takes professional field as a platform 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computer category teaching of the school.

    Key words: category teaching;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