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山西省运城市低收入农户的特征及增收措施

    时间:2021-09-26 16:28: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在农民收入上,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低收入农户作为影响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和增收难点,关注其状况、实现其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我市低收入农户状况如何?现就其主要特征作以简要分析,以便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增收措施。本文所指的低收入农户,是依据运城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7个县(市、区)的560个调查农户按人均纯收入五等份分组,由低至高依次分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每组农户所占的比重为20%,经过分析对比,我市低收入农业户可以归纳为七大特征:
      低收入农户的七大特征
      特征一:低收入农户收入结构为农业主导型
      2004年,我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中,农业收入占51.9%,,牧业收入占0.8%,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占7.8%,工资性收入占36.3%。与其他收入组农户比,低收入组农户农业收入比重偏高。除中低收入农户组外,分别比其它组高2.9、5.0、3.5个百分点。为农业收入占主体的“农业主导型”收入结构。而其他收入组农户非农产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及非农产业之和)比重在45%以上。为非农产业收入占主体的“非农产业主导型”收入结构。
      由于低收入农户收入结构为“农业主导型”,这就使农业收入成为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减的决定因素。2004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337.6元,比上年增加307.6元,增长29.8%,其中,农业收入增加253.36元,占增加收入的82.4%,是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这表明,农业收入是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基础,是决定收入增减的关键因素,农业收入形势好,低收入农户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否则,反之。
      特征二:低收入农户收入货币化程度低
      农户人均现金收入表
      单位:元  
      年份分组           2004年  增减  2003年      增减
      低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   994.6   —   821.8    —
      中低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  1396.7  402.1  1287.5   465.7
      中等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  1838.6  844.0  1762.6   940.8
      中高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  2569.2  1574.6  2218.5   1396.7
      高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     4112.6    3118    3535.5    2713.7
      从表中一方面可以看出,低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与中高收入以上农户比较,收入差距有所拉大,与中高收入农户比较,2004年相差1574.6元,比2003年增加350.7元,与高收入农户比较,2004年相差3118元,比2003年增加577.1元。另一方面可以看出,2004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为994.6元,中低收入农户1396.7元,中等收入农户1838.6元,中高收入农户2569.2元,高收入农户4112.6元,低收入农户与其他农户人均现金收入之比为1:1.40:1.85:2.58:4.13,其差距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1:1.42:1.76:2.33:3.68)。从现金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看,五个收入组依次为74.4%、73.3%、78.2%、82.5%和83.5%。低收入农户收入货币化程度较低,更多的收入来源于实物收入,这就进一步表明,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低收入农户市场意识不强,市场参与程度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是拉大与其他农户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征三:低收入农户从业类型集中
      按农业和非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份额的不同,将调查户分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四种类型。2004年,低收入农户中,纯农户占17.8%,农业兼业户占49.1%,非农兼业户占32.1%,非农户占1%,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占66.9%,非农兼业户和非农业户占33.1%,与其他农户存在差异,在中等收入农户中,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占62.5%,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占37.5%;高收入农户中,纯农户和农业兼业占58.2%,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占41.8%。
      由于低收入农户中,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占绝对优势,劳动力就业表现形式单一,门路狭窄。2004年,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高达93.4%,在五组农户中比重最高。其他农户分别为89.5%、84.5%、79.5%和79%;在本地乡镇企业从业的劳动力比重仅为0.9%,而中高收入农户则占3.47%。可见,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从事其它产业的较少,这已成为低收入农户收入结构农业收入比重偏高和收入稳定性差的重要因素,要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的稳定增长,必须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非农劳动力比重,优化收入结构。
      特征四:低收入农户与其他农户的收入差距拉大
      2004年,我市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1337.6元,中低收入农户1906.6元,中等收入农户2351.6元,中高收入农户3115.2元,高收入农户4927.7元。低收入农户比全市平均水平少1249.4元,比中低收入农户少569元,比中等收入农户少1014元,比中高收入农户少1777.6元,比高收入农户少3590.1元,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与其他农户收入比依次为1:1.42:1.76:2.33:3.68;2003年低收入农户与其他农户收入比为1:1.58:2.10:2.73:4.43。从总体上看,低收入农户与其他农户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
      特征五:低收入农户生产投入水平低,投资方向单一
      2004年,我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生产投入366元,中低收入农户432元,中等收入农户469元,中高收入农户527元,高收入农户1272元。低收入农户与其他农户投入比分别为1:1.18:1.28:1.44:3.47,低收入农户的生产投资仅相当于中等收入农户的69.4%,高收入农户的28.8%。从投资方向看,在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中,低收入农户农业投入占92.6%,非农业投入占1.8%;而中等收入农户分别为90.8%和3.7%,高收入农户分别为56.9%和6.7%。由此可以看出,低收入农户不仅生产投入水平低,而且投资主体是农业,非农投入较少,很难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特征六:低收入农户家庭规模较大,非劳动力多,劳动力素质低
      2004年,我市低收入农户户均家庭人口4.75人,在五组农户中规模较大,比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农户分别多0.58人和1.48人;15岁以下和61岁以上的非劳力户均1.79人,在五组农户中最高,比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农户分别多0.28 人和0.94人;劳动力负担人口1.6人,在五组农户中负担最重,比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农户分别多0.03人和0.25人。
    低收入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0.9%,在五组农户中最高,比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农户分别高4.9和5.2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占67.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1.8%,在五组农户中最低,比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农户分别低4.7和10.7个百分点。可见,低收入农户家庭规模大,劳动力少,文化素质较低,已限制劳动力的从业领域,影响了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特征七:低收入农户生存环境差
      2004年,我市低收入农户中,50%的农户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带,除中低收入户外,比中等收入和高收入户分别高11.5和7.1个百分点;距县城20公里以上低收入农户占40%以上,比高收入户高4.3个百分点,较差的生存环境,使低收入户信息闭塞,发展能力较弱。
      因此,要实现我市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首先要消除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稳定增长,才能实现我市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低收入农户增收措施
      一、政策倾斜,合理引导,减轻负担,确保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政府要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给农户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对低收入农户要从信息、技术、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减轻农民负担,为其增收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宽松环境。
      二、发展畜牧业有利于低收入农户增收。由于我市低收入户大多身居山区,依靠种地谋生,增收渠道单一,但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涌现了一批养殖大户和专业村,畜牧业的发展,加快了粮食转化,缓解了谷贱伤农的矛盾。虽然我市畜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养殖方式还比较落后,80%以上农户靠散养,只有少部分农户搞规模养殖。由于规模养殖具有效益高、市场销路好,社会化服务程度高,抗季节性价格波动的风险能力强等诸多优势,但规模养殖需较多的资金,这就要到信用社贷款,近几年农村信贷“嫌贫爱富”现象非常严重,农民贷款举步维艰,希望政府予以重视和关注,切莫让想发展规模养殖的农户,由于受资金所困,只能望洋兴叹。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低收入农户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近几年来,不少农民外出打工赚钱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渠道。但仍有些农民顾虑重重,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好出门不如歹在家”,长期的小农意识使他们死守土地,依附土地,只要温饱,观念陈旧,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在观念上做文章,要把外出打工者的成功经验,用现身说法教育农民更新观念。观念一变天地新。只有从转变观念入手,想方设法更新农民的观念,加强农民外出前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农民朋友才能走出家门,找到鼓钱袋的致富捷径。
      四、加大投入,搞好培训,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是关键,也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源头所在;因此,政府应把对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结合农民生产的实际,组织专业人员,运用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要经常下乡镇,到村屯,为农民讲解农业政策,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从业技能。
      五、加大政府对农业和低收入农户的支持保护程度,为其增收创造宽松的环境。一是改革农业投入体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特别是低收入农户贷款的到位,使其增收有资金和物质保障;二是调整财政支出资金的使用方向,调整农业补贴重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低收入农户给予适当补贴,用经济的办法引导其增加收入。
      六、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和就业空间。一方面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繁荣小城镇经济,同时,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工资的按时发放,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七、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道路和信息传递的畅通,为农民增收架好桥梁纽带。
      八、加大扶贫力度,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两级分化”是对社会稳定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低收入农户与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主要是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缓慢,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负担重,家底薄,增收难。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直接补助与扶持力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对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扶贫也应加强,不能走过场;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的建立,确保农民能看得起病,减轻农民负担和各种不合理摊派,减少返贫现象的再度发生。
      九、大力倡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关注、关爱和扶持贫困群体活动。如,可以组织企业界通过慈善机构为贫困户扶贫济困,奉献爱心。


    相关热词搜索: 运城市 山西省 低收入 农户 增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