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时间:2021-11-09 15:06: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治理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县地处**岭南端西麓,地势丘陵起伏,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42.9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13%。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峻的现实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水土流失现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必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遗害子孙后代。为此,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瞄准生态立县目标,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主题,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会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1万亩,占流失面积的30.84%。2003年我县**两条小流域治理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05年我县国家级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也顺利地通过了上级的验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实践证明,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工作力度。为此,我们切实在强化领导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全县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为生态县建设的重中之重,由部门行为上升为党政行为。县委书记**、县长**同志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我县还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通告》、《**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十多项乡规民约,并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县、乡、村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年初落实任务,半年进行检查,年终严格兑标,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为让群众充分认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自觉从传统的思维定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中冲脱出来,主动投身到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我们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法颁布纪念日等有利契机,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环保板报评比、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等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守土有责”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各乡镇、各部门都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密切配合,合力攻坚。在实施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水务、林业、土地、环保等相关业务部门的3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踏查,收集整理基础材料,联合制定实施意见,为科学编制《**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提供了翔实依据。
    二、采取综合措施,务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优先,以小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治山、治坡、治沟统筹兼顾,工程、生物和农耕措施综合配套,治理、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五位一体,全面加大了治理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规划先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内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程度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封禁、小治理”、预防与保护兼顾的治理方略。对水土流失严重、群众治理愿望迫切、工程比较集中、示范作用大的区域,规划为重点治理区;对水土流失程度较轻,降水条件适宜,破坏不严重,超坡度耕地退耕还林成活率高,人工林面积比较集中的区域,规划为重点生态修复区;对超坡度的荒山、坡耕地面积比较集中,生态脆弱区域,规划为重点监督管护区。同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为了确保治理效果,我们本着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大力推行了适合我县特点的“封、管、建、改、轮、监、创”治理模式。“封”即封禁,通过设立标牌和标志碑、修建工程围栏以及植物围栏等措施,对成片的林草进行封禁保护。“管”即培育管护,对幼林、中龄林进行定期抚育管理,对疏幼林进行补植,对残次林进行更新改造。“改”即改灶、改圈舍,解决封育后的燃料、放牧等问题,大力推行节能灶,提倡种草养畜、舍饲养畜。“建”即建设小型水保工程,在林草与耕地交界处开挖截流沟,减少坡地径流,提高生态修复效果。“轮”即轮牧,根据牲畜数量和草被再生与恢复情况,以不破坏草场再生能力为原则,将项目区草场分成几个小区,实行轮牧。“监”即监测,在项目区内建立了坡地径流观测小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标准样方地,并结合水文、气象等资料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等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创”即围绕绿色、特色经济创办第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加工业、餐饮娱乐、观光旅游业等,推进水保产业化发展。三是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积极对上争取扶持项目,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先后实施了前头、前六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三个样板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前头、前六小流域1999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2003年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前头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318.27公顷,新增林地面积146.5公顷,林地覆盖率达到20.55%,草地面积达到19.5公顷,林草覆盖率达到23.29%。**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905公顷,新增林地面积240.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3.25%,草地面积达到85公顷,林草覆盖率达到18.2%。通过治理形成了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林草防护体系,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小流域环境。
    三、着眼长远发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创新思维,创新管理,才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巩固扩大已有的工作成果。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坚持做到了“三化”。一是项目管护民营化。对于治理后的区域,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全部落实到各乡镇和林场,再由各乡镇和林场本着“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分期限承包给农民,由承包者进行日常管理,县、乡、村水保专职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除林地到采伐期,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外,其余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归承包者所有。这种方式有效降低了管护成本,提高了管护成效。二是监督执法经常化。把加强监督执法贯穿于工作始终,常抓不懈。县环保局和水务局联合成立了执法大队,全县在项目区内乡(镇)、林场配备了31名专、兼职水土保持执法监管员,形成了自上而下配置合理,分工明确的执法网络,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多年来,我们累计查处了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案件3起,乱砍滥伐林木案件5起,毁林开荒案件3起,上山放牧破坏草原案件2起。例如,2004年,**镇一农民故意毁坏水土保持宣传牌,我们对其进行了教育,责令他将宣传设施恢复原状,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了处罚,起到了惩治一人,教育一方的效果。三是项目管理规范化。严格规范项目质量标准,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成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的项目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全程进行督办检查。严格项目管理程序,认真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建立项目管理簿册,对项目的地址、责任人、质量、数量、业主等具体情况进行登记,做到整齐规范,情况明了。特别是对县域内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审批水保方案,保证项目规范实施。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将上级扶持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纳入财政专户进行管理,资金审批由主管副县长、相关局的局长“会审”,最后由县长签批。财政、审计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按照上级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生态县建设目标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使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登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秀美和谐的**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治理 改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