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若干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0-03-12 07:57: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农村人口流动;区域发展不均衡;受教育程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是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1-0060-04

    Abstract:The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on the impact on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farmers fitness effects of the main factors were studied. Tha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rural mobility;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education; sports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such as sports instructors in the ranks 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China′s farmers fitness effects of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se factors mad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Fitness Project for Peasa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ults; influencing factors

    2009年10月16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一运会召开前夕,接见了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时,强调“国运盛则体育兴”。胡锦涛强调,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他希望体育战线的同志们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全面贯彻党的体育工作方针,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1]。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国家经济不断提升的三十年,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闲暇时间增多,“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成为共识,为此,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是中国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举措,对于增进农民健康、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推行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解决农民体育的发展问题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发展过程,因此,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如何分析和解决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创造出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切实推进农村体育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政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重要性诠释

    1.1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提高国民体质的需要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主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据2005年的第2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国民身体形态略有下降,20~39岁年龄段的成人降低幅度最大;身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降低幅度最大,国民健康水平不容乐观[4]。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希望,但是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据2006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第1次学生体质健康会议公布,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另据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的专家指出,我国符合WHO健康的定义人群仅15%。截至2004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人[5]。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深入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已成为重要任务。在农村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减少发病率与农村经济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1.2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宏伟的民心工程,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农村体育是农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构筑农村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工程,已被列入部分地区列为“民生建设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始终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体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6]。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对于转变农村落后的不健康的生活观念、排除黄、赌、毒等劣等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对农民群众的道德风尚、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2 农民体育的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是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前提条件

    有统计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8月,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已达2310个,创超世界纪录达1195次。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已达2284个,占总数的98.9%。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但是中国体育全面发展和成熟壮大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更是“国运盛则体育兴”的最好诠释。没有国家的强盛、经济实力做后盾,想取得这样的辉煌是不可想象的[1]。相比竞技体育的辉煌,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总体建设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全国未建设的健身工程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到位和健身工程建设中的用地问题没有解决[7]。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相反,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就不可能去参加体育锻炼了。蔡睿等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联,人均GDP与“经常锻炼”的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大于0.7,与经常锻炼的相关度也接近0.7(表1)。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总体上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从温饱朝着富裕的方向迈进,据国家统计局

    提供的材料,在“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6860元提高到2005年的10493元,增长了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2366元提高到2005年的3255元,增长了37.6%,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分别下降至2005年的35.8%和43.0%[8](表2)。

    国外研究认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处在40%以下时,正是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升级的时期。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表明人们的消费格局出现多元化,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饮食消费已经不再是消费额全部,随之而来的将是服装、电话、轿车、住房、文化等消费的提升。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居民更注重生活的质量,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较高,社会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科学生活方式的理念和物质基础均有一定的保障,从而使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更强、行为更积极[9]。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居民已经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吃穿为主的总体消费格局,消费趋势向着发展与享受消费过渡,当然从微观来看还存在着少数偏远山区经济不发达生产生活水平落后的因素,这也是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中,安排了2.3亿元支持地方实施“农民健身工程”。预计到09年年底,全国将建成17.7万个农民健身设施。自2006年至今,《“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的由国家发改委安排的4亿元投资已全部下达,国家体育总局和财政部合计安排体育彩票公益金7.6亿元。《规划》确定的“到2010年,在全国10万个行政村建设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简易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任务将提前一年并超额完成。

    2.2 农村人口流动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带来阻力

    如今,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广大农村的青壮年大规模的涌入城市打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广大的农村妇女却成了农村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妇女不仅要承担着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肩负着赡养老人与照顾小孩的重任,她们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坚强后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26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其中70%是男性;外出者中,81.7%为已婚,约有两成农村家庭因“丈夫外出打工”而两地分居,“男工女耕”在一些农村已成为普遍现象 [10]。如此多的农村人口流动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带来的一定的阻力,在有些地区由于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者中老人和妇女占有较大的比例,她们平时要承担着大量的家务和农活,农忙时节根本无心从事体育锻炼,即使是农闲时节也受到种种因素的困扰不能参加体育锻炼,再加上农村资源有限,农村妇女参加的体育活动又十分的单调体育锻炼的群体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影响,这更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带来较大的阻力。

    2.3 区域发展不均衡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带来困难

    根据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公报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比,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高出24.1%,差异明显,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对于“经常锻炼”的比较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是乡村居民的2.7倍,随着年龄的增长城镇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多,而农村居民保持不变,在体育场馆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城乡对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多个,其中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在“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比上,城市居民也明显高出农村居民,城镇人均体育消费为718元而农村仅为355元[11]。另外农村与农村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较高。以北京市和河南省为例比较,目前每10000名北京市市民拥有8.3个体育场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1.03平方米的两倍多。相比之下位于我国中部的河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014平方米。硬件水平与经济基础不同也带来了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有关研究表明[12]: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就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要明显好于中西部,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经济发达地区要明显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2.4 受教育程度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资料显示,不同学历的人群中体育人口存在较大差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受过初等教育的5倍以上,是文盲的900倍以上[13]。不少农村人把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相混淆,认为体力劳动就是锻炼身体,来自西安市体育局发布的消息对于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做出可很好的解释:“在过去许多人错误地以为,经常做家务或从事体力劳动就不必再进行体育锻炼。专家们的各种统计结果和科学数据表明,城市人群肺活量指标高于农村人群,而城市中的非体力劳动者的肺活量指标又高于体力劳动者。出现这一差异,与农村人群和城市体力劳动者参加体育锻炼较少有关。虽然干适量的家务活可以提高身体灵活性及平衡能力,体力劳动可以增加肌肉弹性及肌肉力量,但这些并不能帮助人体改善呼吸系统功能。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肌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代谢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机能”[14]。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只有7.3年(城市为10.3年),全国文盲、半文盲中的92%分布在农村[15]。由此可见加大农村教育事业是提高普及体育人口的长远举措[16]。

    统计数据表明:至2003年,我国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7.4年,男性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为8.4年。

    表中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也逐年提高,而且男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差距也越来越小,教育程度总体发展是好的,但是增加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力开展农村教育事业仍然是提高和普及体育人口和实施农民体育健生工程的关键。

    2.5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硬件保障

    由于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底子薄、欠账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体育场地缺少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多个,其中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居全国首位的是北京市。2004年北京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2106个,其中标准场地61014个,体育场地总面积319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5平方米。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共配建全民健身工程5363个,100%的街道、乡镇、社区和60%的行政村配备了全民健身工程[12]。总配建面积376万平方米,总面积居全国首位。平均每2237人就拥有一处全民健身工程。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表明(2006年),目前每10000名北京市市民拥有8.3个体育场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1.03平方米的两倍多。全市各类体育场地58种类型12106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6100个,非标准体育场地6006个,每10000人拥有8.3个体育场馆。与1994年的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相比,北京市的标准场地数量增加了148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0.86平方米扩大到2.2平方米,人均建设体育场地累计投资金额由192元提升至975元。以北京市农村人口较多且较为偏远的平谷区为例:至2005年底平谷区已有兴谷电视塔万米健身广场1个,“标准工程”6个,青少年工程2个,居家工程181个,为该区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健身条件。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以举办十一运为契机,山东各地新建44个、改造85个体育场馆,几乎都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与此同时,山东省共投资43亿元,接近比赛场馆投资的一半,资助建设了156个全民健身中心,17个市都建设了市级健身中心,40%的行政村有了健身设施,10万多个健身站点遍布城乡,基本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点,以市级城市为支点的沿海、沿黄和沿历史文化三条全民健身特色带。由此可见,有了体育场地必然会促使农村体育的发展,正如十一届全运会所倡导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那样。今后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对于体育场地的建设是摆在我国广大农村体育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体育场地的建设也成为农村体育多元化发展的瓶颈。

    2.6 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健身工程实施的软件保障

    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担负着组织管理者的责任,还担当着技能传播者的角色。他们不仅是体育主管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而且是帮助健身者“解疑释惑”的良师与益友。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过程中,群众体育开展的效果如何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开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对于广大农村而言体育社会指导员可谓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特别是那些欠发达的偏远山区,更是几乎没有,经济核心区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较为庞大,以北京市为例至2004年底,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1728人,其中国家级131人、一级1623人、二级5427人、三级14547人,北京市常住人口有1538万人,平均约700人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团、乡镇体育专兼职干部2110名;市区县行政体育管理人员193名,近千人取得国家劳动保障局的职业认定证书。截至2007年统计,北京市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9403人,在体育局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2000余人。由此可见,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存在着较大的失衡,目前国家正在提倡缩小城乡差距,体育指导员队伍也应列为其中,因地制宜大力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减小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差距,大力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软件保障。

    3 结 论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推行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解决农民体育的发展问题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发展过程,现阶段影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主要因素体现在:(1)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是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前提条件;(2)农村人口流动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带来阻力;(3)区域发展不均衡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带来困难;(4)受教育程度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理论基础;(5)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硬件保障(6)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软件保障。

    4 建 议

    4.1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将农民体育健生工程上升到“民生工程”的层次来抓。以学校为基地以乡镇为中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固定的基层体育团体,乡镇政府要起领导、协调作用,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18]。

    4.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网络平台,加强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并对乡、镇兼职干部进行培训。

    4.3 以学生、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外出打工返乡青年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体,基层体育部门应合理分配资源,协调好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做到合理调配。

    4.4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体育的领导和对乡镇体育中心建设的投入,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各方面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积极性。

    4.5 出台扶持政策,保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顺利进行,加强服务指导,确保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好事办好,以学校为依托大力加强培养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发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指导组织职能,加强村委会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配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

    4.6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引入竞争与绩效机制科学管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配套设施与经费利用。

    4.7 因地制宜,多元化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农村体育活动内容应以节假日开展小型、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项目为主。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胡锦涛出席全运会开幕式强调“国运盛则体育兴”[EB].cn/

    [2] 江崇民,等.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评价辨识 [J].体育科学,2009.29(5):24-31.

    [3] 王智慧,等.我国核心经济区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效果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28.

    [4] 刘梅英,等.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9-13.

    [5] 田雨普.小康体育的观察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731-735.

    [6] 李会增,等.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3-6.

    [7] 马襄城,等.我国农村体育健身站点的发展研究[D].国家体育总局研究项目报告(项目编号:907SS06039).

    [8] 宋杰,董杰. 城乡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理论探讨及对策分析[J]. 体育与科学(南京),2009,(2):48-51.

    [9] 蔡睿,等.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比较[J]体育科学.2009,29(7):15-18.

    [10]李玲,关注留守妇女[EB] 红山晚报2007.11.2

    [11]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公报[N].中国体育报,2008-12-19.

    [12]罗旭,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体育科学,2008.(8):93-95.

    [13]杨露,杨树盛. 我国农村妇女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J]. 体育与科学(南京),2009,(4):57-59.

    [14]专家提醒:体力劳动不等于体育锻炼[N]重庆晨报.2003.6.16.

    [15]谢勇强.温总理报告对体育提出要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N].中国体育报,2006-03-07.

    [16]杨露,等. 我国北部地区农村妇女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9,(4).

    相关热词搜索: 若干 体育健身 因素 农民 效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