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时间:2020-03-29 07:51: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实际问题的客观体现。认识并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对中国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客观总结与科学探索,同时有助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时代特征;客观依据;实现形式;发展战略;管理模式;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2-0042-06

    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开始了艰难而又复杂的现代化建设,为现代国学的丰富与发展贡献了颇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直接体现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国情特点、社会要求、发展逻辑与理论特色,饱含着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伟大梦想。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承载着时代的重任,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支持。

    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管理理论的源泉,中国的现代管理理论也应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价值观念、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文化价值、思维模式还是福利水平都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和差异。我们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但是对我国经济有用的东西要充分吸收和利用。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围绕着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来展开,必定具有能体现中国实际及其特色的时代特征。

    1. 浓郁的国别性。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是结合西方国家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的,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适合东西方企业社会的管理活动。但是,管理的本质是变革,管理理论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发展创新,照搬别人的管理理论来指导有着和西方国家不同发展背景、经历的中国明显是行不通的,更需要的是适合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例如,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天下为公”系出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其中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民权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生主义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与儒家“仁”的精神的统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基于当时中国特有的社会矛盾,指导中国走出独有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又例如,邓小平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姓社不姓资。“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一旦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可能成就我们今天的辉煌。再例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充分肯定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局的工作。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些已经被证实了的管理理论,都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中国不同阶段的问题,从各方面都证实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浓郁国别性的实现形式。

    2. 突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实践范畴引入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最伟大变革,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又回到实践并指导实践。其坚持理论的实践性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观点或结论因突出的实践性作为衡量管理正确与否的依据,被长时间反复证明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新时期,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确立了党的路线方针,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高度的相一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的表现了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客观规律,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去研究新的情况。“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以此来比喻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循序渐进。邓小平又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目标已定,“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就是通过改革加快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我们的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第二步战略目标已于1999年提前完成,我们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显然,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有着实践性的显著特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实践,指导着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同样,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践者用事实来充分说明了,以在实践中发展的观点把握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才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时代特征 理论 管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