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探究《越狱》的角色塑造

    时间:2020-08-17 07:56: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塑造人物是影视作品的重要任务。美剧《越狱》不仅让男主角形象深入人心,还给观众塑造了一群魅力十足的配角。本文从把握人物内在的生活、美式的家庭观和反面角色的刻画三个方面研究该剧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关键词]人物;角色塑造;内在生活;价值取向

    影视作品的首要任务就是娱乐大众,只有能迎合观众口味、满足观众心理需求的作品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部作品的创作一般会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建构精彩的情节,也就是观众们常说的“好看”。《终结者》《侏罗纪公园》《超人》等影片都在述说着各自精彩的故事,这一类作品中的人物是符号化的,影片重在讲述情节,人物只是因情节的需要而设置,是外在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塑造人物,在此,人物是剧作的核心,情节仅仅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能否塑造出一个个让观众铭记于心的人物,应该是此类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的因素。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辛德勒的名单》《飞越疯人院》《泰坦尼克号》这样一些影片时,会发现它们更为成功,原因就在于它们在把故事讲好的同时也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个经典、鲜活、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越狱》在题材上就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再加上编剧们把一个个设计精彩的情节融入其中,使得剧情既紧张刺激又充满温情。就情节的角度来讲,观众们已经满意了。但《越狱》的成功还不仅限于此,它还为观众塑造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人物群像,每一个角色都充满魅力,令观众久久难忘。那么,《越狱》在其角色的塑造上到底有哪些闪光之处呢?

    一、把握人物内在的生活

    电影(电视剧)作品在角色塑造上的关键问题是能否使其中的人物真实可信。只有真实的人物才能博得观众的认同、深入观众的内心,才会有生命力。如何做到真实地表现人物?悉德·菲尔德提出,在塑造人物时,要把人物生活分为内在的生活和外在的生活两个部分。人物的内在的生活是从他出生到影片开始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这是形成人物性格的过程。人物的外在的生活是从影片开始到故事的结局这段时间内发生的。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过程。①影视作品就是要通过描写人物外在部分的生活进而去揭示人物内在的生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越狱》在角色塑造方面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刻画人物性格,而是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故事进程中逐步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揭示其由来,从而使每一个人物都能被观众认可。主人公Michael Scofield是一名结构工程师,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芝加哥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司,前途光明。面对着自己颓废的哥哥,Scofield曾经感到极度的失望,可他却故意犯罪入狱,以帮助其越狱。这种行为,在逻辑上看似不那么顺理成章:为了一个一事无成的哥哥,Scofield甘愿放弃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这种牺牲看起来不值得。既然人物做出了一个选择,那么就要给出一个充分的理由。要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Scofield冒险入狱救兄,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个人物内在的生活,也就是故事开始之前Scofield的人生经历。父亲在Scofield很小的就离开了家,Lincoln扮演着兄长和父亲的双重角色,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度过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哥哥入狱后他的记忆逐渐地被唤醒——兄弟俩儿时的感情、哥哥身上父亲的影子不断萦绕在心头。再加上他了解到正是为了解决他上大学的费用,哥哥才卷入这场可怕的是非,埋藏在他心里深厚的兄弟感情爆发了,他最终决定为了亲情去冒险。

    除了兄弟亲情,《越狱》也按照美剧的传统套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爱情主题。州长的女儿Sara与Scofield之间产生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感情纠葛。两个人的身份不对等,并且存在如此大的差距,童话般的爱情不会时常发生。州长的女儿为什么会爱上囚犯?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对人物的描写就显得苍白无力。《越狱》解释这段爱情发生的缘由,同样是通过揭示人物内在的生活来是实现的。Sara的生活曾经几乎被毒品毁灭,在人道主义团体无数次的帮教下,她终于戒掉毒瘾,回归社会。此时的她已不仅仅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她决定走一条人道主义的道路,去帮助他人实现灵魂的回归。正是由于Sara有这样的内在的生活经历,她才会特别留意Fox River监狱中最不像囚犯的囚犯——Scofield,并尝试着去开启Scofield心灵的大门。而Sara所在的医务室恰好是Scofield越狱计划的一部分,两人有了交叉点,于是爱情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越狱》用揭示人物内在的生活和外在的生活的方法把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形成性格的原因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且非常注意对其每个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使得观众从心理上逐渐接受剧中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们的行为。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每一个戏剧动作都需要理由,需要观众的认可,必须很好地把它揭示出来。

    二、体现大众的价值取向

    大多数流行的美剧都在或多或少地体现着美国人价值体系中相对核心的一个概念——家庭观。关注近年来热播的美剧,如《绝望的主妇》《丑女贝蒂》《反恐24小时》等,家庭观念一直被反复宣扬,人可以离开国家,但绝离不开家庭。在美国文化里,国家也许是一个相对空洞的概念,但在美国人的认知当中,家庭是至高无上的。 “硬汉”们经受住了酷刑的考验却因为家人受到威胁而被迫妥协;光明磊落的政治家甘愿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女而陷入别人的圈套,这些已经成为设置矛盾冲突的常用模式。

    《越狱》更是集中体现了美式的家庭观。作为一部主流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的主题依旧是反政府的。副总统被幕后的“公司”控制着,亲手策划这场罪恶的阴谋;政府的特工们虽然披着光鲜的外衣,实际上却迫于高层的压力做着一些见不得人的罪恶勾当;FBI探员虽然还是印象当中的那样干练,却有着罪恶的内心世界,只能靠镇静剂来维持外表的平静。国家、政府、官员都是不可依靠的,惟一可以信赖的只有亲情。正是基于这一点,剧中Veronica所代表的司法营救始终无法成功,Lincoln获救的惟一可能就是他聪明绝顶的弟弟——Scofield。

    除了两兄弟,《越狱》中的其他角色身上也都毫无例外地背负着家庭的价值观。狱长Hey Pope即将退休,Scofield闯进了他的生活。膝下无子的他给予Scofield充分的信任,甚至早已把Scofield当做自己的儿子来看待,但得到的回报却是被“利用”。Pope不得不为此提前退休,不过他并没有改变对Scofield的看法,在其遇到困难时还是下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对于这个为了维护心中“正义”而屡次犯错的“儿子”,Pope付出了无比的宽容和仁慈。与Scofield一同越狱的Fernando Sucre、DBCooper自从到Fox River 之后就是犯人中的模范,改造对于他来讲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只是想尽快度过刑期。起初他们认为Scofield的越狱计划是疯狂的,不愿意参与,当得知家人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们的态度在瞬间发生了180度的改变,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越狱的队伍中来。Franklin为人正直,并不是一个十足的坏蛋,为了不伤害妻子和女儿,他并没有把坐牢的事情告诉她们,并定期通过在伊拉克的朋友给家人寄明信片让她们认为自己还在为国效力。诱使他犯罪的原因是家庭,而促使他越狱的原因还是家庭,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家庭,这样一个人物必然会打动观众(尤其是美国观众),Franklin终于得到法律的“赦免”,回归他盼望已久的家庭生活,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从Fox River 监狱中成功逃出来的8个人当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大难不死”。在第二季中,探员Alexander Mahone对这些越狱者展开追捕,他枪杀了“小偷”(Tweener),诱使“疯子”(Haywire)自杀,干掉黑帮首领John Abruzzi。这些人物的命运这么快就走到终点,因为他们不是为了家庭而越狱,没有家庭的观念,没有最终的归宿,就注定了其死亡的结局。家庭的爱使得爱家者逢凶化吉,离开家庭或者没有家庭的爱,人是没有机会的。

    三、不俗的“坏蛋”

    《越狱》淡化了角色的“好”与“坏”,传统意义上的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还是存在的,但我们已经不能再去简单地用“好人”“坏蛋”来形容他们,剧中的反面角色并非我们传统观片经验中的那种坏人。虽然剧中的反面角色也是脸谱化的,这些人物依旧是相貌不雅、凶狠残暴、唯利是图,但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已经告别了传统概念上的“坏蛋”,不再是戏剧冲突中主人公所面对的单纯的障碍,其本身就有着独特的性格魅力。进一步讲,《越狱》的角色塑造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对反面人物细腻、独特的刻画。

    T-Bag是本剧中最突显的一个反面角色,他的狡猾、残忍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甚至连救自己的人也不放过,但是这个角色却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作品在塑造T-Bag这个人物的时候,的确把他描写得十恶不赦,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令人胆颤,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感情世界。“新浪潮”时期,法国影星让·保罗·贝尔蒙多在影片《筋疲力尽》中塑造了一个混世魔王——米歇尔,一个已经坏到极点的人,却誓死希望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这就成为观众窥探他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T-Bag与这一角色极其相似,在T-Bag的世界中,惟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爱情,由此,剧情带着大家慢慢走进T-Bag的灵魂深处。

    T-Bag从小就因父亲对自己的性侵犯而改变了对周围人和事的看法,他的内心开始反抗,变的仇视一切,他要把自己受到的伤害报复于身边的每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的T-Bag,心灵已经被罪恶完全吞噬,杀人、绑架、强奸……他做尽了坏事,但心灵上的孤独还是痛苦地折磨着他,直到遇见Susan。她让T-Bag走进自己的家庭,这一切让灵魂本已死去的T-Bag又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和爱情的甜美,他决定在这里永远生活下去。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Susan发现T-Bag真实身份的那一刻,T-Bag被抛弃并再次回到他早已厌倦的罪恶世界之中。不过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份爱情,越狱就是为了重温拥有家庭的美妙感觉,但Susan又一次拒绝了他,T-Bag本应毫不犹豫地杀了这个伤害他的女人,但对爱、对家庭的美好憧憬使T-Bag选择了放手。

    T-Bag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一次次伤害别人是因为他屡次遭受身边人的伤害。但他是有信念的,也是可爱的,无论遇到任何困境他都能靠着顽强的毅力冲出困境。T-Bag很坏却不是一个十足的坏蛋,他有智慧、有情感,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蜕去“坏蛋”的躯壳,赢得观众暂时的共鸣。

    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阿曾说:描写一个混蛋比描写一个好小伙子更有戏剧性效果。认真揣摩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坏蛋”在一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这种角色往往是内心极度脆弱、曾经遭受过创伤、被社会和家人遗弃或者理想被现实无情击碎的边缘人物,在他们身上更容易发生故事(戏剧冲突)。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坏蛋”,“坏蛋”与英雄一样,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耐人寻味。

    人物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没有人物就无法构成戏剧冲突,离开了戏剧冲突,电影(电视剧)也就不存在了。《越狱》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深入角色的心灵世界,塑造了真实可信又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人物,奠定了该剧的成功。

    注释:

    ① 参见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年版,第21页。

    [作者简介] 陈岩(1979—),男,江苏徐州人,电影学硕士,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越狱 塑造 角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