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我对电影的态度就是“布道”

    时间:2020-09-10 07:53: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的“第五代”究竟是一个美学概念还是一个历史概念?如果是一个历史概念他的历史起点在哪里?他的开山之作是什么?在中国电影诞生 100年的日十候,几乎所有的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好像都要在这个时候有个“说法”才对。为此,我们特意走访了当年第五代的第一部影片《红象》的导演之一田壮壮。据电影史文献记载,在 1982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部叫《红象》的影片。它的编剧是王瑞阳;导演是张建亚、谢小晶、田壮壮;摄影是曾念平;美术是宁兰新、冯小宁;副摄影是张艺谋、侯咏、吕乐。这个主创人员的名单,其中所有的人几乎到今天者成了中国电影界的重量级的人物。他们一系列的后续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也许都超过了《红象》这部至今被人遗忘的影片。恰恰因为这样,《红象》才真正具有了一种历史的意义。如果我们要探讨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历史发展,要追溯第五代导演对中国电影产生的历史影响,《红象腥首当其中的作品。和《红象》只。乎同时诞生的还有《后补队员》。1983年3月,从北京电影学院分到潇湘电影制片厂15个同学,组建一个青年摄制组。厂里当时给他们的条件是:用国产机器、国产胶片和过期的进口胶片“练兵”。就这样吴子牛接了“一个谁都不要的剧本”,并且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体验生活、修改剧本。这就是吴子牛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后补队员》(编剧:谢文礼;导演:吴子牛、陈鲁;摄影:张黎、汪小沃;美术:李劲松;作曲:谭盾)。由于它是一部“儿童片”,所以直到今天它依然被许多人忽略——就像《红象》……

    第五代导演的前史

    贾磊磊(以下简称贾):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的话,第五代最先公开问世的作品,应该是你和张建亚、谢小晶导演的《红象》,是在1982年出品的。然后是吴子牛导演的《候补队员》,是1983年的,然后是《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喋血黑谷》。今天跟您谈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第五代最初成长的历史……

    田壮壮(以下简称田):你应该先看《我们的角落》。那是我们真正的第一部作品,是1980年拍的。

    贾:是电影故事片吗?

    田:当然是故事片。不过是用电视磁带拍的。那个时候刚有电教室,用的柳,器是模拟的、 VO系列。电影学院进的第一批电视录像设备。

    贾;在电视台VO标准的应该是四分之三的录像带。

    田:对。那是一部才啪史铁生的小说《没有太阳的角落》改编的。

    贾:我听说过这个作品,不知道是否正式出品?

    田:正式出品了,在中央电视台播的。然后是《红象》和《小院》……

    贾:《小院》在电影史的文献上并没有记载。

    田:《小院》是我们班的毕业作业。还有《我们的田野》,拿是黑白片。好几个呢!那是毕业前的作品,然后是我拍的《夏天的经历》电视片,然后才有子牛的《候补队员》。

    贾:这些都是在毕业以前出品的?

    田:对。毕业以前拍过四个片子。而且都是我跟小晶、张建亚合作的。

    贾:都是你们三个合作导演的?

    田:不都是我们三个合作的,至少有四个是我和小晶导演的。

    贾:《红象》是其中一部?

    田:那是第二部,《红象》严格讲应该是1981年拍摄的。它是1982年“六一”要的片子。1982年的夏天拍的《小院》。

    贾:当时你们是怎么想到要拍摄《红象》这样一部影片?

    田:我印象是儿影厂成立的第二年。当时我妈妈她们找我,说儿影厂成立一周年,没有片子给儿童,你们应该帮我们拍部片子。我们几个才去的。导演是我、谢小晶、张建亚;摄影是曾念平;副摄影是张艺谋、侯咏、吕乐;美术是宁兰新、冯小宁。这就是《红象》的班子。但是,小晶和我拍的《我们的角落》电视剧,是王安忆的小说。然后回来拍的《小院》。这两个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记不清了。我印象《小院》应该是夏天,当时学校有三个作业,分三个组。有—批是谢飞老师带着我《我们的田野》,是一个“小田野”,后来谢飞老师拍的是“大田野”。

    贾:“小田野”拍的是胶片吗?

    田:拍的是黑白片。我印象是我毕业以后,拍摄了《夏天的经历》,又拍了《九月》。

    贾:你认为你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

    田:应当是《我们的角落》 (以下简称《角落》)。

    贾:能不能回忆一下当时拍《角落》的情况。

    田:《角落》很简单,因为我们在实习,当时都去各电影厂当场记。我跟小晶都是电影厂出来的,就没有去。那时学校进了一套设备,曾念平在当摄像,找到我们说搞一点东西。那时候我们只是一块儿打排球大家才认识的,大家就分头找小说。《角落》是曾念平推荐的,以后一直改、改、改,改了很长时间。当时老师非常严格。夏天的事大概到9月才拍。

    贾:这是1980年吗?

    田:可能是,我记不清了。

    贾:你们当时用的什么设备呢?

    田:就是SONY的VO的那种摄像机,所有的电教窜都是。每个学校刚有的。这个作品学校有盘,你可以找得到。我好像有一张碟,上课的时候,小晶帮我刻过一张盘。《角落》严格意义上讲是我们这一届的第—部作品。

    贾:这部作品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田:故事是三个残疾人和一个女孩的故事。

    贾:那时决定要拍这个故事片的时候,你们想在片子中体现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明确的追求?

    田:没有。我跟你讲,这个第五代没有什么美学概念,没有什么成体系的想法。在电影学院开始教学也不系统;因为,很多年都没有招生?没有上课了。教案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其实大家在一起就是看电,影。这个很简单,每个人慢慢懂电影。然后就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横仿……

    第五代电影的开山之作

    贾:第五代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哪一部?

    田:第一部胶片如果不算实习作业,在国家正式投产的电影是《红象》。

    贾:你现在还记不忆得,当时拍《红象》时,有什么记忆犹新的事情。对你的创作有影响的?

    田:严格讲不多了。

    贾:拍第一部片子应该是很兴奋的。

    田:其实拍哪部片子都是很兴奋的,因为都是新的东西。拍《红象》的时候,更多的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现在想象其实挺“生”的一件事。

    贾:你是说“生猛”?

    田:太猛了。第一,中国没有象,我们拍摄的象是从缅甸租的。不仅贵,而且很危险!第二,儿童片和动物片都是最难拍的,通常片比都是在1比15以上,我们一上来就把儿童片和动物片放在一起拍。中国内地那时的片比是在1比3。第三,云南这个地方谁也没有去过,到底该怎么拍,谁也不知道。其实就靠电影学院的这七今哥们儿才去,也就是靠这七个哥们儿帮助才把这个事给完成的。

    贾:当时怎么就决定了要拍这部电影。

    田:拿到这个剧本不过两个月,不拍来不及了。九、十月份去看景地,一个冬天拍完了。后期去印拷贝。第二年“六一”上映。那时我们在云南山里是骑自行车去看景的,骑不动就推着。去联系大象的事,根本什么都不懂,一去居然人家就借了。因为男阶时候我们跟缅甸的关系很复杂,而且言语又不通。

    贾:资金当时怎么样?

    田:大概30万元吧,那是国家定的死数。就这么多钱你拍完了算。好像没花那么多钱。反正就那么多,你必须拍完。我就记得每天早上,大家扛着设备进山了。约好了跟大象在另pJL见。就是这么拍下来的。然后就是保护三个孩子。第一次跟社会上的这些工作人员在一起,不适应他们,由于很苦,他们不愿意下去,很懒。云南菜吃不惯。几乎每天就我们这么几个人,和当地的人,不停地每天都在拍。一旦拍起戏来就什么都顾不上。每天早出晚归。还有水下摄影。拍得挺顺利的,没出什么大事,剪完以后也很快就通过了。这是我有史以来最顺利的一部电影了。

    相关热词搜索: 布道 我对 态度 电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