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浅析发簪为何没落于现代社会

    时间:2020-09-30 07:54: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发簪,顾名思义,是一种管束头发的实用品、饰品。它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男女通用。最早是单一的实用性发具,后逐渐转换角色,演变为讲究实用的男子的发簪。而女子发答完全是为修饰髻发,起到美饰髻发作用的一种头饰品。发簪与现今的奢侈品一样也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人们日益剧增的对发簪的需求也促使着发簪工艺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社会经济的进步,使科学技术的大幅度提升,出现了更多的发簪工艺。明代手工业空前发展,不仅表现在手工产品种类的丰富多彩,更表现在制造工艺的复杂精细和精湛高超上。然而当今的发簪却慢慢没落了下来,究其原因让我们从社会和物质发展两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发簪;发簪工艺;社会文化;物质发展

    谈起发簪,人们每每想到的一定是宫廷剧中贵妇头上戴着的华丽发簪,那么我们先来谈论下发簪的历史以及发展。发簪,顾名思义,是一种管束头发的实用品、饰品。它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男女通用。簪的本名叫“笄”,最早是单一的实用性发具,后逐渐转换角色,演变为讲究实用的男子的发簪。而女子发答完全是为修饰髻发,起到美饰髻发作用的一种头饰品。簪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中,当时的答是用兽骨做的,呈扁长体,顶部稍宽,一端磨制成圆形。商代,仍然是用骨簪,但形式已经很丰富了,开始在簪头上雕刻各种装饰,如兽头、鸟头等。到汉代,簪的名称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其制作的材料、规模逐渐扩大、改进,簪上缀上了珠宝花饰,骨簪已不限于普通的兽骨。这一时期流行文官答笔风俗。古人外出都有手持锡板的习惯,有事需记载,立刻用笔写在板上,以免遗忘。于是将随身带的笔簪于头上,后来朝廷文官纷纷效仿,簪笔冠饰便成为汉代文官的一种代名词,叫做“簪白笔”,这一风俗一直沿袭魏晋隋唐各代,盛行不衰。秦汉以后,玉制的簪子成为妇女的主要头饰,簪和钗、环、镯等等相互搭配使用,并且制作工艺也不断竞奇创新,嵌镶宝石的黄金首饰成为魏晋达官、六朝粉黛的奢华追求。到了唐,簪形状、制作工艺更见高度繁荣,镂花,带有细金丝的盘花等等层出不穷。按照宋代簪、钗头首部分的装饰造型来区分,可将其分为单朵头首装饰和多朵头首装饰。

    发簪与现今的奢侈品一样也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根据考古记录,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发簪共44枚,均出工孝端棺内头部争靖皇后的发簪依出土的位置,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出于孝靖棺内头部及其周围,共42枚,是孝靖死时的随葬品。两人发簪数量相当,但前者金质占绝对多数,后者以鎏金为多,发簪质地存在明显的差别。当然这只是两位皇后之间的比较,如果作为普通百姓,可能就没那么多装饰了,更多的也是实用性的考虑。

    发簪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因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以及代表社会地位的攀比,更是因为发簪的移情作用。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关饰发答自不必说,簪头制成寓意吉语以托物寄情,体现了制作工艺的独具匠心。周代王后最高级礼服,指所加全玉装饰为六种神兽,极尽高贵富丽之能事,这种对于首饰的审关心理影响深远,至今潜在于不少民族之中。

    人们日益剧增的对发簪的需求也促使着发簪工艺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社会经济的进步,使科学技术的大幅度提升,出现了更多的发簪工艺。明代手工业空前发展,不仅表现在手工产品种类的丰富多彩,更表现在制造工艺的复杂精细和精湛高超上。定陵出土的发簪在制作中熟练地使用了镶嵌、花丝、契花等多种工艺。

    秦代传世的作品很少,但也发现了带有花纹的鎏金的银质发簪头饰,与唐代盛行的金银器做法相同,并能综合使用铸造、焊接、掐丝、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汉代盛行鎏金,鎏金发簪饰品较多;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汉代的饰品,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抑或工魏晋南北朝时期饰品制作技术更加娴熟,造型、图案不断创新。饰品多表现了民族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迹象。

    唐朝是珠宝首饰业发展的历史高峰,唐代的金银饰品也代表了金属表面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工艺技术极其复杂、精细。饰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纹样丰富多彩,气势博大,可以从中感受到唐代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宋代发簪更是在是在唐代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风貌。元代饰品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表现出一种纹饰华丽繁复的趋向。

    可见发簪在古代工艺品中也算是独树一帜,以独特的风格和复杂的工艺捕获了上至皇族下至百姓等无数人们的青睐。可是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发簪却很少被看见,甚至绝迹了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个相近的例子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但是为何汉服现在也淡出了我们的现代社会,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从科学上来说,古代的衣服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类的需要,美则美矣,实在是没有什么实用性,连走路都可能拖我们的后腿。二、历史原因上说,1645年剃发易服,汉服体系崩坏,满族民族服饰旗装、石青褂、长袍、马褂的普及和之后清政府倒台之后服饰体系就陷入了混乱,有的人长袍马褂不愿意脱,有的人西装革履,有的人设计旗袍中山装,有的人改良旗装,民国时期服饰长期处于纷乱的状态,这是汉服体系崩溃后第一次服饰大变易。第二次大变易是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民国时期服饰体系混乱的问题,向苏联靠拢,中山装,旧制军装是主流,黑蓝灰色为主体,女性除旧军装之外,一定程度上承袭清朝-民国风格,厂领系扣或对襟系扣,而且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古代传统文化也是一次重创。三、是社会文化或者说是潮流的进步,人们不在局限于一种服饰,全球化带动着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

    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发簪,就会发现它的没落与汉服的没落极其相似。发簪虽然没有遇到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之间的大转变,但是,它一直收到了间接的影响。满人入关,削发易服,现代发型的改变对其都有很大的冲击。人们发现发簪无用武之地了,也不美观了,渐渐的发簪的实用性就慢慢的降低了。

    其次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大发展、大繁荣,出现了更多的物件可以代替发簪,传递它的移情作用以及象征身份的虚荣心。而且科技的发展,像手机、电脑、手表这样的可以把装饰性与功能相结合的科技产品更能捕获人们的心。

    发簪,这种传统饰物,一枚枚造型别致,颇具东方古典神韵,在费时费工的背后蕴藏着古代工匠聪明智慧、技艺能力、质朴天然的情愫,那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发簪的美好的融合。发簪,经过历史沉淀,在民间流传多年,她们已有了自己的故事与传奇,高贵,或淡雅,或清新,或朴醇,不同的风格,各异的形态,虽然现在慢慢淡出了现代社会的舞台,但是始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关热词搜索: 发簪 浅析 没落 现代社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