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山东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发展阶段界定

    时间:2020-10-13 07:55: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内部控制的缺失使中小民营企业出现公司治理结构与规模扩张的不和谐,严重制约其发展潜力。本文就山东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这一特殊群体的内部控制现状开展调研,与内部控制发展不同阶段特点进行比较,界定山东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发展阶段。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中小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一、山东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反映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者、业主、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包括:员工的胜任能力、诚实性和道德观、组织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信息的传递、授权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七个方面。

    通过对山东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调研,显示以下现状:企业以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为联结点发展起来,人才聘用主要通过松散型的招聘或创业者人际关系网络资源实现。以非正式制度约束员工行为,以亲属关系维系工作关系,缺乏统一的行为准则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标准。管理者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硬环境建设,忽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对知识和技术要求不高,不注重员工培训和素质提高。员工文化水平低,对企业缺乏认同感,追求短期利益。

    以上现状说明以下问题: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和创始人独断专行的作风,完全显现了家族企业的三大弊端:复杂的亲属关系、感情关系与管理层次的纠缠;非家族成员进入的障碍;企业主过度的集权与决策的独断性。亲缘关系将优秀管理人才排斥在外,人力资源发展缺乏后劲。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分离使企业所有权社会化程度低、管理层的社会化、知识化程度低、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很难实现信息有效、全面、及时向各个层级管理部门的传递;部门授权和责任不清,高层管理者包揽大小事务,使其困于日常琐事而无暇顾及企业战略发展。

    2.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是利用会计作为管理工具,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笔者在对山东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系统现状堪忧,具体表现在:第一,财务体系不健全。60-70%民营企业现有财务体系主要由会计主管、1—2名会计和出纳构成,会计负责日常业务核算和报表编制报送等工作,出纳处理涉及货币资金收支的业务,会计主管负责监督会计、出纳及完成会计、出纳难以胜任的工作,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2]。第二,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60%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基本不存在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导致财会工作混乱,主要表现在:账簿设置不规范,乱设账簿或账簿设置不全;建立内外两套账,偷漏税金;财会资料保管责任不明,财务会计资料丢失严重。没有建立财产物资进出审批制度、货币资金收支制约机制,导致许多企业出现“出纳领导会计”、私设“小金库”、资本运作混乱的现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制度不科学。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包括职责划分、交易授权、凭证与记录、实物控制和独立审计等。中小民营企业把企业做大到一定规模时,个人能力的局限,管理控制程序与规模的不和谐,使企业很快陷入混乱,巨人、爱多、三株就是最好的案例。这种不和谐主要表现在:1.职责划分不清。2.交易授权的范围小,典型的集权领导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管理层日渐复杂,客观要求业务的进行要由负责人在规定的权力和责任范围内授权。3.实物控制薄弱。在调查的企业中,有近75%的企业没有明确的实物管理规则,没有相应的实物盘点制度,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4.基本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

    4.风险控制的缺失

    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诸多案例可以看出:他们早期的辉煌源自于胆识、运气和特殊的市场环境,但其后的迅速衰败很大程度上出自于某一风险事件的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三株”因为“常德事件”而全盘崩溃、 “巨人”因为风险投资的巨人大厦而陨落都以惨痛的代价证实了这一点。民营企业正是由于“第一次创业”的环境和机遇使创业者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将偶然的成功当作必然,把短时间的暴利当作不变的经营环境,忽视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导致在企业发展中没有积极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未能科学评价风险,未雨绸缪,因此一个小小的异常情况往往导致企业的全盘崩溃。

    5.信息流控制被忽视

    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组织规模不断膨胀,机构臃肿,层次繁多,等级森严,导致信息流通不畅,失去对日常经营活动的控制;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相较于規模扩张严重滞后。对山东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显示:80%企业处于初级阶段,仅完成财务核算的电算化处理功能,不具备信息数据集成和共享的基本雏形。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信息化建设投资大、收效慢。而民营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规划,因此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信息流的控制无从谈起。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轨迹

    内部控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完善,90年代后得到极大的创新,对其性质的界定也超越了传统会计、审计领域,而成为会计与管理融合的大系统。按照目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内部控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3]。

    1940年代以前的内部牵制阶段。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基本是一种内部牵制机能的执行,通过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簿记牵制来体现企业内部的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是建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的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其着眼点是职责的分工和业务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其目标是防止企业内部的错误和舞弊。

    1940年代~19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求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性的定义,即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此后,人们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形成和推行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来实现控制;目标除了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还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和遵循既定的管理政策等。

    1980年代~1990年代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它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具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个要素。这一阶段把控制环境纳入内控范围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不再区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而统一表述为要素。其着眼点在于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使内部控制的重点从一般向具体内容深化。

    1990年代之后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 ganizations,简称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意味着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它提出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4]。其着眼点在于企业运作的全过程、全方位。

    将山东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与内部控制发展各阶段的目标及特点比较,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山东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仅处于1940年代以前的内部牵制阶段,个别企业脱离了内部牵制阶段,步入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作者单位:杨颖 德州学院经管系

    李蔚 德州市计生委

    参考文献:

    [1]刘迎秋,徐志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

    [2] 杨颖.山东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财务再造[J].财会研究,2006,7:45-47.

    [3] 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56-159.

    [4] 吴水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 ,5:56-58.

    (编辑:雨 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