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基于空间权值数据的区域经济集聚与趋同探讨

    时间:2020-11-17 09:14: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增长的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受区域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区域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省108个县域在2000-2015年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空间权值 马尔科夫链 集聚 趋同

    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趋同现象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与趋同现象。截止到2016年,河南省的GDP总量为40160亿元,在全国的排名为第五名。在我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以及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位居中部的河南省经济增长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使得郑州综合保税区建成,航空港区发展与壮大,郑州高新区不断发展。因此,以河南省为例,深入研究基于空间权值数据的区域经济集聚与趋同现象,非常具有代表性。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沿海开放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的集聚与趋同效应进行分析,以人均GDP来衡量各个县域经济增长水平。由于开封市的开封县在2014年改名为祥符区,三门峡的陕县在2015年改名为陕州区,若以现在的行政区研究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马尔科夫链,容易造成数据断层,从而可能影响研究的结果。所以本文以2014年河南省行政区划为标准,仍然将祥符区作为开封县和陕州区视为陕县,来研究河南省108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集聚与趋同。本文的原始数据大部分来自2000-2016年的《河南省统计年鉴》,还有部分数据来自于2000-2016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马尔科夫链。马尔科夫链主要是研究在无后效条件下的、时间和状态均为离散的、随机的转移问题。也就是说:马尔科夫链在时间和状态均为离散的条件下可以反映研究区域的集聚与趋同趋势。把河南省不同区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集聚与趋同变化用m×m的马尔科夫转移矩阵表示,如表1所示。

    在表1中,元素hij表示的是河南省的某个地区在t年时的经济类型为i而在t+1年转变为j型的概率。如果某个地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t年为i型,但是在t+1年仍然为i型的话,那么可以认为该地区的经济类型的变化是平穩的,如果该地区的经济类型在下一年提高的话,则可以认为经济类型的转移是向上的;反之则是向下的。

    空间马尔科夫链。利用空间滞后算子来确定区域邻域的空间状态,这就为定量分析区域空间分布提供了依据。河南省各个地区经济类型的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如表2所示。

    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是以某一个区域i在初始年份的空间滞后作为条件,将原有的矩阵分解为N个m×m矩阵。区域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区域经济的增长总是要受周边地区的影响。

    实证分析

    (一)区域经济集聚分析

    首先,以河南省2000年人均GDP数据为基础,用SPSS软件将河南省县域经济划分为四种类型,其分别为低、中低、中高和高水平。为了使每一组区域个数大致均衡,划分的范围分别是(0,0.6356)、(0.6356,0.8317)、(0.8317,1.1468),(1.1428,+∞)。然后再计算2000-2015年河南省县域的人均GDP类型的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整个研究时间内,根据区域经济转移方向的集中性或者是经济转移的稳定性,可以判断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发生了集聚现象,以及河南省县域集聚现象比较稳定。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到这样稳定的集聚现象,笔者绘制了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15年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增长类型,其中图1(a)(b)(c)(d)(e)(f)分别表示河南省县域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经济增长。结合表3和图1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2000-2015年间,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存在着集聚现象,具体表现在:对角线上元素的数值全部都远远大于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对角线上的元素的数值的最大值为0.8981,最小值为0.6304,而非对角线上的元素的最大值是0.2247。也就代表着一个地区如果在t年份属于i类型,而在下一年份转移为其他类型的概率为0.2247,其在下一年份依然属于原来类型的概率为0.6304。即表明一个地区在下一个时间段内维持原来类型的概率远远大于该地区转为其他类型的概率。这也就是说,在相邻3年的年份中,地区原来年份的区域类型有相当稳定的集聚效应。

    (二)区域经济的趋同分析

    综上,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稳定的集聚现象。接下来分析区域经济的趋同效应,如表4所示。

    邻域区域环境在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邻域环境下,区域相对人均GDP转移概率各不相同。即:假设区域背景不重要,那么,表4中同一个时间段内的4个条件转移矩阵应该是分别相等的,等于相应的时间段内的传统的马尔科夫转移矩阵(见表3)。然而,事实并非是这样的。对表4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趋同现象的分布矩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若是在邻居区域环境为低收入区域的环境下,低收入的区域相对是比较稳定,而低收入区域向中低收入区域转移的概率为0.1127,而中低收入区域向中高收入区域转移的概率为0.2267。

    在邻居区域环境为中低收入的区域时,各种类型的区域受到的影响都比较大。中低收入区域皆是以0.1509的概率向低收入区域和中高收入区域转移。另外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高收入区域是不稳定的,其向中低收入区域转移的概率是0.1667,向高收入区域转移的概率为0.5000。

    在邻居区域环境为中高收入的区域时,各种类型的区域受到的影响也是比较大。而此时,低收入区域向中低收入区域转移时的概率是0.5000,中低收入区域向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区域轉移的概率分别为0.1892和0.1351,此时中高收入区域向高收入区域转移的概率更是高达0.6191。

    在邻居区域环境为高收入区域时,低收入区域的转移概率是0,即不存在某一个区域实现从低收入区域直接向高收入区域的转移,进而也说明了,各个趋同俱乐部之间实现跳跃式转移是非常困难的。

    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为区域经济趋同现象提供了空间上解释。低收入邻域环境总体上是不利于区域经济体向更高层次转移,反而会使区域类型向更低层次的俱乐部转移概率增加,这就会让更多的区域经济体向低收入组转移,并在空间上形成趋同。同样对于高收入邻域环境也有利于区域经济体向更高的俱乐部转移,也有利于减少区域经济体向更低的俱乐部转移,这也就形成了区域高收入俱乐部在空间上的趋同。

    结论与建议

    结论如下:第一,在空间分布上,低收入趋同现象在周口、驻马店以及南阳等河南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因为低收入集聚现象的稳定性和连片扩张的特征,容易使这些地区陷入“贫困陷阱”。中低收入的集聚分布比较分散,但也是围绕在低水平和中高水平区域周围。高收入地区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焦作等地区,中高水平的集聚主要分布在高水平区域的周围地区;第二,区域之间的趋同效应比较稳定,但是也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与低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相邻的区域,区域趋同效应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低收入区域向高水平地区转移的概率和高水平区域向低水平区域转移的概率都是0,即区域是不可能直接从低水平的趋同直接跨入高水平趋同层次的,区域趋同层次在跨越式转移时是比较困难的。而在与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水平相邻时,区域转移的类型是极不稳定的,同时也是极容易向其他类型的趋同层次转移。

    为了缩小河南省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差距,促进经济增长形成稳定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建立公平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政策由高收入层次向低收入层次地区倾斜。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今后在制定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政策时更多的关注公平。在能够保持高水平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对低水平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第二,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提高对低收入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力。就河南省而言,一方面要对高收入趋同俱乐部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这些地区作为增长极的带动辐射能力;另外,要在周口、南阳、驻马店等低收入地区选取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重点扶持,使其成为新的增长中心,这些地区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而形成新的增长极;第三,重视三农问题,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河南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河南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省,省内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农业化人口比重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也比较大,这就给河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带来沉重的负担,解决好“三农问题”可以减少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婧.我国十大城市群对外贸易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7(2)

    2.钱敏.基于GeoDa-GIS的区域创新水平空间结构演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3.杨贺,刘金平.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以三大都市圈为例[J].城市问题,2011(12)

    4.夏冰.人口红利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及外溢效应的空间关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6)

    5.张可云,王裕瑾.区域经济β趋同的空间计量检验[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相关热词搜索: 趋同 区域经济 集聚 探讨 数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