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时间:2021-01-14 08:02: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半衰期是反映文献老化现象的计量指标,本文以半衰期作为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学与文化学各子学科文献老化情况进行了计量与分析。论文通过检索CNKI获取本学科相关的文献,对民族学与文化学各个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学科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民族学与文化学

    中图分类号: G250.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43

    Study of the Academic Half-life of Ethnology and Culture Science

    Abstract Half-life reflects the aging of literature. The aging of literature in the branches of ethnology and culture science are analyzed quanta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data are acquired from CNKI and citing half-life and cited half-lif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 academic half-life; cited half-life; citing half-life; ethnology and culture science

    1 引言

    文献老化程度研究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半衰期则是描述文献老化情况的重要指标。文献老化的研究最早由美国纽约大学的Gosnell博士在《大学图书馆中文献老化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1],1958年英国学者Bernal在《科技情报传递:用户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用“半衰期”来表征文献老化速度,1960年Burton和Kebler在《一些科技文献的“半衰期” 》一文中提出用“中值引文年限”来替换“半衰期”概念[2],也被称为共时半衰期。随之出现了大量研究文献半衰期来揭示文献老化规律的文章。我国学者罗式胜对期刊引用半衰期和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概念、计算方法、意义等进行了系统介绍[3-5]。白云对CSSCI收录的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信息进行研究,考察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得出结论认为被引半衰期与期刊的学术影响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学科的老化密切相关[6]。在民族与文化学学科方面,华涛[7]、邓三鸿[8]、鞠秀芳[9]等也对本学科的期刊进行分析,给后来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目前,对于期刊的半衰期研究已相对成熟,被引半衰期已成为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综合以往的半衰期研究会发现,大多数的研究只建立在期刊半衰期的基础上,这些研究尚未深入讨论半衰期与学科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以学科分类为基础,获取CNKI数据库中民族与文化学科的引用和被引数据,从学科及各子学科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指标的时序变化角度,深入考察民族与文化学学科及各分支的文献老化现状。

    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10多个数据库。引用数据包含所有来源数据库的参考文献,涉及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专利、标准、报纸文章等类型文献,被引数据不包括图书与外文。民族与文化学学科是一个横跨《中图法》众多分类的学科,其文章也发表在众多学科的期刊中,这给收集数据提供了挑战。在检索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上所列出的民族和文化学学科各子学科,找到相应的中图分类号,由于分类表与中图法分类有很大差别,在细分子学科中图分类号的时候会有出入,笔者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的分类要求,把类似《改革开放30年新疆民族关系问题研究综述》的文章分入“民族问题理论”一类中而没有分入“新疆民族研究”中,并且没有重复计算,力求最大可能得到有效数据(见表1)。

    对比各子学科2010~2012年度的发文数,可以发现,蒙古学、藏学、新疆民族研究这几个子学科三年的发文数都非常低,文章数量太少难以准确计算学科半衰期,所以本文的研究将舍弃这些数据量很小的子学科及中图分类法中未列出的部分二、三级学科。

    3 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半衰期的计算与分析

    3.1 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引用半衰期的计算与分析

    3.1.1 学科引用半衰期的计算

    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是指该学科在统计当年所引用的全部文献中,按照时间划分,较新文献的引用数达到总引用数50%时的年数[4]。具体计算方法是:统计某一年内所有发表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照出版年的降序排列,统计同一出版年文献数占所有文献数的百分比,然后计算每个出版年的累计百分比,在计算过程中,我们把计算当年记为第0年。公式如下:

    HL = X +(50%-A)/(B-A) (1)

    其中,X为累积百分比最接近50%的那年经过的年数;A为累积百分比最接近50%的那年的累积百分比;B为累积百分比刚超过50%的那年的累积百分比。

    本文以2012年文化学子学科的数据为例来说明如何计算学科引用半衰期(见表2)。

    最接近50%的引用累计百分比是在2002年达到的48.84%,距2012年为10年,则对应公式(1)中参数的值分别为:X=10,A=48.84%,B=53.56%,由此可计算出文化学子学科引用半衰期为:

    依次本文可统计计算得出民族学和文化学各子学科的半衰期(见表3)。

    3.1.2 学科引用半衰期的分析

    可以看出,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的引用半衰期都较长,都在6年以上,“民族史学”更是在11年以上,相比较于管理学学科5.8年的引用半衰期长了不少,这些都是因为本学科的学科性质较偏理论,学者们在研究的时候需要比较多地参考成熟的理论成果,也需要借助这些成果来印证其理论研究,所以引用半衰期较大。而且笔者在引用数据中发现各个子学科皆引用了大量的图书,这也使得引用半衰期较大。

    观察发展趋势也可以发现,民族学与文化学各个子学科的半衰期相对稳定,波动在适当的范围内。唯有学科代码为85099的“民族学和文化学其他学科”在2011年的时候波动太大,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学科中大部分的文献是属于没有参考文献的人物传记类文献(其中2010年共506篇文章,329篇为人物传记,占65.02%;2011年共466篇文章,291篇为人物传记,占62.45%;2012年共455篇文章,232篇为人物传记,占50.99%),这样就造成了少量的文献有大量的引用,那么这些文献的研究课题的轻微改变就会造成学科半衰期的大幅波动。

    2010~2012年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8.96年、9.21年、9.26年,可以看出除了学科代码为85020的“民族史学”与85060的“世界民族研究”,其余的学科引用半衰期都接近平均值。民族史学作为一个研究民族历史的子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该学科的经典文献利用率较高,半衰期较长。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 “世界民族研究”主要侧重于国外民族政治理论、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民族政策等民族政治方面的研究[10]。那么这门学科的研究和现在的世界形势有关,世界上冲突不断,针对每个冲突来由的研究,对于每一个新的民族政策的研究等等导致了这门学科的引用半衰期相对较短。

    3.2 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被引半衰期的计算与分析

    3.2.1 学科被引半衰期的计算

    被引半衰期是指某学科的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从被引半衰期可以看出该学科的文献对整个学科领域的影响情况[3]。其计算方法与学科引用半衰期类似:

    HL2 = X +(50%-A)/(B-A) (2)

    同样,我们以2012年文化学子学科的数据为例来说明如何计算学科被引半衰期(数据见表4)。

    最接近50%的被引累计百分比是在2007年达到的46.14%,距2012年为5年,则对应公式(2)中参数的值分别为:X=5,A=46.14%,B=56.10%,由此可计算出文化学子学科被引半衰期为:

    HL2=5+■=5.39

    本文经过统计计算得出民族学与文化学各子学科的被引半衰期(见表5)。

    3.2.2 学科被引半衰期的分析

    可以发现,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各个子学科的被引半衰期在逐年增加,年平均半衰期增长最高达到11.90%,说明该学科的文献扩散速度在减慢,学科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学科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文献老化速度在减慢。

    同样可以发现,“民族史学”子学科的被引半衰期最高,这是因为学者在研究时更喜欢引用该学科较为成熟、历经时间检验的文献,故而该学科的半衰期较长。而“世界民族研究”相对与时俱进的探索对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学者们在做研究时更喜欢引用该学科较新的文献,所以该学科的被引半衰期较短。

    3.3 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的比较

    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都是反映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两者既联系紧密,又有一定的区别。故本文对比和分析了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各个研究领域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2010~2012年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数据对比见表6),试图发现其差异以及联系,并探讨产生差异和联系的原因。

    可以发现,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的各个子学科引用半衰期均要大于被引半衰期,仔细分析发现产生这个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数据源的问题,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然而其被引库中并不包括图书信息和外文文献,而在引用文献中却有很多的图书和外文文献。图书著作的生命周期较一般的期刊论文长,一般发表很多年后仍然会被引用,外文文献则是由于语言等方面原因,生命周期较一般的文献更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引用半衰期被拉长。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是一个横跨《中图法》众多分类的学科,其文章也发表在众多学科的期刊中,学科内和学科外的引用与被引不均等造成了这样的情况。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会去引用其他学科相对成熟、年代较远的成果,而其他学科引用本学科则偏向于引用学科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这也导致了引用半衰期比被引半衰期要长。

    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表征文献老化规律的指标,但是两者在研究对象、半衰期的长短意义上却完全不同。作者的引用是一种主观行为,而被引是一种客观的结果。笔者发现,引用半衰期的趋势波动对于被引半衰期的趋势基本没有影响,如“民族学与文化学其他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在2010年时出现波动,而被引半衰期则始终平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科内外引用被引的不一致性以及CNKI的被引库缺失了部分数据。

    对于一个学科而言,其引用和被引大多发生在该学科内的文献中,一篇文献引用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对应文献的被引行为。一个相对保守的学科,这个学科的被引数值理论上是无限接近于其学科引用数值的。正是因为学科间的引用关系、互引关系以及单项引用关系,才会出现偏差,但是一个学科有一定的学科范围限定,不可能出现偏离该学科大幅引用其余学科的情况,理论上偏差不会太大。一个学科某年的引用半衰期变长,则说明该学科发表的文献较多引用更早的文献,那么这一年的被引数据中较早的一定会更多,被引半衰期也会变长。所以从本质上看,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认证笔者的想法,笔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参考文献中的图书、外文数据和中文期刊论文的数据进行了分离,计算出中文期刊,学位论文等中文学术资源的引用半衰期(见表7)。

    从数据来看,大体上的发现是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随着引用半衰期的增长,被引半衰期也随之增长。

    4 结语

    本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分类表,以CNKI收录的引用与被引信息为数据源,观测2010年至2012年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的变化,对我国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的文献老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的引用半衰期约为8.0年,被引半衰期约为6.0年。引用半衰期大于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较稳定但普遍较高,同时被引半衰期在缓慢增加,说明该学科整体老化较慢。在深入探讨各子学科的时候发现,一个学科越偏向于理论,其半衰期越大,这说明这些领域知识更新慢,老化较慢;一个学科越是偏向于实证和热点,其半衰期越小,说明这些领域知识主题变化频繁,更新较快,老化较快。某个学科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产生新的理论方法,这样是保持一个学科活力的重要手段,这种相互引用关系也会影响文献老化速度,而通过文献半衰期研究者可以轻易得出其中的规律,对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Gosnell C F. The Rate of Obsolescence in College Library Book Collections, as Determined by an Analysis of Three Select Lists of Books for College Libraries[D].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1943.

    [2]Burton R E, Kebler R W. The “half-life” of som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s[J].American documentation, 1960, 11(1): 18-22.

    [3]罗式胜.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概念及其应用[J].情报科学,1994(1):23-25.

    [4]罗式胜. 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一种与期刊被引半衰期对应的指标[J].图书与情报,1995(2):20-21.

    [5]罗式胜.关于期刊被引半衰期概念的进一步说明[J]. 国外情报科学,1996(1):44.

    [6]白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分析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27-130.

    [7]华涛,苏新宁,白云.中国民族研究影响力评价(2002-2004)——民族研究概况与期刊被引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71-78.

    [8]邓三鸿. 民族学期刊学术规范量化指标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9):60-65.

    [9]鞠秀芳.民族学期刊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4

    —2006)[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9):66-77.

    [10]包胜利.2006-2009年中国世界民族研究综述[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世界民族学会,2010.

    作者简介:张迪(1990-),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分析、数据挖掘;赵越(1990-),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邓三鸿(1975-),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计量、数据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 计量学 半衰期 民族学 文化学 文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