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篆书小平“泰和通宝”赏析

    时间:2021-02-05 07:58: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据《金史·本纪》和《金史·食货志》记载,金章宗完颜在泰和年间(1201-1208年)铸“泰和通宝”、“泰和重宝”钱,这也是他在位近二十年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第一个年号钱是“明昌元宝”,其后是“承安宝货”)。“泰和重宝”是当十型大钱,铸制情况比较复杂,这里暂且不论,而主要介绍篆书小平“泰和通宝”,它在古今众钱币图谱中前所未有。

    笔者持有两枚篆书小平“泰和通宝”钱(见图示),一为铜质,直径24.4毫米,廓厚1.6毫米,穿宽5.5毫米,重4.53克,钱文深峻,包浆古归自然;另一为银质,直径23.7毫米,廓厚1.5毫米,穿宽6毫米,与铜质小平相比较薄且穿孔略大,重4.59克,为沙坑钱,表面未经清理,包浆黑漆古。

    关于篆书小平“泰和通宝”,虽钱谱未载,但近见辽金钱币学者李卫先生《辽金钱币》一书(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11)刊录有一品同类篆书小平“泰和通宝”铜质小平钱,直径24毫米,穿宽6.2毫米,廓厚1.2毫米,重4.35克,并称属极为罕见之品。因在该书中未见刊录有同类银质篆书通宝小平图拓,故无法对第二品进行对照比较。不过,从上述可知,李卫先生所示篆书小平“泰和通宝”与笔者所持之品,钱文书写基本相同,只是尺寸、重量稍有差异。这里先不管它是否是母钱,仅一般而言,似这种情况并非偶见,即使同版同时所铸之品,也并非完全相同。据笔者所知,楷书(非篆)小平“泰和通宝”,虽属试铸之品,所铸数量极少,但其直径并不完全相同,按李卫先生所示,一般在22~25毫米范围变化,就是楷书折十大钱数量也极稀少,其直径也在42~45毫米范围变化。所以,若有的泉友持有此钱,从各方面辨析又无误,只是尺寸、重量稍异,也不必担心自己所藏之品为伪品。由此看来,篆书小平“泰和通宝”也同楷书小平“泰和通宝”一样,并非仅有一种版式,尺寸、重量也非完全一致。

    史料仅对篆书折十“泰和重宝”(非通宝)的铸制有过记载,并传钱文由金朝已年过七旬的一代书法宗师党怀英所书,而对篆书小平“泰和通宝”的铸制史料缺失。不过,钱币界多认为“泰和通宝”的铸制时间应早于重宝折十大钱,也即在泰和年初时所铸,属试铸品性质。若按李卫先生所言,金代也有改元即铸钱的惯例,并称“泰和通宝”亦为楷、篆成对。楷书通宝钱文由何人所书,有说金章宗也善“瘦金书”,可能出自金章宗之手,此无考。但楷、篆成对之说似成立,在华光普先生《中国古钱大集》(丙)一书中也见到有折三型篆、楷成对的“泰和通宝”拓样,至于是否还有折二、折五乃至折十型的篆书“泰和通宝”钱,未明言,也未见拓样及实物。

    关于银质“泰和通宝”钱,按李卫先生所言,金朝是一个广泛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国家,曾一度以白银作为主币。而泰和年间所铸银币已不以流通为目的,而是作为地位、财富的象征,多用于庆典、赏赐、祭祀和供养之用。金朝铸银币的数量远多于中原各朝,且几乎所有年号钱都铸有(金)银币。李卫先生在书中还披露见有楷书小平、折三、折十同版式的“泰和通宝”银质钱。据笔者所见,也确如此。另据笔者所见,还有折五型楷书“泰和通宝”银质大钱,其直径为35毫米,廓厚2毫米,穿宽7.5毫米,重7.5克。由上述可见,也就没有必要更多疑虑其有无篆书小平银质“泰和通宝”钱或谈论其是否由本朝所铸或真伪了。篆书小平“泰和通宝”钱之钱文,其书体为王书(也称王箸书),这种书体据传最早由秦王朝李斯所创。

    至于“泰和通宝”钱传世为何少见,不像“泰和重宝”大钱那样多,这可能与章宗朝当时的朝政有关。章宗完颜本为显宗之子、世宗之孙。世宗大定十八年,年仅十岁的“麻近葛”即被封王。大定二十五年,显宗因病早逝,但世宗仍在位,次年,十八岁的完颜拜为尚书石丞相参与朝政。大定二十七年册封为皇太孙。完颜精通本国语言小字和汉文经书,并善于书法。大定二十九年,世宗崩,二十一岁的完颜即位于柩前,是为章宗,次年(1190年)改元“明昌”。他铭记祖父教诲:建立在朕,保守在汝。宜行正养德,勿近邪佞,无失众望,勤于国政。章宗继位后尚未废止“限钱法”(即限制铜钱铸制数量和大额流通使用),但它又不是“禁钱法”,少量铸制和小额流通使用还是允许的。在“承安宝货”方孔圆钱停铸以后,金廷又极力推行交钞制(纸币),所以,“泰和通宝”铜钱不可能大量铸制,也可能仅少量试铸即停。金此时又非为银本位制,所以也不可能大量铸制银质钱。直至泰和四年(1204年)十月,这时因金、南宋战争频仍,需要补给大量军饷,纸币又流通受阻,才罢“限钱法”,依据户部尚书上官瑜所请,下诏铸制“泰和重宝”篆书当十大钱,与钞参行。金此前多铸小平钱,章宗铸大钱是为降低铸钱成本,并取其利于其中。“泰和重宝”实际到金末元初都有铸制,这就是本文开头说的铸制情况复杂所在,只不过元铸“泰和重宝”较粗糙,外廓较细,且(正)背多有花纹,如梅花、莲花、鹿角纹及方胜纹、星月纹、几何纹、四出纹或纪值(如二分半)等等。另据钱币学者邱明达先生称,“泰和通宝”尚有当十楷书大钱,惜至今实物未见,拓样图谱未载。另据笔者所见,篆书“泰和重宝”不都是折十型,尚有折三型(是否有折五型未见)铜质和银质大钱,铜者在华光普先生《中国古钱大集》(丙)第878页中已载,称属试制样钱,未经流通,标为一级。而银质者谱中未录,其直径为29.5毫米,廓厚2.5毫米(深峻),穿宽7.3毫米,重8.97克,也当属珍稀之品。这样,对“泰和重宝”做一些了解,有利于对“泰和通宝”钱的进一步认识,至少可以辨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共同所在之处。

    上如有不妥,望泉友、专家指正。

    (责编:丁丑)

    相关热词搜索: 通宝 泰和 篆书 赏析 小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