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川西文坛草根报刊杂说

    时间:2021-02-27 07:55: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楔子

    川西文坛草根报刊的范围,可发散到以成都为中心的各区、县(含县级市)文学社团和文化馆。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岁月里,以县为基础的文学社团,或者说由县文化馆牵头的文学社团,可谓是异彩纷呈,作品迭出,人才济济。作者们谈文忘饥,相交有载;盆地文喷,写手如云。

    笔者也属川西文坛草根报刊界中人,也写作品,也办刊物。在与众多文学报刊和文友的交往中,不断地交朋结友,扩大了人文视野和生活视野,提高了作品创作的空间厚重感。正因为不断地交流刊物、拜读刊物以提高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笔者才得以在川西草根文坛中有一席之地,才时刻都有创作冲动,甚至有常恨时间不够用的感慨。

    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么多的民间报刊,没有这么多民间报刊的交流和文友交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川西就不会形成前赴后继、洋洋大观、新人辈出、可圈可点的民间文坛风景线,就不会从草根中走出众多有实力的小说家、散文作者和诗人来。所以,值得给予草根报刊以文字上的肯定,值得对其进行认真的回顾和研究总结。这样,才能让川西民间报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让川西走出更多有实力的专业作家来。

    因笔者是大邑人,对大邑文坛非常熟悉,我们就从大邑文坛开始,往各区、县辐射开来谈吧!

    大邑县草根文学报刊、作者作品

    改革开放初期大邑的第一份文学刊物,应是1978年诞生的油印报纸——《大邑文艺》。

    这是一份两张八开共四版的文学小报。周丕林、栈桥、胡嘉、杨家润、姚思源这些大邑的第一批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就经常发表在这张油印小报上。栈桥发表于《四川日报》文艺副刊的散文《斜江晚渡》以及姚思源发表于《四川文艺》的小说《捉黄鳝》等作品,都曾刊登在这份小报上。

    后来《大邑文艺》由油印变为铅印,共出了五期。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学社团相继出现,大邑县成立了文学协会和诗歌协会。文化馆文学创作组为适应创作需要,将《大邑文艺》改名为《出水》,成了一本十六开六十页的文学刊物。其时,杨家润、姚思源的小说,以及陈树文的散文和诗歌,都经常刊登在上面。《出水》,因出河是大邑母亲河流而命名。此刊共出了两期,因时间拖得长,被作者戏称为“出水出水,越出越水”,于是又更名为《鹤鸣》。

    《鹤鸣》因大邑的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而得名,其深刻含意不言自明。此刊出了六期,以八开四版的报纸形式出刊。这时的作者群经常保持在十余人左右,文化馆每年也会召开很多次改稿会和作品研讨会。当时上面来了宣传任务,《鹤鸣》又以十六开的油印杂志形式出过两期创作歌曲和舞台作品。

    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

    《鹤鸣》又更名为《大邑文化》。这个时期,业余作者不断涌现,经常聚集在大邑文化馆开会的就有三十多人,一张小小的《大邑文化》报往往容不下众多作者的作品,于是文学协会就自立门户主办了一份文学报纸——《寸草心》。这份报纸坚持办了五六年之久,主要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国诗潮一浪接一浪地涌现,影响并激励着大邑众多的写诗爱好者,两份文学报已容不下越来越多的作品了。于是,一份叫做《川西诗报》的报纸,就由诗歌协会坚持办了下来。这份报纸不仅容纳了全县的诗歌爱好者,而且范围扩大到全国,只要是好诗,来者不拒。十余年来,发表诗作数以万计。杨然、尹沙、林忠诚等全国先锋派诗人,都在《川西诗报》登上过头条。许多名诗人在未成名之前,也都上过《川西诗报》。《川西诗报》曾被全国诗坛名家称之为“诗坛杀出的一匹黑马”。后来,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这三份报纸于1999年相继停办。

    现大邑文学圈子内,还有一份文学报《川西旅游》仍然坚持在办。大邑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这几份民间文学报纸在培养大邑文学人才上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大邑还有一本《西窗》杂志,由大邑古典诗词楹联协会主办。这本刊物,在打开大邑作者各种形式的文学思路、精炼语言等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许多后来较有名气的大邑作者,都在《西窗》上发表过作品。

    在三十余年来的办刊过程中,大邑文化馆的几位辅导老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曹民立、万辅成、谢师道、吴昆鹏、陈工、陈树文等人(排名不分先后)。

    通过这几份文学报刊脱颖而出的第二批大邑作者,先后有陈树文、李康明、张道深、郑守铭、刘源、杨贵明等人。其中出书的(调出大邑的除外),有杨家润的《红岩英烈传》《车耀先传》《安仁掌故》、陈树文的《陈树文抒情长诗选》《川西胜景静惠山》《赵云与通都大邑》、张道深的《两河口》、郑守铭的《西岭杂谈》《刘文彩和他的大庄园》、刘源的《西岭,今夜有雨》、李康明的《蓝月亮》《落红》《女权》《天堂》等。

    刘先兆的古诗词集《先兆诗稿》、杜渝的《尘封拾遗》《赋闲漫笔》、胡嘉的《江山多娇》《金秋集》《半个世纪的回忆》等,也是大邑文学不可不提的佳作。

    通过大邑草根文学报刊、各种协会培养而走出大邑的作者则有栈桥、姚思源、林歌尔等人。

    崇州市草根文学报刊、作者作品

    崇州市草根文学刊物,早期的有《罨画池》。标准小三十二开铅印,因罨画池公园可作为崇州市厚重的历史文化标志而得名。

    《罨画池》中,可以看到如潘文伟、孟超、肖岩、贾成汉、张廷涛、施权新、陈柏青、古鸣清、柯华等崇州早期作者的作品。以上这些名字,之所以能在省、市级刊物上经常见到,应当说与《罨画池》有很大关系。

    改革开放伊始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能在一本县级刊物里署上自己的名字、把手写的稿子变成铅字,对于当时地方上的年轻人,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在互联网普及的如今,人们大概无法想象那些年轻人的心情。记得那时肖岩、孟超的诗,凡川西坝子的文坛中人都不陌生;而潘文伟的争鸣小说,还曾引起过全国文坛的关注。《罨画池》对崇州市文学的启蒙作用不可替代。

    后来崇州市文联成立,就办起了《崇州文艺》;崇州市作协成立,

    《蜀州文学》则应运而生。这两本刊物上面,不仅能见到许多熟悉的作者的名字,陌生的名字也一串串地冒了出来。程琪友、江维、刘旭东、杨虎、姚成、杨黎、杨林、黄德怀等一大批作者,都在《蜀州文学》中频频亮相。当然,这当中有的是崇州“第一批作者”,有的则是现代诗“非非主义”的成员。

    这里要特别指出,

    《蜀州文学》主编傅安以及副主编古鸣清、张廷涛、肖岩等人,不仅是优秀的文学组织者,更是优秀的写手。他们的名字,在川西坝子乃至全川的许多文学刊物中都可找到。其中,肖岩是成都市作协副秘书长,同时也是崇州这块文学圈子的扶持人。

    另外还要提及的是崇州籍的张天健老师。约十年前,他与大邑古典诗词楹联协会的十多位老师来大邑文化馆交流文学,并送了他出版的散文集《红尘旧梦》与我。可惜

    相关热词搜索: 杂说 文坛 草根 报刊 川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