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科克:文学缱绻的故土

    时间:2021-03-02 07:58: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2年公历伊始,纽约的天气比往年温暖,我暂居在曼哈顿下城杜安街和哈德逊街转角的一栋老房子的三楼。每天都要出门,赶去这个城市不同的方位,去赶美国真实当代表演艺术节的一场场演出,尽量一天能观摩两三场。我们有时候沿着钱伯斯街拐弯,搭乘地铁,有时候沿着西百老汇街到苏豪区,有时候长时间顶着寒风走在第七大街上。干燥碧蓝的天空中偶尔飘落一些碎雪。远近树枝上的几抹亮白更像是阳光耀眼的反射。

    一天午后,我们在一处颇为简陋的工作室里遇见了从都柏林来的编剧斯高特。这是一场关于夫妻关系的演出,男女演员都非常尽力地运用肢体语言相互纠缠和斗争,表情和台词怪诞而震撼。评论各不一致,但是没关系,艺术家的创作首先是为了取悦自己,这是此地公认的真理。

    在尚有一些百利甜酒和腌制橄榄的小招待会上,斯高特开心地跟我们聊天。忽然间,我从那个场景里掉落出来,像聋了一样暂时听不见其他人的甜蜜寒暄,因为斯高特的口音,爱尔兰口音的英语让我忽然回到了一个季节之前,2001年9月到10月的科克。在这种短促热烈,速度飞快,把每个爆破音都发作“德”的熟悉口音中,我仿佛又闻到了李河边柔软清新的空气。

    1.沿着河去

    科克的空气底色分外纯净,令我每次走出那扇老房子的木门,未及锁门,就忍不住大口呼吸。雨的气息,初晴的气息,一阵微风裹挟的植物的芬芳,教堂原木的香气,阳光微醺中万物的气息,任何细微之处皆在这底色中清晰呈现,让人觉得分外放松与清醒,像是刚从一场长梦中骤醒。

    我住在尚敦教堂隔壁,杰克·林奇的房子,两层,带一个极小的后院,门口镶着艺术家驻地的牌子。没有地址,在这个小城,说房子的名字就足够。

    第十二届科克国际短篇小说节地点设在大都会酒店。每天中午和傍晚,出门,绕过弗兰克艺术表演中心和奶油博物馆,穿过一条台阶小路下山坡。于是,我就闻到那河的气息了。海鸥飞翔,河水像一幅绸缎褶皱着天空中的云和鸟儿们细致的羽翼。左拐,沿着李河走。经过另一座教堂,无数房屋,路渐斜而上,到达大路口,再左拐,经过酒馆、戏院种种,便见到了大都会酒店低垂的旗帜。

    9月中旬前后,我来回这条路不下二十次。沿着河。

    科克是我所到之处,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最为缓和的城市,这种氛围即便是从城市的布局中也能感受到。从我望见它的第一个夜晚和黎明。

    记得是深夜飞抵机场的,蒙斯特文学中心的艺术总监帕特·考特先生来接我。他是个诗人,灰白色头发,微微发福而不失风度翩然,幽默健谈,在说出一句妙语后自己立刻大笑,让我总觉得配合得慢了一拍。冷雨不止,一路上是黑和冷的,竟连抵达小城之后依然少见灯火,出租车里的笑语亮堂温暖。从大路到小路七扭八转,仿似回到了童年时候上海的小巷与弄堂。

    黑暗中摸索着钥匙试图打开那半栋台阶上古老的房子,上下两个锁孔,踮起脚开,蹲下来开,最后打开中间的锁,猛力推开门,咯吱一声哑响。

    帕特先生通知我第二天“一早”,十一点半,在这里等他过来带我去文学中心认门。

    台阶小路是他教我的一条捷径,两旁是沿山而下的彩色房子,柠檬色的门,水蓝色的门,翠色的门,窗户后面摆着花束,摆着耶稣像,门前的花坛里杂花盛放,石头的墙垣上野花缤纷。顺阶而下,偶尔有一两个醉汉,或坐在台阶上,或缓慢走来,眼神柔和而迷茫。视线从脚下看向前路时,忽然间,大半个小城就从阳光中浮现出来,云絮似海,大教堂优美的尖顶从远处升起,在漫漫无边的蓝天之中宛如一座灯塔。

    然后,一次情不自禁的深呼吸,嗅到河水的清新,我们已经走在桥上,河水在脚下,望不见尽头的李河,海鸟在头顶几寸处翻飞,风长途滑翔而来,吹乱了每个人的头发。

    过了河,是波迪加酒馆,左拐,街头艺人的吉他声和歌声,右侧是水石头书店,后来我每天都忍不住要去待一会的地方。阳光斑驳的石头路,再往前是特斯克超市,本地唯一一家平价超市,也是唯一一家愿意等到八点左右才关门的商店。红砖墙的是克劳福德美术馆,只需再走二十步。再右拐,穿过酒馆林立的小街,跨过唯一一条有车的大街,拐进另一条小巷,帕特带我走进了英国市场。他告诉我,这是本地最好的食品市场。

    这是最好的鸡蛋铺子,这是本地传统棕色手工面包,这个铺子的三文鱼和牡蛎是最新鲜的,这些是全世界最好的奶酪,我最喜欢这种腌制橄榄。帕特带着我从一个个摊位前走过。这是一栋比教堂更庞大高敞的建筑,无数彩色的柜台,总共两层,阳光从透明的顶棚照进来,中央大厅的雕塑周围人来人往。我正愣神间,就已经又回到小路上。街头艺人在拉手风琴,有位蓝色眼睛的老人歌声十分忧伤。在歌声中我们又过了一座桥,那是小城另一头的第二条河,然后就到了蒙斯特文学中心,即弗兰克·奥康纳的房子。同样,这就是地址了。

    这是一扇我走进去需要低头的白色小门,上下三层,但空间非常狭窄,转身艰难,尤其是在楼梯上。我总是肩膀擦着一位作家的照片,想看另一位作家的简介又不得不让背脊贴着另一面的墙。历代作家的资料都贴在走廊和楼梯通道两边。

    三楼是文学中心办公的地方,或者说是阁楼,不大的房间,我的头顶时而碰擦到天花板,天窗里透着阳光。杰妮芙坐在电脑后面,欢快地跟我打招呼。她皮肤白皙,褐色头发,丰满柔和,美国中部的口音,看上去与我差不多年纪。她负责文学中心的行政。只帕特和她两个人就做了整个文学中心的工作。

    帕特先生的儿子也在办公室里。他看上去还不满二十岁的样子,很瘦,大眼睛,正在点算书籍。小说节忙,他来义务帮忙。

    各地各国的作家已经陆续到了。时而有人打电话,时而有人按门铃,熟门熟路地上楼,和杰妮芙、帕特一阵拥抱,谈着去年小说节如此这般,前年参会的谁今年又有什么新八卦云云。帕特给了我一张请柬,大都会酒店,小说节开幕式。嘱咐我晚上七点到。附带给了我地图一张。

    然后原地解散。

    相关热词搜索: 科克 故土 缱绻 文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