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高等学校文献资源建设探讨

    时间:2021-03-02 08:01: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阐述了文献资源在高校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应遵循实用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服务性等基本原则,提出了构建馆藏文献书刊体系应注意教学用书的稳定性、科研用书的针对性、课外阅读用书的广泛性、文献书刊形式的多样性和文献书刊配套的连续性,以及加强文献资源工作队伍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实践;思考

    [作者简介]刘兰,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0-0178-04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向前推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为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创造了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从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为促进高校教育现代化、提高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服务。结合笔者十多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实践,本文对高等学校文献资源建设进行粗略探讨。

    一、文献资源是高等学校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支柱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构成高等院校硬件的三大支柱,是高校办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教育部在对高等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时,明确将学校平均每名学生拥有馆藏图书数量和生均年购文献量作为硬性指标。可见图书馆在高等院校中所处地位的重要。因此,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资源是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加强高等学校文献资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文献资源是高等学校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信息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更是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业务工作,高等学校馆藏图书的品位、数量、种类、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建设的水平,反映了学校的实力。它是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第三,高等学校的文献资源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的资源库,是师生员工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来源,是教师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托,是学生获取新知、拓宽知识领域的重要园地。高等学校的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用户信息要求满意程度。

    二、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等学校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实用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服务性等基本原则。

    第一,实用性原则。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说,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首先确定的应是实用性原则。图书馆对人类文化知识的保存,是为了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让它在读者中得以利用,在利用中实现人类文化知识的价值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价值,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传统的藏书建设相比,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收藏文献的载体和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的馆藏文献不仅仅是纸质印刷型,还有视听型、机读型,更有光盘型和网络型,各类形态的文献并存,互为补充,馆藏文献资源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次是文献搜集途径和获得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网络环境下除了延伸传统文献的做法外,文献采集方式和途径大大拓宽,不仅有直接采购,还可通过网络采购、下载、自建书目数据库等形式进行。目前,传统的采购方式存在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需要大力拓展新型的采购方式来弥补传统采购方式的不足,使之更加实在实用。针对以上情况变化,高校图书馆在保障文献购置经费的前提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馆服务主要对象的师生员工对文献信息需求及特点,确定各学科、各层次、各载体类型及各文种文献的人藏比例,制定合理的经费分配政策。在采购策略上,既要防止固守传统采购模式,消极对待新型文献信息载体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又要注意避免过分依赖网络信息资源,忽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第二,科学性原则。“藏以致用”是现代图书馆区别于古代藏书楼的最大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也正在从理论变成现实。电子出版物、计算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资源等新型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地位正在日益加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和重视这一发展趋势,在做好收集传统纸质文献的同时,更加重视收藏和利用新型的文献资源,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性。

    “藏以致用”的科学性,一是文献资源要同读者需求相适应。主要依据是:(1)符合本馆建设的方针任务。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办馆方针及其所担负的任务各不相同,要求它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藏书体系。(2)符合高校教育教学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只有通过读者的有效使用,才能实现其价值。高校图书馆必须坚持服务面向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面向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面向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符合本馆读者需求。本校图书馆读者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教师有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学生有获取新知和拓宽知识面的需要,管理人员有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注意高等学校馆藏文献资源的多样性。

    二是收藏文献的载体和类型,要注意纸质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相结合。馆藏文献应当包括纸质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做到基于现实、保证重点、面向未来、体现发展,各类文献并存,互为补充,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多元化。

    三是文献搜集途径和方式,除了延伸传统文献的做法外,文献采集方式和途径将大大拓宽,可通过网络采购、下载、自建书目数据库等形式进行。目前传统的采购方式存在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重复订购等缺点,需要大力拓展新型的采购方式来弥补传统采购方式的不足。高校图书馆应在保障文献购置经费的前提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馆读者(主要是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需求及特点,确定各学科、各层次、各载体类型及各文种文献的入藏比例,制定合理的经费分配政策。在采购策略上,既要防止固守传统采购模式、消极对待新型文献信息载体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又要注意避免过分依赖网络信息资源,忽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四是馆藏文献要形成科学系统。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通过长年的积累和不断的科学加工整理。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反映的学科知识,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一个

    完整的学科系统。因此,图书馆的藏书必须体现科学系统,建设高质量藏书体系。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文献自身的连续性,不能间断,造成缺失;(2)学科自身的完整性,主要是本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做到结构合理。在文献信息资源结构方面,要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校园网有机结合,将校园网与图书馆文献库衔接沟通,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校园网二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校园网,读者不必再亲临图书馆,只要在工作地点或者家中就可以通过电脑查询到图书馆的馆藏书刊目录信息;图书馆收藏的电子出版物和光盘数据库都可以在校园网上实行共享,供读者方便地阅读或者检索。

    第三,规范性原则。馆藏文献编目必须注意规范性。编目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源共享也只有各馆的规范化书目数据才能实现。因此,文献编目的规范化建设就成为衡量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文献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书目数据的规范化建设就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必须建立并完善本馆书目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关键,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影响编目数据质量的因素有:文献原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各种标准、规范是否齐全和严格,数据是否完整、统一、准确;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是否达到要求;工作流程是否合理;等等。为了实现书目数据的规范化,要按照国家权威机关制定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规范格式》《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手册》等国家编目标准,结合本馆的实际和图书馆管理软件的特点,制定《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图书馆业务工作细则》,对购入文献的品种、质量和采编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对数据下载、编目、校对、数据核查、数据形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做到配置合理、统一规划,提高标准化程度;加强联网,提高利用率;拓展书目数据库覆盖面,规范检索语言等,以达到更好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保证文献资源建设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服务性原则。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高校图书馆的任务是通过读者对文献的有效利用来完成的;不管是为教学、科研服务,还是为学校管理服务;不管是为师生服务,还是为员工干部服务,都是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必须与读者的需要相结合,要了解读者的需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需要;如果图书馆的藏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甚至脱离了读者的需要,读者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读者在图书馆找不到所需的资料,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丧失生命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坚持为读者服务,就必须更新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等待读者上门单一的服务方式为读者上门和服务上门相结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介绍馆藏情况,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项目。还可以根据需要,积极开展读者辅导工作,让他们掌握馆藏资源的检索方法,从而高效快速地获取和利用他们所需要的文献。在文献资源内容管理上,要本着方便读者的原则进行改革,促进校馆与各系资料室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与各系资料室的文献收藏,一方面是有限的经费所购置的文献跟不上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是有限的经费购置了不少相同的文献加剧了经费的短缺,致使文献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必须打破原来各自为政的局面,组建一个以校馆为核心、各文献收藏单位为组成部分的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通过对高校内现有的文献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调整,调剂校馆与系资料室之间不合理的文献资源配置,互补余缺。在文献资源管理方式上,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进管理模式,采用开放式服务,或者根据不同的文献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的文献实行封闭式管理,有的文献实行开放式管理,最大限度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还应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充分利用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

    三、积极构建高校文献资源体系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根据学校的教育和科学研究需要及馆藏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国内外书刊资料,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如下特点:

    第一,教学用书的稳定性。教学用书主要指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指定的主要教学参考文献和一般参考文献。由于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一般比较稳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文献资源建设就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二,科研用书的针对性。科研用书主要指本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进行科研时所需的各种文献资料。他们在进行科研时,不仅需要与本学科专业、本课题直接有关的文献,有时也需要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有关文献,这些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三,课外阅读用书的广泛性。课外阅读用书是指为提高学校师生员工政治思想素质,扩大知识面,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需的多种文献。由于读者的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对文献的需求亦不相同。因此,这部分文献既不同于教学用书,也不同于科研用书,而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使得课外阅读用书的入藏范围十分广泛,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

    第四,文献书刊形式的多样性。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高校图书馆文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传统的纸质文献书刊,又有非纸质文献书刊,包括电子书刊、音像制品等。

    第五,文献书刊配套的连续性。文献书刊是科学发展进步的记录,高校教育教学要了解科学发展进步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文献书刊的种类、版次必须注意配套、连续,为读者全面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的全貌。

    高等学校就要根据学校文献书刊的特点,建设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有本校特点的图书馆文献书刊体系。

    四、切实加强文献资源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文献资源建设要做的事很多,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一个高质量的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队伍。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不能墨守陈规,不求进取。只有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因为服务是采访和典藏人员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采访、典藏工作职业道德的本质所在。(2)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采访、典藏工作。它是处理采访、典藏人员职业劳动中道德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图书馆的采访、典藏人员在采访工作和馆藏文献的组织过程中不怕辛苦,不怕劳累,认真负责。(3)廉洁奉公。(4)团结协作。图书馆不论大小,人员不论多少,都必须围绕工作目标,各尽其责,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比较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自觉地运用于实践,研究读者对象的需求,根据图书馆文献建设,方针,千方百计不断改进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和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

    第三,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特别是现代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服务技能,丰富文献资源,切实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四,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文献资源的内容不断发展、扩大,文献资源的形式不断变化,必须加强研究,改进工作,与时俱进,适应需要。

    [责任编辑:清 泉]

    相关热词搜索: 高等学校 文献 探讨 建设 资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