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论高校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

    时间:2021-03-05 08:02: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质量工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近五六年的建设,其成果是喜忧参半,喜则精品课程建设受到重视、形成规模和体系,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忧的是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不正之风、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文章评价当前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解读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真实内涵,分析了精品课程可持续建设的真谛和基本路径,提出了优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精品课程 优化 建设

    中图分类: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156—03

    众所周知,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课程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建设的水平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时代特征对高校的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關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于培养我国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的高等教育而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然要求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地抓好高等教育中的课程建设这项基本功,不断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精品课程。

    一、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评估

    自2001年开始,面对社会上因为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学质量下滑的担忧,国家教育部先后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提出教授上讲台、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等要求。这可以说是精品课程的前奏。2003年,国家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随后,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国各教育单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这一工作受到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重视,相关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也随即展开。从我国提出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来看,毫无疑问,有关部门是希望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前进步伐。

    1.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五六年的建设,我国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和成效。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方面,出现了一批精品课程。在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教育部计划在2003--2007选拔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实际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仅2008年就评选国家级精品课程650门,其中本科课程400门,高职高专课程200门,网络教育课程50门。2007年发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2006--2010年再遴选3000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这些精品课程的出现起到了示范作用,都—定程度地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促使大家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中来。

    2.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涌现了一些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检索,其中,已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章多达1269篇,其中2008年就有467篇。这些研究从多角度,在多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作出了研究。一是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主要对精品课程建设内涵、意义、问题和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根据某一具体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做出了个案研究,这是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者主要的方式是结合自己承担的课程建设的实际,分析了课程建设的思路、经验和具体做法。三是针对高职高专的特殊需求开展了关于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这些研究者结合高职学校的特点和课程特点,论述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必要性和具体的做法。

    3.示范作用不断增强。精品课程的“精”意味着少,也意味着它的试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实,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对课程教学队伍进行了整合和建设,对教学实践和效果进行真实的检验,对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通过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的申报、建设,实际上带动了许多课程教学的改进。通过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平台优势,推进了更多课程的建设,也把更多的课程打造成优质课程,进而提升为精品课程。特别是那些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一般是由该学科的大师、名教授挂帅建设的,其中不仅包含了该课程一般的内容,而且也蕴含、渗透了名家们长期教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在其中。因此这种因名校名师而存在的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实际上对一般院校的同类课程教学起着直接的指导和运用的作用。

    4.实践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其问题也表现得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对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工作起到示范作用”。然而,部分精品课程的建设却未考虑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缺乏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思考。二是,在精品课程的使用方面,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目前各地各院校对精品课程的使用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建轻用”现象。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亟须引起高度重视。三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使用及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创新。僵化的评定方式促使精品课程的建设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些指标而建设,而遗忘了精品课程的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受教育者。如何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实践需要,来不断创新精品课程的建设、使用及评价体系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课题。由此可见,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特别的时期,即由规模向质量的转变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必须冷静地整理思路,以备重新出发。因此,根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理论反思,已经势在必行。

    二、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解读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不在实验室,也不在讲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目中。”合理解读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何谓精品课程,其理解不同,但从教育部精品课程设置目的、评选的标准、应用的要求来看,就是在实践教学中那些出类拔萃、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和示范引领价值的课程。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特点应凸显“精”、“用”、“新”字,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围绕这些关键字进行展开。

    1.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要突出“精”字。所谓精品课程,即为课程中的精品。搞好精品课程建设,首要的工作是要充分理解精品课程的基本内涵。这种精体现在内容、形式、队伍、技术、运用等方面。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将其定位为“五个一”,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也有人理解为“一流性”是精品课程最突出的特性和最重要的内涵,“五个一流”是精品课程的高层次与高水平特征。“先进性”是精品课程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体现,“四项先进”是精品课程的高质量与示范性特征。“特色性”作为精品课程独有的风格和不可替代的品质,“三大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独特性与创新性特征。这些理解都反映了我们对于精品课程的基本认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精品课程始终应该是一门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应该是面向受教育者的课程。这就已经决定了精品课程的基本定位是让受教育者接受,使他们能够通过精品课程的使用而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精品课程的真正内涵首先在于它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精品”。在此之上,精品课程不仅是一门具有实效性的课程,还应该是具有实效性的课程中的精品。这个“精”,不在于什么形式,不在于教育家们确定的繁琐的各项指标,最终还是在于“实践”。因此,精品课程的真正内涵必须回归到“课程”的范围内来讨论,必须回归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之上。基于这一点理解,我们不应该僵化地理解文件中的“五个一”,而更重要的是去细化、具体化这“五个一”,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精品课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使受教育者通过精品课程的学习收到最大实效性的课程。

    2.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要突出“用”。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基于实践,面向实践。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与这一培养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在精品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更有实效的提高才是根本。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本应该是评价课程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践中,许多精品课程的建设者只是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等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反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学习的这门课程就是精品课程。实际上,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基本要素。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者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必须要结合教师洋生和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因此,以系统的观点来审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始终结合实际,面向学生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才是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总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各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适合的目标,找到适合的方式,有序地推进,才能真正建设出精品课程,而不是“样品课程”。

    3.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要突出“新”。基于这一点,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个在课程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应具备这一基本理念。如果我们评选的精品课程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现时代受教育者的新需求,又何谈“一流”?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际上,这就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传播与应用。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在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各级各类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实际上,在这方面,国家教育部也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在展开精品课程建设的五六年间,几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作出适当的调整。只不过,部分精品课程的建设者似乎并没有领略这个基本精神。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进行理念创新,不断吸纳新思想,创造性地扩展精品课程的功能,始终站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看待精品课程的建设,才是真正的出路。

    三、對高校精品课程优化建设的建议

    任何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其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必然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不断的发展,从实践抓起,切实落实课程建设的各环节,保证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断得到完善,才能使精品课程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处理好精品课程建设中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制度建设是首要的。制度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保障,首先,建设过程中的任何管理工作包括建设项目_的申报、评审、验收、复审及上级精品课程的推荐,都要有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只有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科学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才能分步骤、分阶段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还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保障教学工作高质高效地开展,进一步促进精品课程之“用”。在长期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必须形成一系列具有创新特色的课程建设管理规则和办法,并以此来保障和促进各类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课程建设的高质量。最后,唯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进一步保障长期紧抓课程建设不放松,才能确保在精品课程申报时有大量的备选课程,并且可以从中反复进行优选,形成积淀时间长、基础好、成熟的精品课程。

    2.要多途径地提高精品课程的质量。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建设需要多途径展开。当前,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这个大局,着眼于未来发展,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切入点,以科学的教学内容为核心,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平台,以建立优秀建设团队为关键,以实用的立体化教材为支撑,以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为保证,进行包含领导、规划、师资、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机制等于一体的综合整体精品课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不同学科、不同层次高水平精品课程,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体现内容的前瞻性、形式的多样性、载体的立体化,并注重通过造就名师团队,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研结合,改进教学技术。在“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展现课程特色,成就精品课程,方能使精品课程建设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于教育者。

    3.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实现精品课程形势与内容的不断更新,增强精品课程的实效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更应该发挥课程改革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积极应用先进的现代技术,特别是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动画、图片等形象的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建立在线试题库,学生可以在线加强练习与测试,随时随地检验自己学习这门课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教学过程真正延伸到课堂之外,全时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学生、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在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参与,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精品课程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精品课程中还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加强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加强教师、学生或个别学习者的交流,根据精品课程的反馈意见及时作出调整,使课程实现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与共享。

    精品课程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更应视为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才能切实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和优质资源的共享,最终是为了实现优质教育共享和教育公平,这也是精品课程的价值所在。精品课程的建设最终还是应该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的推进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有利于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在更大的范围内提高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还将任重道远。以评促建,以建促“进”,才能实现精品课程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华,关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3(4).

    相关热词搜索: 精品课程 优化 高校 建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