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21-03-07 07:55: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及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本文针对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8年精品课程建设体会及近两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此次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一些认识和思考,设计了新的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体系,并给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建设方案。

    关键词:精品课程;转型升级;资源共享;教学体系;计算思维

    一、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历经近10年,已先后建成3900余门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精品课程,为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及优质资源共享作出了贡献。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1]。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建设的目的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

    如何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1.我校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与其他学科不同,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具有促进其他学科发展、培养掌握先进计算技术的人才的作用[3]。因此,高校各专业都普遍设置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受众面很广。为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和优质资源共享,我校自2003年开始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已先后建成4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及1门校级精品课程,实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规定的计算机基础主干课程“门门是精品”。并提出了“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实验环境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根本,师资队伍是关键”等精品课程建设要领。所构建的优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吸引了众多校内外教师和学生访问。截止2012年7月,各课程及门户网站的总点击率超过1178万次,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2.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优质资源的共享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学者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分布、资源可浏览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4]。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依然还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产权问题。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应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但由于在以往建设中更多地强调了资源的丰富性及优质性,没有考虑到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造成了部分课程网站资源无法打开的现象。

    (2)用户对象定位问题。现有精品课程建设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的需求,而对学生的需求则考虑较少。

    (3)资源利用率问题。在已有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评审、轻使用的因素,加之产权、工作量等多种原因,其网上资源未能做到与课程教学内容同步更新,造成教学内容不断改革但资源建设滞后的情况,从而使资源缺乏吸引力。另外,现有网上资源多以罗列形式呈现,只能浏览获取,缺乏对资源的“推送”,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

    二、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与思考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通过共享系统向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1]。

    与已有精品课程建设相比,新的精品课程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需要考虑哪些改进,或做什么样的升级?经过半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此次的“转型升级”,不仅要考虑“资源”的升级,突出资源的“优质性”和“共享性”,还应研究教学内容“升级”。简言之,就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资源建设为基础,关键是加强资源的可利用性。

    1.教学内容的“升级”

    教学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既然称为“转型升级”,就应有新东西,而不是“新瓶装旧酒”。这里的“新”,包括加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并融入“新”的教学成果。

    2010年7月,全国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对问题进行求解、系统设计和行为理解,即建立计算思维。“声明”的核心要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立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而为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树立标杆[5]。

    计算思维是人类三大科学思维之一,核心是抽象和自动化[6]。或简单地说,计算思维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思维方法,包括思路的建立、方法的确定和实现,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思维能力。

    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虽然在教学内容上也部分地包含了计算思维的思想,但多处于“无意识”状态,基本以“知识点”为主线。没有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去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

    为了能“有意识”地通过有限的几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初步计算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在深入理解计算思维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整个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即:从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架构上,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力;从整体内容上研究如何考虑前后课程的衔接。实现循序渐进、前后照应、逐步提升。

    2.资源建设的“升级”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因此,“优质+共享”是资源建设的灵魂,是提高资源可利用性的关键。

    (1)关于“优质”。何为“优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使用者有吸引力。我们知道,要想生产的产品好卖,首先需要的是定位明确。确定准确的目标用户,弄清楚用户需求,以确定设计什么样的产品;还有就是产品的质量。只有需求明确、质量过关的产品才可能有好销路。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标用户,无非就是教师和学习者。那么,什么样的资源对于他们是优质的呢?

    一是资源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是“高质量”资源的基础。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学科,其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虽然说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做到如科学研究一样站到最前沿,但教学研究与科研一样,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发展模式。如前文所述的教学内容升级问题,相应的资源建设也需要随之更新和重组,使其能够与教学改革的发展相适应。

    二是资源必须是丰富的。那么,如何判定其是否“丰富”呢?教指委在2009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曾提出了完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4领域×3层次结构)。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资源建设若能够覆盖要求中该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则是丰富的。

    (2)关于“共享”。作为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是必须的特征。只有充分实现共享,才能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才有建设的意义。事实上,影响资源利用率的因素除质量外,主要就是有“针对性”,并且“好用”。

    所谓“针对性”,是指资源要能满足不同的教学和学习需求。作为普通教师,登录精品课程网站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了解某门课程国内一流学校的教学情况(怎么教的?教些什么?),并获得满足其自身教学所需要的各类必需的资源及可供参考和选择的资源。这里,必需的资源包括如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进度安排、教学课件等基本信息;可供参考和选择的资源应包括教学案例、作业习题、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各种辅助教学环境等。作为学习者,除一些课程基本信息之外,还希望能够有一个复习、释疑和进一步拓展的环境。要使所建设的资源有针对性,需要在深入研究不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能对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组织,使具有不同需求的教师和学习者都能够获取最适合自身的各类资源,即能够“量体裁衣”。

    所谓“好用”,是使用者能用较简单的方法就能方便地获得有针对性的各类教学资源,而不是采用查询浏览、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信息的方式。要做到此,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和管理。

    总之,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关键就是要克服已有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加强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性,突破使用者厌烦、麻木的瓶颈,激发使用欲望,提高资源吸引力。

    三、计算机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1,2],结合自身特点,我们从2012年初开始计算机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研究工作。包括课程体系设计和资源建设两个方面的实践。

    1.课程体系设计

    与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同,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的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学时非常有限,专业范围也广,既有理工类,又涉及文、管、医、经济等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同,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何做到在有限课时内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计算思维能力的目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要达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这一总体目标,我们需要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的可行性,即哪些问题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解决的;(2)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即若计算机可以解决,那么通过何种运算规则或计算方法以及何种物理器件去解决。

    基于对不同专业大类培养目标及对计算机知识学习需求的分析,结合国内计算机基础教学具体情况和教指委提出的总体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1+1+X”课程体系,即“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综合课程群及选修课程群”。这里,“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可计算性及计算的复杂性,了解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一般过程及解决简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随后的“程序设计”则是在第一门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学科较简单问题的能力,即计算思维能力。综合或选修课程群则因不同专业而异,培养包括在计算机硬件或数据库等某一个方面解决较复杂问题或构建系统的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不同专业的培养需求,我们进一步设计了面向工科类、理科类及其他(文、管、医、经济)类专业的3个不同的课程体系。其中,工科类以系统构建和算法设计、实现为主线,理科类更强调计算理论和算法分析,其他专业类则以数据处理为主线、以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目标。

    表1以面向工科类专业为例给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它主要涵盖了两大模块,即: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可计算性及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资源建设

    为尽可能实现资源的“优质”、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并考虑到第一门课具有受众面广且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要求不一等特点,我们设计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总体思路。

    (1)按照教指委“基本要求”中的知识单元和实验单元标引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并覆盖所有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按照课程体系并结合培养目标,进行资源设计和组织。

    (3)根据不同专业大类、不同教学需求,实现资源的自主检索、按需组合、自由浏览,并提供参照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自主检索”是指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知识点),实现基于知识模块或知识/实验单元或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检索,既可选择对应检索范围中的所有资源,也可仅选择所需类型的资源。这里的“资源类型”,根据高教司和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012年初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相关会议精神,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大类。基本资源为满足教学和学习基本需求的各类资源;拓展资源则包括辅助教学和学习的各种特色资源,如我们已建成的包括自动阅卷功能的考试管理系统和作业系统、重点难点问题的动画或视频教学案例以及正在建设的远程智能答疑系统等。

    从全国范围来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各类不同专业、不同办学层次,因此其教学要求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按需组合”是希望使用户能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或学习需要,通过选择不同的专业类型、教学要求(根据教指委文件分为“较高要求”和“一般要求”)和资源种类,获取有针对性的资源。例如:若需要获得研究型大学文科专业讲授本课程的要求及基本教学文件和课件,可以选择“文科专业+较高要求+基本资源”,即可直接获得系统推送出的符合较高要求、文科类专业的各类基本资源。

    “自由浏览”是沿袭目前精品课程网站的一般资源组织方式,满足使用者随意浏览资源的需求。

    “参照示例”则提供我们已实施的面向3个不同专业大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和资源,供希望了解我校本课程实际授课状况的使用者参考。

    表2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建设方案。依据教指委“基本要求”,将资源按8个知识模块进行组织,并确定了总体设计目标。

    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创新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质量工程,需要建设者能够始终如一地投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 2011.

    [2] 教育部.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 2012.

    [3] 陈国良,董荣胜.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2.

    [4] 黄宝玉,项国雄.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5.

    [5]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6] 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ACM, 2006, 49(3): 33-35.

    [责任编辑:余大品]

    相关热词搜索: 资源共享 转型 精品课程 实践 升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