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浅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

    时间:2021-03-11 09:58: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令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息息相关,分不开的。

    关键词:体育教育 健康教育 相互联系 个性发展

    一、体育对人类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活动是一部永无终结的史诗,这部史诗流传已有了几千年的历程。在这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体育与生产、教育、战争、游戏、巫术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对王朝的兴衰、生活的变迁、宗教的起落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它宛如一马平川,平时不为人所看重,当岁月的流逝使它依附的坚固城堡和华丽宫殿化为灰烬时,它依然故我,并使自己的技艺一代代流传下来,显示出了它在人类历史中的不可或缺。表现出它在社会文化中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健康的源泉。”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从总体上看,育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吸氧能力,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过程;体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发达、结实、匀称而有力。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最重要的是,体育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体育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可预防和治疗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比不经常运动的人不易生病且长寿。

    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在人的生命里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21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旗帜鲜明地举起了“健康第一”这面大旗,将其作为我们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其意义无容置疑。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否应该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否应该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却值得商榷。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并不是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合科”,而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然而,在五条课程标准中则有三条明确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诸如“健康知识”“良好的心理品质”“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健康主线——学习领域目标中则有:“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而这三类目标的具体内容中,都包含了某些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我们不能否认。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问题”,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大势所趋。

    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把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也是我们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自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爱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贯彻实行新课标以发展的观点提出的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以实现体育与健康的完美结合,培养出更适合于现代化教育,更适合于社会未来发展的学生。

    三、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作用

    1 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育活动的竞争性决定了参与者必须勇敢、顽强,在行动中要果断做出决定,有时甚至要求参与者在恶劣的环境下参加活动。因此。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也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 体育教学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体育活动在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展良好人际关系方面起到了重作用。

    3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

    人的内在潜力的发挥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相关。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欢快、愉悦之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科学研究证明,体育活动能更好地促进人认识能力、情感过程、意志力、人格的全面发展,矫正人的某种心理缺陷,减缓心理衰老。因此,学校教育在解决和排除学生心理健康障碍时,不能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通过日常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其心理健康的状况,评价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

    康教育的绩效。

    四、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一)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教室里和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集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健康的发展。

    (二)体育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健康个性

    一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限的选项的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二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

    三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摘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比较强。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具有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五、结论

    体育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做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 浅淡 健康教育 体育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