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壁画创作中关于中国民间艺术应用的探讨

    时间:2021-03-26 08:02: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对民间艺术在当代壁画创作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性的研究,即从壁画创作的构思、构图和画面造型三个主要阶段入手,通过寻找二者的交叉点、研究共性使他们相融,从而为创作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壁画作品提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壁画创作 民间艺术 融合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强国的战略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与文明快速前进的步伐中,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诉求已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同一性趋势的明显增强,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作为人类精神支撑的文化艺术领域的多样性,同生物的多样性同等重要。壁画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中的一种生态模式,它的传承同样需要以多样性使其繁荣。所以,挖掘和运用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继承和研究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并把它融入到壁画创作中去,使其表达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神韵,就显得尤为重要。

    壁画是艺术家为公众所创作的作品,是要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并让大众所接受的艺术。而民间艺术是由民众所创作,经过民间千百年流传的优秀艺术,是已被大众接受并具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气质的艺术。二者的关系为:一个是要,即壁画要创作出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公共艺术;一个是有,即民间艺术是已被公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从供求关系上看,二者的融合就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但怎样把二者巧妙地结合,就是我们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民间艺术如果从广义上说,包括民间的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则指的是民间的美术、雕塑、建筑、工艺等。显然,壁画作为附着在建筑上的大型美术作品,要与其相融就要从狭义的方面出发,并在创作的构思立意、构图搭配和画面造型三个主要阶段寻找切入点。

    一 构思立意

    中华民族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它有着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且大部分已固化在民间流传的文化艺术领域中,内容和内涵丰富广泛。可由于近代国力的衰退,我们曾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过怀疑和不自信的否定,甚至我们的“瑰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度被误认为是落后和革命的对象,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暴风骤雨之后尘埃终会落定。随着近三十年国家不断的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逐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也有了新的认识和高度评价,所以重拾传统已逐渐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也成为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方法和手段。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构思立意是作品表达内涵、彰显个性的关键,也是能否让大众认同和接受的关键,可被视为作品的灵魂。如果我们想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的壁画作品,就要在构思阶段寻找到某些中国元素和我们特有的文化观念,所以把民间艺术作为构思的起点是比较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因为首先,它产生在我们几千年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都非常广泛,并有着我们自己血液里的内在品格和艺术气质。其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民间艺术的创作观念和现代壁画的创作构思并不是相互孤立或冲突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相促进的互动过程。一方面现代壁画的创作可以从民间艺术中找到自己文脉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民间艺术也可以通过壁画这种公共艺术向大众传播传统的文化和观念,在这一思维的互动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互相融汇,这样最终使得现代的壁画艺术更加趋近于民族化的完美。最后,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壁画创作在构思中植入民间艺术的表现观念也能使作品迅速的被公众所接受。如民间神话故事与传说、有着美好寓意的花卉动植物、符号、纹饰等各种形象,这些已被普通百姓所熟知和喜闻乐见的内容出现,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亲切性和认同感。这都是民间艺术与壁画创作能够融合的共性,也是壁画作品构思成功的关键。例如,侯一民所做的壁画《百花齐放》就是吸收了民间艺术中“四季花篮”的构思寓意,象征着四季祥和的同时,也有引深象征着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的寓意。这种巧妙的运用反应出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深刻的思考后做出的选择。再如,南京地铁壁画中的一幅《灯彩秦淮》,就是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构思主题,即宣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又使壁画具有我们自己特有的气质,同时这些老百姓所熟知的内容也使得作品很快的被接受和认同。

    二 构图搭配

    壁画创作可称之为是“大型”美术作品创作,无论从画面的尺幅还是所涵盖的内容,都是其他画种难以比拟的;同时它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力也是巨大的,毕竟它是要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服务于社会、民众和国家的。如果说构思是壁画创作的灵魂,那么构图就可以被视为它的骨架。巨大的画面、丰富的内容都要被合理的安排,骨架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就好比高耸的摩天大楼,如果没有合理的钢架结构是要垮塌的一样。但作为艺术创作又不能过于机械,既要做到井然有序,又要“独具魅力”,这也是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艺术个体能够生存的重要依据。所以,要构架出具有中国特点的壁画构图模式,就可以从我们独有的民间艺术中寻求营养。

    中国的艺术不同于西方客观写实性的表现,它是更加主观、接近于平面化,更多的是要传达出意境和完整的内容。在构图上它有着独特的方法,如画像石、画像砖和剪纸中常出现的平视体构图,这种构图模式是把人物以剪影的方式平置于画面,不求细节变化只注重整体的完整性。平视体构图在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常用规则的横竖线划分区域做出相对稳定平衡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庄重大方适合应用在现代建筑稳定的主空间中,如大堂、中厅等。剪纸艺术中的构成形式正好与其相反,它常用流畅的曲线做出骨架,连接画面里的内容,以表现韵律与动感,这种形式因为有流线的存在则适合应用在建筑的流动空间中,使画面的形式和空间的功能达到完美的统一;除了平视体之外,立式体构图也是我们独有的方法。它常出现在木板年画、刺绣纹饰中,跟平视体的样式比较接近,但主题性更强。通常是把主要想表现的内容放大,置于画面中部使其一目了然,而周围的内容相对缩小,只起到配衬的作用,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规律对主题较强的功能性建筑如纪念馆、文体场所的墙面进行创作;另外,还有民俗画中比较常见的打破时空和散点式构图。这样的形式,时空相对自由、随意性强,容易表现创作中的叙事和故事性情结,所以也被现代壁画创作所采用。

    在创作中这些中国式方法的运用都会让作品有着我们自己的艺术魅力。但在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重变化,可以引入西方构成艺术的规律,如主观的在构图骨架中强调方圆、曲直、大小等对比,有意识的安排并列重复、特意等方式,从而增加画面的构成性。中央美术学院李琳琢和张世彦两位老师的壁画作品《华夏文明》、《唐人马球图》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初步的研究。作品中既运用了传统的平视体与立式体构图,又有西方构成的元素,这种混搭的结构,就如音乐中对经典老歌的改编,在旋律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部分节奏,使其不失独特的经典又更负时代特色。这样的表现就使传统的方式更加合理和现代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 画面造型

    在灵魂与骨架具备之后,画面的具体形象就可被视为作品的“血肉躯体”。形象的塑造是在构思和构图之后的视觉固化,是给观众最直接的印象,更是作品能否丰满和具有个性的关键。中华民族是对造型有着独到认识的民族,造型的语言方式也自成体系。但在唐、宋达到巅峰之后却逐渐走向了没落,直到现在我们的造型无论是从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还是到艺术家个体的独立创作,几乎已被西方同化,能够坚守住民族阵地的凤毛麟角。当下这种情况,壁画作为公共艺术中的视觉文化创作,有责任更有义务接过民族这面大旗,为我们当今的社会和国家重塑形象。

    中国传统的造型是以线表达物象的神韵,无论是平面的绘画,还是立体的浮雕圆雕,或者是图案性的刺绣纺织,都是强调用线塑造,所描绘的形象以意象为主,多在像与不像、似若非似之间,并且有着强调变化和夸张的浪漫主义情结。若是从现代绘画的角度上看,它有着注重平面化的装饰味道。在现代壁画创作的过程中,想要完成带有民族面貌的作品,就必须回到传统。从传统中挖掘、借鉴、再运用和创新,而民间艺术正好就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为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如被称为“三雕”艺术的砖雕、石雕与木雕;佩戴于身上或放置于书房之内被文人雅士所青睐和把玩的玉雕、竹雕和牙角雕;民俗生活中所常见的皮影、风筝、木版年画;还有近些年被外国友人堪称绝技的东阳木雕和寿山石雕等。从这些传统的艺术中,我们能够找到壁画创作中所需要的各种造型,小到飞禽走兽和花鸟鱼虫,大到山川、河流与亭台楼阁,图案纹样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但是,在对以往传统造型的取用过程中,我们除了简单的继承和再运用外,更重要的是在造型方式上的吸收精髓。例如,剪纸和皮影的造型,通常剪出人物的外轮廓后会在内部镂刻出装饰性的图案或有寓意的纹样,在正负形的交错出现中,人物外部轮廓的简洁和内部镂刻的繁琐,形成了有意识的对比。这种虚实通透的表现手法使造型更加灵巧美观。如果把这样的方式运用在浮雕壁画的创作中,不但会使作品更具中国神采,而且也能让画面带有中国哲学般虚与实、阴与阳的韵律变化。李琳琢的壁画《山高水长》正是运用了这种造型手法。画面的造型以大小、长短、方圆、曲直各不相同的象形符号和自然物象构成,不管是在各个造型之间,还是造型个体之中,都有皮影和剪纸的艺术特点。这种有如篆刻般的阴阳交错与虚实变化,使作品浑然一体。

    中国传统的造型在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中还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善于发掘、敢于继承,这样才能创新,才能使当代中国壁画有着自己的“血肉躯体”。

    四 结语

    在这高速发展的世界中,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仅直接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也间接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这些变化也多多少少地影响到了中国壁画艺术的发展。做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壁画古国来说,敦煌的艺术,永乐宫的壁画,云冈、龙门、大足的石刻等都已经成为我们望不可及的高峰,也给现代壁画艺术的前进步伐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在这里民间艺术的引入笔者认为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因为我们已有的辉煌大多是那个时代皇权与宗教“合力”的产物,而民间艺术真实质朴的情感、鲜活自由的表现方式正好适合了我们当今民主、自由的社会时代精神。可能有人会认为传统的东西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有点不合时宜,它到是应该在博物馆中出现才对。但笔者坚信只有继承历史,发展才有光明,只有弘扬民族,我们的艺术才有出路。当代的壁画艺术创作也应如此,只有把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继承我们的历史、弘扬我们的民族,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体现我们的民族气质。

    注:本文系201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论文,项目名称:壁画艺术创作中关于民间艺术的应用研究,项目类别:扶持共建项目,批准号:11E013。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2] 武丽敏:《孝义皮影的造型语言特点》,《装饰》,2005年第3期。

    (翟晓冰,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 民间艺术 壁画 探讨 创作 中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