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突击

    时间:2021-04-17 08:21: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溯源哲学本质,是一个的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青年一代尤其是当今80后的大学生,内省于矛盾自我,外观于复杂世界,以稚嫩但独具创新力量的眼光考量中国社会内在的架构与根基并寄予其崭新的希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士兵突击

    2006年夏季,一部以简单的军事励志题材为中心的国产电视剧在播出后引起了超出制片方和所有剧评家想象的强烈的反响。这部短短28集的电视剧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个“农村娃子”从进入部队时的孬兵到最后的“兵王”的成长历程。

    因为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团战士为之骄傲。虽然他的家乡祖屋在爆炸声中变成一堆瓦砾,却无法阻止他坚毅的军人步伐;善良的怜悯,并未使他忘记军人的职责,枪杀毒犯追歼敌人……他在种种困厄和磨难中百炼成钢。他的名字——许三多。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激起千层浪花,在精神上触动并鼓舞了无数人,是因为人们在那一整个人生奋斗的过程中看到了那种真实,一次次去敢于去突击的真实。

    人性的斗争,充满强制的外在世界的磨砺,正讲述着个体与集体于社会的关系——这正是从古至今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论述的永恒话题:如何在体制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突破;更进一步如何以自己的作为和思索来改善体制促进体制发展。“在渐趋民主的社会,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选择自由,并且为之负责。”(《西方政治哲学史》)而这正是人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的纽带。理想的人性和理想的马克思主义,光辉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完美结合离我们还有多远?

    大国兴衰,民族荣辱,历史的变迁告诉我们现在也许正是应该尝试突击的时候。在二十一世纪开元这一对中华民族决不平凡的时期我们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突击”方法的“向善”之路上要克服哪些障碍:儒家“仁义内在”传统无意间流传下来的虚伪痼疾,以“关系”为架构的五伦社会基石,几亿农民安身立命之出路,时露腐败倾轧的错综内向政治,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大勇无言,本文尝且论之。

    (一)突破认识的约束,突破自我的约束

    《士兵突击》之所以是一部不平凡的电视剧,我认为正是在于它以平常心去认识去面对了一个人在看似受到自我和外界的无穷限制和困难的境地中真实地展现了“突击”的过程和勇气。

    完成了突击的其实是人生,一种倔强不屈的内在力量,中国人始终自“黄土地”或者说是生命本原生发的坚韧之性。孟子所说“生生之谓性”,实言个体的生命就像是雨后竹笋一样节节突破、萌生、一叶叶展开翠绿,这才是生命成长的意义和理想之所在。这既是马克思所说:宇宙间一切生命都向“自己发展”即Self-expansion活动不已;他更说: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本身即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突破,在实际中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更在很多时候是一个重于生死的伟大抉择。

    近代风起云涌的世界局势,风口浪尖的中国曾面临过抉择——又一次抉择,又一次生死抉择!从脱下朝珠的林则徐向滚滚硝烟池倾倒下第一箱鸦片,到张学良在冰封的东北大地升起朗朗飘扬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到“实践”再次成为中国人社会生活中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压灭大字报上虚妄的口号——每一次抉择都足以使力守“出世”和安稳的古老文化守望者心惊肉跳,都足以使尘封了无数断代的故纸堆地动山摇,黄土地一次次皲裂被她所养育的子民的鲜血浸透。战争和政治灾难是人类对古老衰朽文化的祭祀。而这仅仅是西方所说的一种原罪吗?马克思主义从不承认拘囿,从不止步于主观的限制。最高的客体观正是对最高主体的尊重和期望。

    意识的突破总是不断昭示着出路。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正如五四初期各种新主义、新信仰汩汩溪流般源源不断地涌动、变迁:从只具幼稚雏形的“好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兴盛,到三民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成熟,无一不在以历史的铁证昭示着只要人类心灵仍如孟子所说“性向善”,个体认识的曲折前进将永不止步。只因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残酷,人类情感和思维深处还挣扎着趋向着“放马南山”那样的美好。

    但这样的自由绝对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的最高政治体制不是雅典城邦的民主体制而是斯巴达式的贵族强权政体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为了达到至高无上的城邦福祉,个体的自由建立在城邦给予的绝对责任之上。宣扬绝对的个体自由只能是乌托邦式的自由。

    而个体意识的突破也只是社会嬗变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根基社会的突击

    而“不变之变,不易之易”始终是最高的政治哲学境界(黄老之学:纸面的出世学,深邃的政治学)。一切变动都必须有一个深厚的“本”: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这个“本”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令我惊讶的是,这个最时常挂在中国人嘴边的词却相反很少为大众所真切了解其微言大义的深邃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的实证主义哲学。它是质朴的哲学,高度凝练之后的智慧结晶,是微言大义,就像许三多那句“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提炼众多原本我们可以精炼地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以下8句话:

    1.世界是物质的

    2.物质是运动的

    3.运动时有规律的

    4.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5.认识是可以通过实践达到的

    6.实践是有历史性的

    7.历史是属于人的

    8.人是在世的,人是在历史中的

    此在的人,正是马克思主义化的对人的尊重和一切理论的起点。将人和社会、和“去向”(《纯粹理性批判》)的历史进程联系并融合起来。这一进程周行不殆、独立不改,集理性演绎和推理为一体。

    马克思: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那么,怎样来实现?

    康德说: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从人的生命意识,从人的生命存在出发。真正的关键是:让我们看到推导的过程,这整一个过程。

    看到人类在后天集体生活中逐渐积聚的盘剥自利之心(“习心”,荀子语),看到放任自流的资本社会在事实上成为少数人的巨大福利多数人的受迫深渊,重新回复到人类做为大整体福祉的原初思考。这便是活水之源泉。

    理性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相符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们将西方资本主义六百年来的所作所为全部在原则之下上演了一遍——实践说明一切:我们接受,我们践行,我们也能够。这是和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有所共通的溯源的科学理性、自然理性所一脉相承的。

    这些从根本上告诉我们:心物合一,始能跳出“对未来的操心释放出的现在”(康德语),面向未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伟大的开山之文《我的共产主义观》既是从哲学上、伦理学上寻求根本改造中国的新工具、新理念,他一开始接受的就不是教条的经济决定论式的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心物两面的改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而这心物两面的改造,更是随后贯穿了毛泽东这位中国20世纪巨人的一生及其整个时代。

    马克思主义不是向活人的脑门儿里敲钉子,而是播种子。共产主义的伟大,理论上是成熟的,但实践上是坎坷的,正是因为它需要千万人跳出“本本”去突破创新使之成为普适于人性的具体的道途。“率性以为道”,性,即天性。一种哲学的变迁是其一步步贴近人性尊崇人性的伟大历程。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伟大变革,正说明了其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在当下,科学发展观以和以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不同的姿势前所未有地力竭力淡出政治成本,凸显旨在引领民族转折的力度。

    什么是好的理论?或许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德曼的阐释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他认为,好的理论不在于其内恰的逻辑可否在现实中最终实现,而在于能够成功地解释已有现象。就像牛顿的力学第一定律阐述的是没有任何阻力的小球经永恒运动的必然结果,它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可是我们却可以利用这一定律解释惯性、制造机器——这便是好的理论。

    没有完美的哲学理论,没有永恒的政治构思。马克思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也伟大于此:仅仅是站在当下,我求取,我变迁,我突破。

    (三)突击武器:从科学发展观看马克思主义根基社会的前进之路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潜在核心要义是“转变”,是“突破”,是“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达到和谐社会,怀柔政策必不可少。然而怀之不易,柔之不易,有时甚至比强权政治更难实行,正在于内外阻力。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发展的突破的,不是僵化的、固沉已久的;最后我们冠之以名以“马克思”主义,因它有一个伟大的渊源。

    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早已不仅仅是经验论。

    经验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旨在于实践——理论——实践的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作为经验论的方法论在指导具体革命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确到今天还为曾有过这种经历的革命老一代所津津乐道。”(李泽厚《现代中国思想史论》)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唱凯歌占据的历史政治思想舞台的中心。毛泽东思想到艾思奇对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和通俗化,使几代青年学生群体理智的选择了革命道路和人生信仰。由是经验论的范畴不再是马克思主义的束缚。

    我们更要指出:当下的中国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精神内核的“突击”战略,和历史上任何一次观念标榜都不同,也和马克思主义最初进入中国时“跨时代飞越式”的理念不同(社会主义最初被纳入民族建国的范畴,体现了“取法乎上”,建立一个最新式前所未有的民族国家的超越情怀——《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而是源自现今,源自脚下,源自优化和发展的必然出路。这就是理念和方法论的区别。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根源于自身,浇灌于时代,茁壮于民族。但一切之“变”本身都具有成本的掂量,一切历史成败在于我们能以多快的速度多犀利的眼光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我认为当前背离马克思主义根基社会前进方向的潜流主要有:

    1.本质上仍架构在封建社会“五伦”思想基石上的人伦关系虽然牢固,但是已在广阔和深入的层面上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前进脚步。连外国人都知道:在中国干什么都先要“找关系”:孩子上学、转移户口、大学讲师申请教授、甚至关乎生死的看病就医也暗藏“五伦”玄机。

    2.政治内在的潜流复杂,黄海事件可见一斑;“躲猫猫”,邓玉娇,杭州飙车事件等吸引了“网民”这一新兴但力量日趋巨大的团体的注意,进一步引起整个公民社会的重视。这些冰山一角也引起很大一部分人对当今实际政治态势和模糊的官员体制形象的极度怀疑和揣测。有人甚至怀疑反腐只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3.以9亿农民和更多城市下层工作者为代表的“不和谐”力量,在使社会确诊其为“巨大隐患”的同时却没有带来更人性化的思考。

    守业当比创业难。诚然。看惯了一生跌宕起伏的伟人邓小平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已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进取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勇气,大勇如是。中国在湍流险阻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关口抉择的勇气,虽然几经痛苦磨难,仍然成为唯一绵延千年的伟大文明。克服自我,居安思危,放眼长河。

    从自我意识开始,和许三多一样我们不缺少发现自我的眼睛;从现实存在的世界出发,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根基社会的源头活水。新世纪的年轻一代,我们须肩负内省和展望的重大责任,让这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勇于不断“突击”,最终实现自我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卫兴华、赵家祥,2008.

    [2]《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深入学习实践编委会、科学发展观编委会,2009.

    [3]《西方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塞缪尔•E.斯塔姆(英),2006.

    [4]《政治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托马斯(英),2006.

    [5]《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晴至民国卷》清华大学出版社蔡乐苏主编,2005.

    [6]《中国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李泽厚,2008.

    [7]《中国思想史.上册》上海书店出版社韦政通,2008.

    [8]《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康德,1960.

    [9]《理想国》商务印书馆柏拉图,198.6

    相关热词搜索: 突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