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1-04-23 08:02: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吗丁啉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两组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治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2(c)-0007-0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入胃,胃黏膜屏障因为胆酸遭到破坏,造成H+逆弥散增加,最终致使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烧灼感等症状。目前西医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抑酸药,促进胃肠动力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疗效往往不理想,并且复发率高,为了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从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胆胰等疾病,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胀闷疼痛,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口苦纳呆,嗳气泛酸,苔薄黄,脉弦细数。50例患者依就诊顺序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1.6岁,病程0.5~8年,平均6.73年,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40.3岁,病程1~7年,平均6.79年。

    1.2 诊断标准

    以张学庸主编的《新编内科诊疗手册》为参照[1]拟定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①病程半年以上;②伴有上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烧灼样疼痛,餐后不缓解,胀闷或加重,嗳气,恶心呕吐胆汁,症状缓解不明显在吐后;③胃镜检查可参照1982年瑞士世界胃肠病学与消化内窥镜大会提出的标准[2],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点状糜烂、水肿等,同时见粘液中黄绿色胆汁,当幽门开放时可见胆汁反流,甚至向胃内喷射;④有比较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在组织学改变上,经活检证实为慢性胃黏膜炎症性改变。所有病例都经胃镜检测排除占位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吗丁啉10mg/次,3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口服治疗。

    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为基本方治疗。方药组成:炙半夏12 g,黄连6 g,黄芩12 g,干姜9 g,党参15 g,炙甘草9 g,柴胡12 g,白芍12 g,乌贼骨20 g,枳实10 g,佛手10 g,蒲公英 20 g,神曲20 g,大枣5枚。随证加减:若胃痛较剧烈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 g,胃阴虚而口干舌红少苔者加玉竹15 g,麦冬15 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10 g,湿热重者加龙胆草15 g,茵陈15 g栀子15 g,瘀血重者加丹参3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1剂/d,水煎服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都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对比在治疗2个疗程后。停用其他药物在两组治疗期间,同时戒烟酒,禁食生冷辛辣油腻等食品。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黏膜恢复正常在胃镜复查中,无胆汁淤积或胆汁反流现象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胆汁反流较之前减少,黏膜组织改变较之前明显好转;好转:临床症状缓解,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或淤积现象无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和胃镜复查,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祖国医学没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嘈杂”、“胃脘痛”、“呕胆”等范畴。正像《灵枢?四时气篇》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日呕胆。”故本病病位在胆胃,与肝的疏泄功能,脾胃虚弱密切相关。肝胆相表里,胆附于肝,胆汁依赖肝木的疏泄,而脾胃的运化也依赖于肝脏的疏泄功能。在通常情况下,肝脾以升为用,胆胃以降为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升降和顺,胆汁才能随胃气下降于小肠,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其病因病理多为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胃气壅滞;或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均可致脾胃虚弱;或胃病日久不愈,久病必虚,伤及于脾,脾胃气虚,日久气虚及阳,终至寒热错杂。脾虚胃实,脾不升清,胃气不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胃气上逆,故口苦呕苦。综上所述,本病总的病机是胃失和降,以脾胃虚弱为本,肝胃不和为标。临床上该病程较长,病性以虚实寒热错杂为多,治疗上采用标本兼顾,注重调整气机的升降,强调固护脾胃为原则,拟健脾和胃,疏肝利胆理气,清热降逆为法,笔者采用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本方集寒热补泻升降于一方,是调和肠胃的名方。此方正是针对脾胃本虚,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症而设,切合本病病机。方中黄芩,黄连,蒲公英,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之功,三味药苦寒降泄以除其热,其中蒲公英消炎止痛,为治疗本病的要药。炙半夏燥湿和胃,降逆止呕,散结除痞,以散其寒,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柴胡,枳实,疏肝行气导滞,佛手理气而不伤阴,三药共同调畅中焦气机。白芍调和肝脾,柔肝止痛,乌贼骨敛酸止痛,党参,神曲健脾益气消食,炙甘草,大枣既可扶脾胃正气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疏肝利胆清热降逆之功。综观全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补而不峻,泻而不烈,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邪去正安,则诸症自愈。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实[4]: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均有调节胃肠功能及抗炎利胆、止吐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党参亦有抑制溃疡形成,保护胃黏膜,调整胃肠运动的作用,诸药配合,共同调整胃肠运动,保护修复胃黏膜,提高幽门括药肌张力,从而有效防止胆汁反流,从以上治疗结果显示: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提示半夏泻心汤对本病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庸,张健宁.新编内科诊疗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349.

    [2]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128.

    [4] 沈映君,李仪奎,陈奇.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12-11-15)

    相关热词搜索: 加味 泻心汤 半夏 胆汁 胃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