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中学历史需重视文化史的教学

    时间:2021-05-05 07:57: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化史的教学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为广大教师所忽视的部分,由于中考的现实性,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使之丢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本文即以人教版七年级最后一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为例,通过对本课的一节公开课,一方面探究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呼唤历史教师们要加强对中学历史文化史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文化史;历史教学;时代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6-02

    在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文化史部分是比较全面、系统反映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基础内容。通过学习文化史,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比较集中地、系统地领略到有关中国优秀文化的全方位教育,同时还可以拓宽文化知识视野,为个人在以后特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备的文化修养及基础知识。可以说,文化史的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学历史课上关于文化史部分的教学却令人十分担忧。

    现行的人教版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对文化史部分首先表现得就不够尊重,教材在编排中把文化史都集中置于某单元之后或教材最后一章进行描述。这样的编排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样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弊端,将所有的文化史内容浓缩于一个角落,一反面割裂了文化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之间的联系,使之变得孤立,缺乏系统。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与学生对此内容自然而然地先入为主地轻视与忽略,最后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文化史的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无法真正体现出其在充实学生人文知识和提升其人文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也是一节讲述明清时期的文化课,课文以明清时期的小说为重点,辅以对这一时期的书画、戏曲的介绍,对这一课的讲授,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列一张表格,将之分别归纳为文学与戏曲艺术,然后将相应的知识点对应其中。这种方法应对中考无疑是有效的,结构清晰,纲举目张,然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多少触动却未可知。其实,明清时期的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被称为“四大名著”的明清小说,还是被誉为“国粹”的京剧,都是我们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题材,是我们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抓手。因而在这一节课中,我决定尝试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我将整个课堂设计成为了一场颁奖典礼。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是明线:通过以四大名著的评奖过程为线索,串联起本课中的其他一些知识点。另一个是暗线:整个课堂设计都是在围绕着明清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点这一主线来展开的。所有的教师讲解、学生活动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得出“一定时代的文化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征”这样一个结论。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整个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将零散的知识点很自然地串联起来,又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课文的讲解融入到活动之中,这样对知识的讲授就不会显得那样刻意和直接,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不太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而且,在这一节课的活动设计安排方面,尽管学生也有许多互动的环节,但是在课前并没有要学生事先作任何的准备,没有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所有的活动都是基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把握与理解之上的。因而主要的任务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在授课之前对课文进行重新整合,在课堂上主导课堂的进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实现教学任务,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得以凸显。而从学生的主体性来说,虽然这节课仍是由教师主讲,但是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之中,积极地思考、参与,努力地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做到了思动、意动、情动,学生的主体性仍然是受到尊重的。当然,这节课的设计本身也使得本课的教学有了待商榷之处,例如:四大名著中有无必要再进行最具时代特点的评比。我翻阅了许多资料,对“四大名著”的评价最多是提及了《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除此以外基本没有把四部作品分为三六九等的权威评述。但是由于我整个的教学设计的原因,我只能如此安排,确实是有点无事生非的感觉。但是转念想来,其实世界本身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与偏爱。因而在四部小说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一部也未尝不可。更何况在宣扬自己观点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与表达能力。当然这不过是聊以自慰的借口罢了,因为在这样的课堂设计中,我确实也无法改变。从这节课中我深刻地感觉到,在文化史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教师拥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串联知识。为了备这节课,我翻阅了许多的课外书籍,甚至将中文系考研究生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都借阅了。通过对这节课的准备,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在教育发展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还需要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文化史涉及科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很多领域,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就很难将学生引领到这一殿堂,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这些文化内容所蕴涵的丰富、博大深远的人文精神也很难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完成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任务。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期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永远也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如果文化史的教学仅仅只是为了中考,如果只是十分功利地将知识进行归纳,那么我们就无法唤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就无法实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新理念。新的初中历史课标已出台,新的初中历史教材也在陆续编撰,这些都将给老师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加强文化史的教学,如何通过文化史真正发挥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下一个教育十年发展纲要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史 重视 中学历史 教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