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推荐

    时间:2021-08-26 12:08: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要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学会10个生字。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喜欢搜集、诵读和揣摩春联。

    教学重难点:理解五副春联的意思是重点;初步懂得春联讲究对仗、音律美是难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3分钟)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来给你们讲一个:

    从前,有位读书人。他家门前有一片财主的竹林。春节时,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上联是“门对千竿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财主看了心中不服,夜里就把自家屋后这一片竹子拦腰截断,心想,这下看你怎么写。第二天,这位读书人见此情景就将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看了非常生气,到了夜里,干脆把屋后的竹子连根刨掉了。便暗自得意,这次看你还有什么能耐。这位读书人第二天看见后又将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

    请你们想想,这位读书人在下联的结尾处加上了什么字呢?

    2、中国人有写对联和贴对联的传统,每逢遇到婚丧喜事或过节、开重要会议都要写对联贴对联来表情达意。比如,“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玉镜明。”“金鸡啼鸣天破晓,嫦娥起舞月高悬。”这两副对联写的就是我们刚刚过过的中秋节。

    3、过年时,家家户户在自家的大门上贴对联,这样的对联叫……春联(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联》一课(齐读课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有了春联的知识,会想出这副春联下联结尾的字。

    二、指导初读(15分钟)

    1、打开课本到125页,用2分钟时间默读完课文。读完课文后,不看书,说说你对春联的初步认识。

    (1)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默读完课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师有一点提醒:默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跳过去,不回读。有意识地记忆一些自己认为是关键性的词句。

    (2)反馈。如果学生说不好,可提供句式:的春联。(评点:城楼上的卫兵-高手)

    2、如果再多读几遍课文,你们就会对春联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1)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辅导。

    3、课文中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投影出示)

    气氛和睦揣摩抑扬顿挫

    张贴增添浏览欣欣向荣

    歌颂辞旧声律开卷有益深奥

    (1)先自由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看看课文后面的拼音。

    (2)指名读,读错纠正,

    (3)齐读。

    4、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评价初读(7分钟)

    1、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没有?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1)课文的第一段谁来读?(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顺了没有。)

    (2)谁愿意站起来朗读第二段课文?(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书;)

    (3)我请还没有站起来朗读课文的同学一起读第三、四两段课文。(希望你们不要放弃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巴尔扎克说: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

    2、通过读书,你们了解了关于春联的哪些知识?(板书)

    各种各样万紫千红

    23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四、导写字词(12分钟)

    课文我们暂时读到这儿。

    1、田字格中的生字所组成的这些词语不但要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地听写,尽量写得美观。投影出示:

    张贴增添浏览欣欣向荣

    歌颂辞旧声律开卷有益深奥

    开动脑筋,分析记忆字形。

    在我们今天所学的生字中“奥”最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奥”上窄下宽、上长下短,上半部不封口,中间的“米”最后一笔是点。

    如何把本课这几个生字写美观呢?请看书后练习第二题:用钢笔描红。

    (罗曼罗兰说过:“应该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该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①读帖:看看每一个红色的范字各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比例大小;把眼睛闭起来,想想范字的样子,再睁开眼睛看看范字,比较一下自己想的和眼睛看的一不一样,看看想想,重复几次。

    ②描红:边描红边记忆范字的样子。

    听写词语。

    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词语和范字自改,正确的打Ⅴ错误的订正,并在写的像范字的字上加★

    教给学法。(3分钟)

    我的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特别好,他学习生字词有一个习惯:

    ①他想带有生字的词语我们还学过哪些?(投影打出)

    益:开卷有益(本课)相得益彰(练习3“读读背背”)

    ②同一个生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意思相同吗?于是他就去向字典这个不说话的老师请教。

    益:①增长;②更加;③好处;④有好处的

    ③他选择和词语意思相近的义项或看义项后面所例举的词语。

    开卷有益(③)相得益彰(②)

    同学们在今后的生字词学习中不妨试一试,这样做,你的语文基本功会更扎实!

    第二课时

    一、读书感悟

    春联不仅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而且能让我们感到生活充满幸福和希望。这节课我们重点诵读、揣摩春联,感受其中的声律美,初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

    (一)、我们先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谁来读第一、二两句话?(指名读)点拨:大年初一,你们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或者游玩,走在路上,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大致看看各家大门上贴着的大红春联,你们当时有什么感受?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你们的这种感受。

    大致看看各家大门上贴着的春联就叫“浏览春联”

    “各种各样”写出了春联的……(板书:多),“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写出了春联的……(板书:美)。那么,春联多在哪儿,美在哪儿?我们接着朗读下面的几句话。

    春联是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联是歌,吟唱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出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每逢新春佳节,华夏儿女无不沉浸在如诗如歌如画如梦的春联中。让我们来诵读(板书:诵读)这段话中的四副春联。(投影出示)

    生读: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师说: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这是文章的作者读这四副春联的感受。请你们读读这四副对联,看看自己有什么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读了“,。”这副春联,我。(老龙王搬家-厉害;金钢钻划豆腐-深刻;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

    一起完整地读读这四副春联。注意读出你们刚才说出的这些感受。

    (利用即时的语境,评点中渗透词句理解:读得好!你们读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让我充分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声律美。)

    (二)读春联是一种享受,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副板书),春联到底怎么写呢?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春联为例,来给我们讲讲春联怎么写!(投影出示)

    谁来给我们讲讲春联怎么写?如果你认为他什么地方讲得不够清楚,可以补充

    二、引导实践

    (一)课内实践

    1、整理春联

    在祖国源远流长(副板书)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副板书)的春联,老师课前搜集了几副,不过是乱的,请大家一起来帮老师整理整理。

    田园无限美风光逐日新

    事业随春长山河分外娇

    花开富贵家家乐九州同唱奋飞歌

    万众共书开拓史灯照吉祥岁岁欢

    春风催旧岁华夏百花艳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

    自由地读读这些春联。

    用这些春联填一填。

    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中有的赞美了自然风光,如“,”。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有的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如“,”。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如“,”。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如“,”。

    2、补充春联

    老师这儿有一副未完成的春联,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它填好,填填看!

    风拂千条柳

    雨万朵花(评点:该填什么字呢?你们正在推想、探求,用课文中新学的词语来形容就是“揣摩”)(板书:揣摩)

    (藏族有一句格言:一个博学者的思考,不如三个普通人的商讨。)相互讨论讨论。讨论好了吗?谁来说说?

    杨老师在上堂课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那副对联的下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什么字呢?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3、创作春联

    这么难的春联你们填得非常好!老师相信写春联一定也没问题!请大家写写看,可以和同桌合作写一副,也可以自己独立创作。

    读一读自己创作的春联!说说你打算把这副春联贴到哪儿?

    (二)课外实践

    春联是民族的象征,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华夏子孙;春联是感情的纽带,连接着无数海外同胞的报国心;春联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树起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奔腾着中华儿女的和智慧!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春联,到春节时向亲友提供几副。

    读一读杨老师给你们选的短文。

    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幅春联。

    2.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特点(对仗、声律美),知道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春联的一些特点(对仗、声律美),知道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背诵《笠翁对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春联》一课。

    师:“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春联的作用是?

    生: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师:缩减句子。

    生:春联增添气氛。

    师: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齐读春联)

    师:诵读这些春联,咱们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二、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

    师:课文接下来讲的什么内容?请大家认真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内容。

    生:课文第2自然段讲:春联最讲究对仗。

    师:春联讲究对仗,用文中8个字解释是?

    生: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生:课文第3自然段讲: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师:用文中的3个字来概括则是?

    生:“声律美”。

    师:咱们归纳一下即春联的特点。

    师:对仗,即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同时,声调也要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师:文中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绿柳”对“红桃”,是名词;“舒眉”对“开口”,是动词;“辞”对“贺”是动词;“旧岁”对“新年”,是名词。

    师:请大家仔细读第二自然段的例子,老师稍后会提出更高要求。

    师:接下来,咱们开展“春联里的对仗”小活动,邀请同学来为大家讲解。

    出示要求:(5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剩余的春联里的对仗规律。

    2.选出一名同学为代表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一幅春联里的对仗。

    3.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这一春联,加深体会。

    (男生读上联,读下联。)

    师:咱们读春联要读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生再读)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不错,老师再出几幅,考考你们。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师:你们太棒了!借着这股热劲,咱们也学学古人,来对对对子。

    师出示对子:

    红桃对()细雨对()蓝天对()地北对()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天新()气象()

    师:其实,只要咱们留心,天地万物都可以成对吟诵。

    师:第二关---连对子

    师出示对子: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生搭配,并朗读。1—4组读上联,5—8组读下联。)

    师:只要掌握了春联里对仗的小诀窍,这些对你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师:有一天,我和朋友出去散步,看到有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幅春联,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是“雨()万朵花”。因为破损,第二个字看不清。但老师不知应该补个什么字,你们能帮助我吗?

    (生补充,并作说明。)

    师:看来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样,有人喜欢“落”,有人喜欢“润”,这样细心推敲,反复斟酌,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揣摩”。好春联是揣摩出来的。

    师:祖国的语言有的无穷奥妙,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更能帮我们感受其美。请大家把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所有春联再美美地朗读出来。

    “春联荟萃”(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师:春联不仅是语言艺术,还是书法艺术。你们看,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给人的感受就不同。隶书厚重大气,行书灵动优美,草书狂放率性。看来,春联的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师:齐读第4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生书写自己喜欢的春联。(右边上联,左边下联。)

    四、课堂小结

    春联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习俗,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文化遗产。现在很多人过年时喜欢买现成的春联,其实,这样一来,春联带来的热闹氛围就少了许多。希望大家以后能好好练习书法,自己写春联,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文中的五副对联。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你留心过春联的内容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效果。

    ⑴指名读生字。

    开火车读。

    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齐读。

    ⑵指名读二类生字。

    开火车读。

    齐读。

    ⑶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祥和;

    描绘;

    欣欣向荣;

    歌颂

    辞旧岁;

    技巧;

    奥妙;

    开卷有益

    齐读。

    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的?(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相机描红练习)

    ⑷从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读出生字词所在的句子。

    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

    3、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

    5、理清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内容;

    特点;

    作用

    三、作业:

    1、描红。

    2、课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欣赏春联。

    1、同学们,置身于今天的教室,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说。

    2、自读(请你读一读,欣赏一下这些春联)。

    3、挑选出一副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春联。

    1、出示春联(老师也带了五副春联,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

    2、自由大声朗读。

    3、你读出了哪副春联的意思?能否用你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名说。

    4、这五副春联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5、拓展:周围的春联哪些与这五副春联同类?哪些春联与这五副不同类,是写其它方面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春联?

    6、春联的内容真丰富,那么,它的形式有什么特点呢?

    7、复习对子。

    提起对仗,老师想起以前我们曾做过关于对仗的练习题,是什么题目呢?你能说出几个对子吗?

    8、找对子。

    春联中也藏着不少对子,你能从前面的这五副春联中找到吗?指名说。

    四周的春联中也有,你发现了吗?

    9、指导朗读。

    过渡:对得如此工整的春联,我们该怎样读?书上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你找出来。

    ①自由练读。

    读前面的五副春联,希望你能读出“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感觉。

    ②指名读。选你自认为写得的一副读。

    ③指名评议

    三、背诵春联。

    过渡: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一些名联,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你想不想背呢?

    1、自由练背黑板上的五副春联。

    指名背。

    2、拓展。

    (我们教室四周的春联都是同学们精心准备的,也很美,你想不想背呢?)

    自由练背。

    3、南背对抗赛。

    (南边两大组为一组,北边两大组为一组,南边有人说出上联,北边必须有人接出下联,再反过来进行)

    ①要求所说春联必须是教室里张贴的。

    ②接出下联就加1分。

    四、赠送春联。

    新年就要到了,同学们都想给自己的朋友送一些礼物。其实,春联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礼物,既能使他们体会到欢乐、祥和的气氛,又能使他们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课后,请你将这最宝贵的新年礼物送给他吧。

    今天,老师还带了一副春联,请一位同学代表全班赠送给客人老师(赠春联),让我们一起祝客人老师新年快乐(鼓掌)!

    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4

    一、 揭题 读题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读读这些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花园中。今天,咋们就一起到这座百花园中去畅游一番。来,让我们先高兴地读一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机正音:白业兴(xing) 揣(chuai)摩

    2、 指名逐节读课文。

    3、 读了课文,你对春联已有了那些了解?

    看来,春联的学问还真不少呀?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呀!

    三、 学春联

    1、 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笔画出课文写了那几幅春联?

    2、 这些春联该怎么读呢?同学介绍经验和方法,老师及时鼓励表扬。把自己收集的春联读给大家听。

    3、 自由练读,指读,同桌互读。

    4、 创设情境 读好

    激情:看着这些春联,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想在这5幅春联中选一幅过年时贴在我家门上。可这么多春联,我不知改选那一幅好,我想请你们帮我选一幅,你们愿意吗?希望你们以充分的理由来说服我。谁说得好,说得我心动,那我就听你的。

    (1)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春联进行准备。

    (2) 推荐春联

    (学生分别通过讲述春联的含义,表达的感情,感情朗读,春联的特点等多角度向我推荐,老师始终只是点拨引导,穿插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3) 小结引导,鼓励表扬

    听了你们的推荐,我感到每一幅春联都让我爱不释手,干脆,我全要了。这样做太自私了;老师改变主意了,把春联送给大家,你们说说,谁能获得呢?自荐或推荐。

    A:选中者上台选自己喜欢的春联并读给大家听。

    B:你想把春联送给谁?(思想教育)

    四、 总结 背诵春联

    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写“壤、鞭”等8个生字,会认“跷、逆、寓”三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漫不经心、聚精会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

    2、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生:喜欢,过年可以放鞭炮,得压岁钱,还可以挂红灯笼,贴春联。

    2、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其中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同学们知道春联的来历吗?

    3、师:谁来为大家介绍春联的由来?

    生:据说五代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春联。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0《我和春联》,(板书课题:我和春联生齐读)

    5、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他?

    生:黎汝清,男,作家。山东博兴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5、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究竟和春联有怎样的渊源?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真的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渎课文

    要求: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壤、琢磨、呛”等字的读音。

    (2)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3)小组同学互读课文。

    2、检查预习

    (1)指名读文,解释疑难。

    (2)出示认读生词,指名朗读。

    踩高跷 逆水 寓意、穷乡僻壤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春节过后开学了,作者上学时发现,学校大门口有一副对联,读过之后就被吸引住了,经过老师的讲解,作者对春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后来,不但给家里写对联,作邻右舍都叫写。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使作者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中心问题:

    朗读课文,谈一谈春联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画出有关语句,作批注。

    2、四人一小组活动。

    3、课堂交流。

    (1)师:谈一谈春联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春联的内容很有意义,童年时的我第一次读到就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

    读3自然段,“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连老师站在身后也没有察觉。二年级寒假过后,开学时在校门口两侧看到一副对联,第一次深深吸引了我。”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总结: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

    指导学生体会着读3、4自然段

    (2)生:对联成为我的最大爱好,因为这时候我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5~8自然段

    生:老师表扬了我的勤学好问,并且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让我从小对春联产生了浓厚兴趣。

    过渡: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春联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它又是怎样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呢?

    (3)生:对联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对联不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还让我长了知识。朗读9~11自然段。

    生:我从一副对联中感悟到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的道理,老师又从另一副对联中给我讲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

    师:作者感悟到勤奋刻苦是学习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了解了有关对仗的知识。

    指导学生读9~11自然段。

    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春联。朗读12~17自然段。

    生:十岁那年,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写春联,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

    生:对联不仅锻炼了我的文笔,也让我成为帮助邻居的热心人。读13~14自然段。

    生:对二大爷家两位老人的了解,我写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指导朗读13~14自然段。

    生:“我”不仅乐意帮助邻居,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人。读15~17然段。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对联给两位老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作者的心理也充满了喜悦,说明作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师:指导朗读15~17然段。

    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为此付出多少都无怨无悔,所以长大后我成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读18~21然段

    师:怎样理解“我”抄录的这些对联的含义?

    指名理解说明。

    (4)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和时间推移有关的句子,体会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对自己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师:开篇简洁明了,表明自己的看法,结尾回应开篇,表明“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与我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是大有关系。”开头结尾相呼应,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

    三、拓展阅读,了解常识。

    1、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对联,谁能说一说对联的特点是什么?生结合课文加以体会。

    2、出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对联进行朗读联系,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教案确定本课元素、知识和情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语文教案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板书课题

    二、出声自读课文,自己动手,蜗牛文摘或者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

    三、解决重点词语、提出疑难问题

    四、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划分课文层次,掌握课文结构

    1、文章可以划分几个层次?用了是什么结构来论述?三个层次,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中间是怎么链接起来的?

    三件事情(了解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件事情。注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用“无独有偶—— ”“ 最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五、关于文章的体裁

    1、什么是议论文

    论点、论据、论证

    2、全文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中用了另一种形象的表述重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把?拉成了!)

    在文章的第三层哪句话和这两句相照应?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3、这是本文的论点,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为了证明这句话是真理,作者用了哪几件事情来进行了证明?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节课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课文的标题解释

    有几个词语组成?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真理——一定是正确的

    诞生——一定有孕育的过程

    一百个——一定很多

    问号——一定有思考

    之后——一定得到了解决

    三、老师提出问题:

    1、真理从什么样的现象中得来?

    司空见惯的现象。

    2、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板书:司空见惯?————————————!真理)

    3、可是,在司空见惯的事情和真理之间有一个什么过程?我们来看看第一个例子中是怎么做的。带领学生理解第一个例子中的写法。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表示这个过程?

    学生回答: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板书)

    四、讨论交流(小组分工讨论)

    1、另外两件事具体是怎么体现这个过程的?将这几个词语标在具体的描写旁边。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你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进行证明?

    五、展示回报

    1、各小组把自己讨论的结果来进行展示。

    2、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不能从自己的阅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呢?补充例子。

    六年级语文教案2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生字:

    秒:秒表、秒针

    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

    拨:拨号、拨弄、拨打

    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

    怖:恐怖、阴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  清脆(cuì)

    立即(jí)  玻璃(li)

    蝉(chán)

    (三)多音字:

    转:zhuǎn(转弯)  zhuàn(转动)

    蒙:mēng(蒙蒙亮)  méng(蒙蔽)

    (四)近(反)义词:

    立即——马上  呈现——显现

    增加——减少  拒绝——接受

    (五)生词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三、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课时

    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三、拓展与运用。

    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⒉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

    四、读词语、句子,认真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充积累。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六年级语文教案3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六年级语文教案4

    《夏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班交流)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

    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三.理清文章条理。

    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

    四.指名读文章1—3段:

    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生反馈:

    重点句子的赏析: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

    (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

    C指导朗读。

    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是下文的总起)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

    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

    A“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②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B“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①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②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③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C“菜园趣“片断精读: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

    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①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

    ②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③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

    ④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

    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①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②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④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

    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

    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①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

    ②说说喜欢的理由。

    ③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

    ④“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四.全文小结:

    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

    五.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六年级语文教案5

    《烂漫的点地梅》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课题。说一说读了题目之后的想法。

    2.希望对这种花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三、学生质疑,以疑导学

    1.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内容却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会提出诸如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却要写高原筑路兵等等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板书在黑板一侧。

    2.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先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

    四、学习课文第3~13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和顽强

    1.默读第3~13段,勾画描写点地梅的语句,并说说点地梅是一种怎样的花。

    2.教师组织课堂交流。

    教师在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第3段和第13段中描写点地梅“顽强”和“美丽”两大特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

    ①“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1、2段对唐古拉山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体会到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②“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段,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边读边展开想象,深切体会作者对点地梅由衷的热爱与赞美。

    五、读文与课外搜集资料相结合,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学生读介绍筑路战士英雄事迹的段落,勾画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2.教师组织课堂交流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教师用课件出示或口头介绍另外几个发生在青藏铁路工地上的英雄事迹。

    4.通过课文的学习再结合背景资料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5.学生齐读第16段。

    六、统观全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通过前面的学习,想一想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

    2.指导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七、回扣课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1.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实际上却是赞“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学生回忆并交流还学过哪些和这篇课文表达方法类似的课文。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1

    《狱中联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文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感受共产党人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等革命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革命者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它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一

    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

    唱歌( )→( )→( )

    2、学生自由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

    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目,你是否明白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5、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言:

    1、看看黑板上的四块内容,那一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子,一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如新春来临,人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老人过生日,就会送上寿联。

    (2)找到课文中的几副对联,仔细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点拨)

    (3)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课文的前两副对联,读过之后,大家心里明白: 这洞中数月,(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是指……

    世上千年又指……,扭转乾坤,就是……

    (4)通过朗读,更能感受到那种胜利的喜悦。必胜的信念

    师:联系当时的背景:革命即将胜利,祖国即将解放,每一副对联的背后还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5)课文中还有3副对联,没有直接写出他的含义,你能读懂吗?

    (6)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副对联我们非常熟悉,是谁写的?(是诗人叶绍翁的写景名句)可是这句现在贴到了牢房的门外,此时此景,又有怎样的特殊含义?

    (7)那么另外两副呢?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副试着写写。

    练笔:

    对联: 横额:

    大家心里明白:

    (8)看来,这一副副对联,全都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魅力。革命者对联作武器,与敌人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再读19—23小节,看看他们和敌人之间展开的一次较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初步体会苦 、乐

    (10)补充资料二,进一步体会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了他们的狱中生活之后,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

    小结:在这场较量中,革命者用犀利的文字战胜了敌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还有很多这样斗智斗勇的场面,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细细品读,感受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阅读《红岩》这部长篇小说。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2

    《狱中联欢》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认识5个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和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2、朗读训练。

    课 型:独立阅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预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二、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发阅读愿望,预习课文。

    1、出示课题,读题释题。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狱中”是地点,“联欢”是内容。狱中能联欢吗?谁和谁联欢?为什么联欢?

    2、读“提示”,解答以上问题。

    简介背景:“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敁联欢指监狱里的革敁命前辈庆祝1949年的元旦。敋当时,国民党_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样子。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3、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因为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使他们无比激动,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心,所以,他们即使在敌人的魔掌里也那么欢乐。

    4、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1)快速阅读,能看出联欢的各个过程,在课文中划一划关键词。

    (2)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它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第1题。

    <三>按联欢的过程(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讲新年大联欢开始,难友们纵情高歌。

    第二段:讲难友们淘范文网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A.“革命的乐观精神”指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B.含义:狱中的革命前辈虽然身处在敌人的监狱里,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并用自己的斗争表示对敌人的蔑视。

    4、小结:本段写了革命者利用联欢对敌人进行了巧妙、坚决的斗争,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敌人却无可奈何。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3

    《狱中联欢》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语。

    2、了解我国古代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揭题:

    1、“名碑”指什么?

    2“荟萃”什么意义?

    二、检查生词预习情况情况

    名碑荟萃 博采众长 潇洒清秀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辞官不就 遒劲郁勃 美不胜收 瑰宝 观摹 刚劲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写了什么?

    2、怎样来写的呢?

    3、学习第一部分。

    4、分组学习第二部分,4人一小组

    第一大组学习王羲之;

    第二大组学习欧阳询;

    第三大组学习颜真卿;

    第四大组学习柳公权;

    朗读课文,并且说出每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朗读5分钟)

    特点:

    王羲之:博采众长、潇洒清秀

    欧阳询:骨气劲削、法度严整

    颜真卿:端庄雄伟、遒劲郁勃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每个大组要1组同学来汇报。

    5、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请你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担任碑林的解说员,解说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作品。

    6、你们刚才介绍的名家,他们的作品在西安碑林中都有收藏。这些名家书法艺术风格独特,字文皆美,因此,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这样说——齐读最后一段。

    7、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四、谈谈你的收获(内容、思想、写作方法)

    1、交流内容上的收获。

    2 、交流思想上的收获。

    3、交流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四种书体,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名家名碑?欣赏图片。

    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西安的这座书法艺术宝库?请你为西安碑林设计一条广告语。交流。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4

    《中华第一龙》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2、学会通过中心句的理解来阅读、感悟段落的内容。

    3、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学习时间:1课时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

    2、过渡: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交代阅读提示:

    (1)、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

    濮阳 粗犷 蜥蜴 游弋 房椽 举世瞩目

    (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4)、用“词语”或“短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10分钟。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交流蜗牛文摘读准字音的学习情况:

    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

    补充:砌成、鹰爪、抒发、发掘、连绵、惊涛骇浪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并且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交流问题:

    (1)、“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首先解释“图腾”,然后交流体会。)

    四、深入学习,探究精髓

    (一)、导读第4自然段,深挖细究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语句]

    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儿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向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探讨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2、探究两个问题,模仿句式说话。

    问题:(1)、省略号什么意思?

    (2)、什么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句式训练:

    选用“骆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说说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3、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二)、品读第5自然段,深入体会

    1、指名朗读,思考问题: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2、汇报交流:

    议点:装饰(吉祥、神圣)、舞龙(喜庆、力量)、“龙”词(赞颂、祝福)、歌词(抒情、讴歌)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 提炼“龙”的精神是什么?

    2、 把课文中带龙的词语抄下来,再写几个带龙的词语。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5

    《中华第一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知道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三、学习流程:

    (一)预设思考: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一起来研究研究龙。感受龙的形象

    1、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边读边划

    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4、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5、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图片搜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为什么把龙作为图腾?

    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

    预设:

    因为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于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所以想象创造出了龙。

    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出示句子,接读)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二)、走进龙文化

    预设:龙由闪电而来;龙最早起源于蛇;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有很大的不一样;

    交流之后,出示:龙的角是鹿角,表示国泰民安;龙的眼睛是虎眼,表示锐利威严威风凛凛;龙的胡须是如意形的;龙的爪是锋利勇猛的鹰爪;龙的鳞片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

    小结: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像虎一样威风凛凛,像鹰一样锋利勇猛,像鹿一样国泰民安、、、、、、再次感受龙的形象,交流

    多么吉祥、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然而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却有很大的不一样,(出示第1自然段学习)这就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别看他简单,但是却极其珍贵。那他又是怎么演变到现在的龙呢?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指名读第5自然段

    在歌曲《龙的传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更鉴证了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又将如何把我们的龙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龙的精神又是什么呢?龙的精神怎样怎样发扬光大?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

    (三)、深入研究

    1、学生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课题归类:

    (1) 家乡的龙文化

    (2) 龙的形象与起源

    (3)龙的演变与意义

    (4)带龙的地名、人名、商品等

    (5)龙的传说、词语、古诗

    (6)龙的歌曲

    (7)龙与中华民族

    (8)龙的精神

    同学们研究的兴趣很浓,我们稍微归纳下,同学们可以尝试从这个几个角度去深入研究中国的龙文化,最后,希望你们研究有所收获!

    帮助学生提高的学习兴趣,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1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案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2155年时,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玛琪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

    二、自主阅读读,检索信息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①“呀!”托米说,“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多浪费呀!我们的电视屏幕一定给我们看过一百万本书了,可它还能继续给我们别的许许多多书看,我可用不着哪天把它扔掉!”

    ②在这个荧光屏上,所有的课文都现出来了,还跟着没完没了地提问题。这倒也无所谓,最让她厌烦的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她还只有六岁的时候,妈妈就让她学会用这种语言和机器教师对话了。

    3.玛吉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吗?找到相关语句。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4.你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还是现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觉得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合作交流,展开想象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未来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学生交流。

    (学生不再需要每天到学校上课、每个人都是一个空间穿梭机,可以穿梭到任何一个地方、与别人交流可以用代码,或使用脑电波直接交流......)

    3.把你想象的未来生活画下来,做成一张海报。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未来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读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文章,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记录在写作本上吧!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2

    《表里的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准备】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生字:

    秒:秒表、秒针

    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

    拨:拨号、拨弄、拨打

    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

    怖:恐怖、阴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  清脆(cuì)

    立即(jí)  玻璃(li)

    蝉(chán)

    (三)多音字:

    转:zhuǎn(转弯)  zhuàn(转动)

    蒙:mēng(蒙蒙亮)  méng(蒙蔽)

    (四)近(反)义词:

    立即——马上  呈现——显现

    增加——减少  拒绝——接受

    (五)生词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三、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课时

    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三、拓展与运用。

    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⒉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

    四、读词语、句子,认真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充积累。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3

    《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4

    《夏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班交流)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

    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三.理清文章条理。

    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

    四.指名读文章1—3段:

    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生反馈:

    重点句子的赏析: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

    (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

    C指导朗读。

    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是下文的总起)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

    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

    A“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②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B“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①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②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③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C“菜园趣“片断精读: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

    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①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

    ②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③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

    ④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

    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①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②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④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

    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

    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①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

    ②说说喜欢的理由。

    ③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

    ④“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四.全文小结:

    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

    五.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板书设计:

    3 夏午

    小时候  逃避午睡 享受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

    成年以后 逃避午睡 牵挂着窗外的自然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5

    《跟祖父学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

    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 细读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为什么喜欢呢?

    1.指名读11—17段。

    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

    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开始讲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看完四年级语文《春联》教案有什么收获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及同学!

    相关热词搜索: 春联 四年级 教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