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

    时间:2020-03-11 13:44: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及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将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德育;学生品德

    【中图分类号】 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231-02

    高校德育工作应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德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健康成长,迫切需要高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只有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把高校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辅导员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等工作,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直接参与者,更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塑造者,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校德育工作使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但是德育的目标并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道德知识的内化,不仅是理论体系的构建,更在于道德信念的建立,即将道德认识上升为道德情感,进而发展成为道德动机,而道德动机则通过道德行为得以体现。当学生把道德要求的知识变成个人行动的指南与原则时,坚信它的正确性,无论是自己执行或别人执行这种要求时会引起某种情绪上的体验,这就表明此时的道德认识已经转化为道德信念。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掌握情况,把握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采取定性的方法来评价德育工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德育工作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围绕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动机、道德行为等关键要素,帮助学生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受教育者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且正因为他们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才能成为教育活动的对象。高校德育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切身实践与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与决策,明确如何去做,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辅导员在这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联系紧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能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在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肯定和表扬无疑会对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不能采取置之不理的做法。及时纠正,严厉批评,甚至给予纪律处分都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使学生真心诚意地认识错误,才是改正的前提。

    (三)辅导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有效资源

    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高校在选留辅导员时也非常重视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而素质通常处于静态,具有隐蔽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是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转化和形成能力的必要条件。高校辅导员做好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它们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有效资源。

    面对大学生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热情,辅导员惟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理直气壮,因势利导,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日常工作中他们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指导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共同的活动中,辅导员也能学到非常多的东西,更不用说学生的进步和表现出的诚挚给辅导员的感动,贴近学生必然带来培养学生品德进步的诸多契机。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辅导员有了这方面的能力便于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便于“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教育管理,而且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及其身心发展。辅导员具备的多种素质,热心为学生服务,随时处理好关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种种问题,牢固树立学生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是做好学生工作进而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前提。各种素质通过辅导员的工作得以体现,而且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有效资源。

    (四)辅导员是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榜样

    高校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强,辅导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辅导员首先要成为有德行的人,要求学生不做的,辅导员首先要摒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面旗帜,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如此,使学生群体具有凝聚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生活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

    二、辅导员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

    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特别是在构建高校学生人格教育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辅导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校本”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办学理念,尤其是校风、校训、甚至校史校情等内容,这些都是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的“校本”资源。高校学生个体意识增强,实践精神增强,他们厌恶和排斥空洞说教,总希望和现实结合起来,获得相对独立的自主权。作为辅导员工作内容之一的德育工作,应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发展的现状,开展符合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区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育的问题,不在于教育者负起了安排环境的责任,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考虑到创造经验的另外一个因素,即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要求,也就是说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此,辅导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一定具有追求创意的强烈意识,对未知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对新事物价值的准确认识,辅导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精神通过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得以体现,而创新能力又是实践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辅导员可以鼓励、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文体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将学生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检验理论。

    (三)提高能力,成为德育工作的“多面手”

    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信,而威信又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学生对辅导员抱有一种敬佩、信赖和亲切感,辅导员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因而,辅导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多面手”。

    第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辅导员的职业规范,担负起职责,在言行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二,具有高校德育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第三,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理论研究,成为研究型的德育工作者。

    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学习、进修,或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为全面做好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决定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辅导员要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现状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摸底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高校更应该支持辅导员的工作,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师资条件来培训辅导员,使辅导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更好的适应各种外界环境。另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

    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辅导员的发展空间,让高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吕海军(1969-),男,宁夏隆德人,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顾玉军(1977-),男,宁夏同心人,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 辅导员 德育工作 对策 高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