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高校科研管理,解构胜任力

    时间:2020-03-11 13:46: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科研管理凸显考核短板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并没有走在改革的前沿,很多高校依然在沿用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和方法,甚至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对科研工作进行管理,导致科研管理工作形式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当下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校进行的一系列聘任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问题凸显,其中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早已为人所诟病,这种以“结果”说话的评价方式,不仅显得“简单粗暴”,更是阻碍科研管理顺利推进的绊脚石。

    高校教师的特点

    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教师一般分为三类,即管理型、科研型、教学型,每类教师的特点各有不同。比如,管理型教师多负有行政职能,侧重高校的日常管理,需要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需要与学生、同事、领导者密切配合协作;科研型教师以科研创新为重点,需要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有敏感的洞察力;教学型教师以实施成功教学为目标,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这三类教师的界限比较模糊,比如管理型教师也需要创新能力,教学型教师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科研型教师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等。

    但是,很多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偏重于单一项目的考核,盲目追求绩效等“硬指标”,忽略了以人才发展为核心的“软指标”。笔者认为,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准,必须对当前的高校教师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采取绩效评价、有效性评价和胜任力评价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绩效和有效性评价更倾向于对教师教学效果(成果)的评价,而与个人能力素质和岗位之间密切相关的胜任力评价往往被忽视。在此,笔者重点谈谈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构成的理解。

    如何理解高校教师胜任力

    高校教师胜任力一般被界定为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教师胜任力是指高校教师所需具备的多项胜任特征。出于地域限制、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有不同的见解,比如西方学者认为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胜任力;国内学者则认为高校教师的内在特征如态度、价值观等能够表现胜任力。

    麦克利兰团队曾提出,教学技能、职业特点、课堂气氛能够代表高校教师胜任力。国内有学者指出,高校教师胜任力是指能将高校教师岗位上有卓越成就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个体的特征。还有学者提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指导的(知识)、能做的(技能)、信仰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

    ●一级指标

    胜任力一般被划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动机与个人特质等维度。在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时,可以将社会角色与自我概念理解为“高校教师的身份是什么,应具备何种素质,他们为何奋斗”。这样一来,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与教学动机实现吻合。据此,可初步将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学动机与个人特质维度作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四个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根据每个维度的类别属性,笔者归纳出若干个与之密切联系的子特征,即二级指标。以下分别从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学动机和个人特质四个维度分析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二级指标。

    第一,知识素养。教学知识是指高校教师对高校教学的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成果总和,它集中体现为分析学生、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认识和体验。高校教师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其知识结构应包含教育知识、学科知识与通识性知识。教育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对教育者、教育对象及教育影响的认知总和。学科知识是高校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其教学工作的载体。通识性知识是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质量的保证,具体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等。虽然通识性知识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教师也不可能精通每一个领域,但它是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博学的教师不仅可以实现学科知识的融合,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结合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高校教师还需掌握一定量的通识性知识。

    第二,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它反映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我国学者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给出了多种解释。有专家指出,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预见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

    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来看,教学能力应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三类;从教师的认知状况、思想状态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因素来看,教学能力可归结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三类;从高校教师特征与时代发展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应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指标的选择上,教学实施能力与操作能力在内容上基本一致,主要体现为言语表达能力、演示能力、多媒体操作及课堂提问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体現为教学设计能力和教材驾驭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能力两个方面。此外,良好的激励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是教学艺术与智慧的综合体现,而适应能力与观察力则属于个人特征范畴,暂将其纳入教师特质之中。

    第三,教学动机。教学动机是驱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动力,它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因此,教学动机是教师教学胜任力的重要指标维度。根据上文教师胜任力指标引用的统计,成就欲、成就意识、成就感、不满现状、热爱教学等指标可以统一归入教学动机的范畴中。一方面,职业兴趣是个人从业的基础,热爱教学应该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首要动机,也是高校教师促进自身发展的最大源泉;另一方面,自我实现是教师的核心教学动机,成就欲、成就意识、成就感、不满现状等都是自我实现的重要表现。

    第四,个人特质。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文化、心理及群体特征比教学内容更易被关注、模仿和学习,其个性和人格的影响力往往比知识和能力更大。教师特质包含个性特质与人格特质两个方面。个性特质指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均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如进取心、诚实、顺从、懒惰、畏缩、害羞等。人格特质是指在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和引导个人行为,并使个人在应对不同种类刺激时都能做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如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智慧、情绪、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等。

    综上所述,高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应结合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摒弃落后观念,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构建一套高效、灵活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促进高校科研工作水准的有效提升。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2017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课题编号17JK0399

    相关热词搜索: 解构 胜任 科研 高校 管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