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新时期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研究

    时间:2020-03-11 13:47: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密切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师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团结广大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是党在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关键词: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146-02

    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了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不断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为高校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笔者作为高校的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教师党支部的一员,也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为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研究提供了便利。

    一、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实现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的客观性

    1、工作时间的独立性。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受高校工作模式的影响,呈现相对独立性,工作时间分散、灵活,不利于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集中安排党内活动,这一点对于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影响较大。

    2、教学方向的差异性。教师党员的教学任务和工作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性,例如:专业课教师主要围绕高校各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目标开展工作,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教师,则主要围绕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向的差异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以及不同专业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

    3、科研任务的艰巨性。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专业性的理论教学,还包括尖端化的科学研究。同时由于高校教师的相关评价机制主要围绕科研工作展开,因此,艰巨的科研任务势必会影响高校教师党员对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活动经费的紧缺性。虽然各级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是相比于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的发展速度,基层教师党组织的经费依然存在严重紧缺的现象。活动经费的紧缺性俨然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和日常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关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对于党员人数比较少的党支部而言,该影响更为显著。

    (二)学生党支部实现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的可能性

    1、思想指导方面。由大学生党员组成的党支部有着较高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理性的工作方法。因此,高校教师党员无论是对大学生新生党员的入学教育,大二学生党员的专业发展建设,大三学生党员的未来方向指导,还是对大四学生党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都要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和教育。

    2、社会实践方面。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专业建设、知识转化、社会竞争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党支部与大学生党支部共建“1+1教学相长”的工作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还能够弥补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

    3、制度创新方面。高校教师党支部与大学生党支部共建“1+1教学相长”工作模式有利于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员在学术、科研、思想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先进性。“1+1教学相长”工作模式既为高校教师和高校教师党员提供了一个创新高校教育制度的途径,又为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提供了经验交流的新型平台。

    二、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的重要性

    (一)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大学作为社会的供血库,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大学生中提升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基础阵地,肩负着学生党员的政治教育工作,这对于学生党支部有着极大的压力和智力要求。教师党员作为思想教育的引航者、专业教育的传播者,有利于补充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进而促进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先进性。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既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想动态等信息,加强师生之间的较量,密切师生关系,同时有利于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提升,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党员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普通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大部分通过校内班团工作或校外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途径实现,这使得学生党员的锻炼实践有待进一步提升。而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使学生党员可以近距离地与教师党员接触,教师党员通过言传身教延伸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共建合作过程中,教师从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教育,使得高校教育可以口头讲授到具体行动,推动其带头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更易感化学生、带动学生,进而实现高校师生党员先进性的全面提升。

    (三)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并非盲目结合,而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教师的专业特长,寻求共建合作结合点,使学生党员提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共建合作过程中,使共建过程变为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为学生党员搭建了先学习后实践再学习的优势平台。通过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师生党支部共同策划共建方案,制定共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具体党建活动,创新党建模式,提升师生党员的参与度,不仅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支部工作机制,还可以使党员干部在具体共建活动中得到锻炼,使得党支部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探讨

    (一)共建内容方面应结合大学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

    1、重视新生适应与引航。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大一新生党支部成立与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新生适应性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班团建设、经验交流、心理辅导等方面,对新生开展多方位的引航教育,也充分体现大学老师的人格魅力。考虑到新生面对新环境有可能产生的紧张与彷徨,教师党支部可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与新生党支部之间开展“一对一”辅导工作,这种对接不仅涵盖党支部层面,同时也可以包括党员层面的对接,这在配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展现高校基层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强调过程培养与全面发展。高校大一新生经过大一一年的适应与学习,逐渐摆脱大一入校时的青涩,已开始寻找方向,这时他们需要专业素养强、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帮助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高校教师党支部可以在“一对一”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工作,结合学生党支部的具体情况,分析并研究学生在大二、大三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根据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特长,依据“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兼顾理论、实践、为人、处事等相关发展要求,奠定扎实的基础和积累。

    3、强调奉献精神。进入高年级,学生们已经基本确定了发展方向,老师的对接帮扶工作也越来越具体。但是对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他们除了渴盼,还有犹豫与彷徨,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和高校教师党员,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化解未来职业生涯和人生生涯的困惑,更可以成为他们未来人生的领路人和领航人。学生需要借助老师的平台或风帆,去尝试或坚持自己选定的专业方向或专业领域,“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导师制辅导,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二)共建方式方面应兼顾师生特点

    1、组织方式方面,增强师生特点的契合性。所谓强调师生特点契合性,即教工党支部仍依照原有的按院系教研室建制,学生党支部根据本院系学生党员分布情况按年级或者班级建制,但从整体组织方式上,要将各院系师生党员整合在一起,组建成大的党组织。其中,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两者既又独立,又存在合作。其次,最关键是实行联动共建机制,通过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稳定性和学生党支部活跃性,培养双方的合作精神,进而增强基层党支部的生命力和工作活力。

    2、共建形式与方法方面,凸显主动性和互动性。共建形式与方法是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突出教师党支部的主导性与学生党支部的主动性,不断加强双方的互动性。从形式上看,主要以学术讲座论坛、专项辅导助学、科技创新导学等为主,将专业发展前沿动态与学生专业学习中的焦点内容和重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学术讲座论坛是以本专业教师党员为主导,邀请相关专业涉及行业中企业党员作为主讲人,以教促学,激发学生党员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不断拓展其见识与知识面,并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专项辅导助学指主要围绕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进行专项指导。例如,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实行教师党员一对一助学指导,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尽快帮助其解决备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结合各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结构和职业技能能力要求,由教师党员进行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或者是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工作能力的新要求。

    第三,科技创新导学主要是依靠各专业课老师的影响力,以学生党员为组长的形式,借助学生科技联合会等组织的平台,不断促进和带动非党员学生进行科研穿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规范学术思想,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和学风。

    (三)共建机制方面应强化制度建设

    在共建机制方面,制度建设是保障,因此,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探索党支部共建的长期机制,才能确保共建模式发展的规范性与长效性。例如,制定《某某大学某院系师生党支部共建实施办法》,促进组织机构的规范化,实现协同活动常态化,进而确立互帮互助制度化,不断将党支部建设成为疏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参考文献:

    [1]余倩花,等.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陈秀清,等.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实践探索[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1.

    [3]曹文泽.党建在机关与学生结对共建中深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6.

    [4]李少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3

    作者简介:

    吴 薇,女,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

    孙晓琼,女,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

    相关热词搜索: 党支部 新时期 共建 师生 高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