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透视西方视听翻译研究的一扇窗户

    时间:2020-04-25 07:53: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视听翻译:理论、方法及研究问题》是一部至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关于视听翻译研究的专著。著者Luis Pérez-González是一位长期活跃于视听翻译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该书几乎含盖了视听翻译这一领域的方方面面,如历史演变、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及理论、人才培养,等等,为读者提供了比以往任何视听翻译研究著作更为详尽、具体的指导,更加丰富的资源。该著作具有较好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视听翻译;理论;方法;研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22(2017)01-0102-05

    1. 引言

    视听翻译(Audiovisual Translation,简称AVT)是“将多模态多媒体的文本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的翻译”(Baker & Saldanha, 2009: 13),它包括了媒体中的多种语言转换类型,如字幕翻译、配音翻译、画外音翻译、同声翻译以及歌剧唱词字幕等的翻译。这一范围后来进一步扩大,指“对用任一媒介(或模式)制作(或后期制作)的节目进行的所有形式的翻译(或多符号转换),还包括与媒介接触有关的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为聋人和有听觉障碍人士进行的字幕翻译以及为盲人和有视觉障碍人士进行的有声描述”(Orero, 2004: viii)。随着科技的进步给整个视听行业不断注入新的因素,视听翻译研究相对应的术语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最初的电影翻译(film translation)到多媒体翻译(multimedia translation)和屏幕翻译(screen translation),然后是到现今西方国家较为通用的视听翻译(audiovisual translation)。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以及视听产业的蓬勃发展,视听产品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与之紧密联系的视听翻译也进入了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的视野。近些年来,视听翻译研究可以说是欧洲的翻译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关于视听翻译的文章在欧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关于视听翻译研究的专著却并不多见。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博士生导师Luis Pérez-González基于多年视听翻译研究及教学经验,于2014年推出一部视听翻译研究领域中迄今少有的专著《视听翻译:理论、方法及研究问题》(Audiovisual Translation: Theories, Methods and Issues)。此部专著一经推出便得到国际翻译界学者的好评和推崇,如曼彻斯特大学学者Mona Baker认为“这部著作开启了视听翻译研究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牢固确定了视听翻译研究在人文科学领域中的学术地位”(Pérez-González, 2014: xiv);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学者Marie-Noëlle Guillot认为“这部著作将有助于确立视听翻译在21世纪中的权威地位”(Pérez-González, 2014: 封底);香港浸会大学学者邱伟平认为“这本书从不同方面、用大量实例详细介绍了视听翻译研究,有助于学生、专业人士以及普通读者更好更充分了解视听翻译”(同上)。毫无疑问,该著的出版将对我国当前的视听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尝试对该著的内容及特点进行简短介绍及评价,以期能让国内学界对该著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2. 内容简介

    《视听翻译:理论、方法及研究问题》全书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分别对视听翻译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介绍,这三大部分分别为:学科及行业基础(Disciplinary and Industrial Foundations)、理论及方法视角(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和新方向(New Directions)。

    第一部分:学科及行业基础。该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首先指出视听翻译不论作为职业实践领域还是学术研究领域,其范围都扩大了,然后讲述了视听翻译的几种模式,如字幕翻译、配音翻译、画外音以及为失聪、失明、有不同程度听觉或视觉障碍人士服务的视听翻译辅助形式,并简要介绍了各模式的特点及发展前景,最后指出视听翻译作为翻译学科中一个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了确认。

    第二章首先从二十世纪初电影产业的地理和社会性进行分析,指明视听翻译对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一方面,视听翻译可以让越来越复杂的叙述更具创意,另一方面,视听翻译为电影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极权主义政治制度采用那些有利于他们统治的视听翻译形式,严格控制外国价值观呈现在本国观众面前。但是,视听翻译毕竟是市场动态的,是基于一定的变量,如国内市场的规模以及每一种视听翻译方式的成本,这使得不同的视听翻译形式在更多的民主国家中出现。无论是由于艺术、经济原因,还是因政治因素,到了上世纪60年代,视听翻译已经成为电影和电视产业中关键的一部分。

    第三章阐述了作为一种干预行为(interventionist practice)的视听翻译所经历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视听翻譯从作为一种“反映行为”(representational practice)逐步发展到作为一种“干预行为”,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到视听翻译的过程中,如字幕组,这使得译者和观众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媒体业务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网络经济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

    第二部分:理论及方法视角。该部分由第四章和第五章两个章节组成。

    第四章探讨了视听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不同形式的视听产品成倍增长,视听翻译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是翻译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但视听翻译研究这一领域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本章提供了三个主要理论模式:1)过程模式,即通过心理语言学、认知及神经语言学来更好地了解译者在思考过程中的思维是如何运作的;2)比较模式,分为基于转换研究的方法和基于语料库研究的方法,都是从源语和目标语篇中的对应关系出发,来进行比较分析;3)因果模式,揭示了为什么视听翻译中翻译的方式是如此这般的。因果模式包括系统研究方法和基于规范的研究方法,主要考察权力、威望和其他市场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视听翻译在不同的语境下运用的方式。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这三个主要理论模式,而且运用大量实例对每一模式进行了论证。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视听翻译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方法问题。该章首先回顾了概念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以及三角调查法(Triangulation)。作者着重强调了实证研究法,它包括观察研究法,即通过眼动追踪研究,解决视听翻译中认知方面的问题,以更好地了解观众如何在以屏幕为基础的环境中获取信息。此外,实证研究法还包括互动研究法,即问卷调查和访谈。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定量研究法也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

    第三部分:新方向。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视听翻译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该部分由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三个章节组成。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基于多模态视角的视听翻译研究。作者首先阐述了多模态与视听翻译密不可分的关系,之后介绍了多模态理论,并考察一组关键概念,包括核心模态(core modes)以及次模态(sub-modes)。其中次模态包括语言次模态(language sub-modes)、声音次模态(sound sub-modes)、音乐次模态(music sub-modes)、图像次模态(image sub-modes)。作者使用丰富的实例对这些模态和子模态进行了说明。本章最后介绍了新的多模态研究方法的相关性,特别是多模态改编和多模态语料库,并考察了视听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第七章主要讲述了视听翻译中的通俗化转向,视听翻译作为一种自我调节形式(self-mediation),有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参与到视听翻译实践过程中,影响着视听翻译实践活动,如各种字幕组及配音组的自发兴起。这种自我调节对商业活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职业译者与业余译者产生了交叉融合。

    第八章给从事视听翻译研究的学生、从业者和青年学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研究指导。除了研究设计外,本章还阐述了视听翻译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研究问题与假设的制定、相关分析工具的确定,以及版权许可的获取。本章最后还阐述了视听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考核方式(即一份视听翻译实践报告和一份评论或分析报告)。

    3. 本书的特点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讨论全面系统,论述深入细致。本书的内容涵盖了视听翻译这一领域的方方面面,如历史演变、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理论视角、人才培养,等等,论述非常全面,具有很好的系统性,同时对每一个方面的讨论也非常具体、深入。这对视听翻译领域的研究人员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所提出的视听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比较新颖。本书突破了以往大多从多元系统理论和规范理论的视角来研究视听翻译的局限,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理论模式,即过程模式、比较模式、因果模式,每一模式又細分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过程模式包括心理语言学、认知及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模式包括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因果模式包括基于规范的研究方法。另外,本书还特别强调实证研究方法在视听翻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把多模态理论成功地运用到视听翻译研究中。尽管多模态与视听产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此前将多模态理论和视听翻译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在本书中,作者借用了大量的案例,把视听翻译作为一个完整的符号体系来看待,用多模态理论来分析视听产品所包含的全部符号体系,如声音、图像、音乐、颜色及字幕等。

    此外,本书处处体现出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每一章节都有导论,明示该章节论述的目的,并且指明本章节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以及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每一章节都有结语来回顾本章节的核心问题。另外,除结语外,还提出一些问题来启发读者进行进一步思考。每一章节后都有一些注释及核心参考文献以供读者进一步广泛阅读和深入探索。书后还列出了丰富的网上资源及网站供读者参考查阅。为了阐明理论问题,作者采用了各种不同语言的视听文本作为案例,其中包括阿拉伯语、汉语、荷兰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并用英语回译,使得不熟悉其他语言的读者,也能读懂每一个案例,了解实例背后所体现的理论和方法。

    最后,本书给视听翻译研究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并详细拟定了视听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方案。注重视听翻译研究人才培养,这也不失为本书一大亮点。

    4. 本书的局限

    本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其一,本书分为三个章节,这三个章节篇幅相当,涵盖视听翻译这一领域几乎所有方面,包括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涉及视听翻译的理论、方法及研究问题,而第一章则是关于视听翻译学科及行业的介绍,这部分篇幅占据过多,略显拖沓臃肿。其二,本书使用了大量的视听翻译实例,不过这些案例略显零散与突兀,而且由于视听材料片段案例过多,而且来自不同国家,纷繁复杂,有些视听材料的背景介绍得不是那么全面,有时会让读者费解。

    5. 结语

    本书是一部至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视听翻译研究专著,该书几乎含盖了视听翻译这一领域的方方面面,论述全面系统,分析具体细致,为读者提供了比以往任何视听翻译研究著作更为详尽具体全面的指导和更加丰富的资源,该著具有较好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评介,能够让国内学界对该专著有更好的了解,并对国外视听翻译研究与实践有更多的认识。

    参 考 文 献

    Baker, M & G, Saldanh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nd ed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9.

    Orero, P. (ed.), Topic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C].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相关热词搜索: 透视 窗户 翻译 视听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