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的重大决策

    时间:2020-09-12 07:55: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作为领袖、统帅和战略家的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集中我们党和群众的集体智慧,呕心沥血,运筹帷幄,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改变多数人的意见,确定与美国等为首的“联合国军”兵戎相见

    1950年10月1日上午11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主要领导正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国庆大阅兵和盛大群众游行。

    群众游行开始不久,聂荣臻拿着一份电报,轻轻来到毛泽东身边说:“朝鲜的电报,形势严峻了。”毛泽东听后,不动神色,继续向激昂的游行人群挥舞着帽子。过了一会儿,毛泽东说:“到休息室吧。”在休息室,毛泽东看了朝鲜首相金日成和外务相朴宪永发来的加急电报。电报内容大意是:“敌人登陆部队与南线部队已经连接在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毛泽东将电报递给聂荣臻说,晚上开会吧。是日夜,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毛泽东在紧张的气氛中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参加者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讨论金日成的来电和我国驻朝鲜大使馆发来的急电。

    周恩来根据情报,列举了一些数字,美国一个军仅7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就有1000多门,同时还有坦克近500辆,而解放军平均一个军才有这样的火炮36门,东北边防军一个军最多也只有190门,况且还没有坦克。再加上美军拥有制空权,解放军的第一批空军最快也要到1951年2月才能有300多架飞机可以投入作战。在装备及火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贸然投入对美作战,是否有利呢?其次,在经过了多年战争之后,人民刚刚得到和平和稳定,国家刚刚开始进入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建设时期。出兵朝鲜,对美作战,不能不考虑美国向中国宣战的严重性,因此也就不能不准备美国至少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

    听完周恩来提供的情报和信息后,毛泽东说,权衡利弊,出兵比不出兵好。关键在于打得怎样。而打得怎么样,说来说去其实只是一个装备和火力上的差距,这个差距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苏联的援助来解决。……只要苏联的装备能及时运到,空军的掩护问题能够基本解决,就不难打败美国军队,如果在朝鲜打胜了,美国还敢对中国大举进攻吗?与此相反,如果不出兵,让美国人压到鸭绿江边来,直接威胁中国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无论经济建设,还是国家安全,麻烦将会更大。

    在毛泽东的力争下,这次常委会初步把我国出兵入朝的时间定在10月15日。会议临结束时,毛泽东又提议,将今天开会的情况,以他的名义择要电告斯大林。会后,毛泽东又叮嘱周恩来说:“你明天想办法派一架专机,到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我们常委明天做些准备工作,4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与美国开战,是国之大事,需要得到高级将领和其他高层领导的同意。

    10月4日下午3点,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始,人数比政治局常委扩大了三四倍,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高岗,列席会议的有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等。

    讨论开始,风向大转,很多人发言讲出了许多不宜出兵的理由甚至一些身经百战的野战军的主要领导也谈了不出兵的意见。

    大家毫无保留的发言,令毛泽东吃惊。扩大会议的气氛,实际上否定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定。毛泽东再一次出现了历史上的情形,成为“少数派”。

    毛泽东出兵的意见基本上被否决,他不动声色,静静地听着各种反对意见。此时,政治局委员们看见彭德怀赶来参加会议,都站起来和他握手。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对彭德怀说:“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好!美帝国主义军队已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政治局正在讨论准备出兵援朝的有关问题,大家正在发表意见,请你也准备谈谈你的观点。”

    彭德怀这才明白了火速召他进京的原因。坐定之后,他发现会议气氛很严肃。大家在讨论,有的主张不出兵,有的主张暂不出兵,共同的理由是:我国经过了几十年战争的摧残,战争创伤亟待恢复,而财政又十分困难;国内还有部分边远地区和沿海岛屿尚未解放,约有100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尚亟待肃清;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的装备,更无制空权和制海权;战争很可能打不赢……大家的意见是:总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这天会议开了很久,毛泽东听完大家的发言后,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彭德怀还不了解会议进行的全部情况,对这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直到会议结束也没有发言表态。

    5日上午,在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与彭德怀个别交换意见。毛泽东点起一支烟用力吸了一口,说:“老彭,据朝鲜来的情况,美军和南朝鲜军队正大批越过三八线,因此政治局今天下午还要继续开会,在昨天的会议上,你没来得及发言,不知道你彭老总是怎么考虑的?”

    彭德怀直言坦率地说:“如果我们只强调困难的一面,不同美军正向鸭绿江进犯的危急后果联系起来考虑,不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难保,就连我国东北边防也直接受到威胁。出兵有利还是不利?经过反复考虑后,我拥护主席出兵援朝的英明决策。”

    毛泽东高兴地用手捶了一下沙发扶手后大声说:“你分析得对喽!看来我们是想到一起了。”“当前出兵援朝已是关键时刻,如让敌人前进到鸭绿江边,其后果不堪设想啊!”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在颐年堂召开,对是否出兵援朝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在发言中,仍有两种观点,即强调国内困难很多,主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

    彭德怀对出兵援朝问题讲了自己的观点: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等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彭德怀的发言,加强了毛泽东的力量,心中早已有数的毛泽东坚定地说:“我们国内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我认为今天老彭的发言是一针见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的,犹豫退缩、担惊害怕都没有用,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人所希望的。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刻出兵朝鲜。关于由谁挂帅的问题,既然林彪说他有病要前往苏联养病,我提议由彭德怀同志率领志愿军入朝,协助朝鲜人民军抗击敌人。至于志愿军入朝具体部署和细节,会后我们再和彭德怀同志研究。”

    毛泽东一锤定音。

    放弃等待苏联空军支援,坚决于10月过江出兵

    1950年10月9日上午,彭德怀等人在沈阳召集了志愿军军以上干部开会。彭德怀在会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导思想。但在会议上,有些军领导也提出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在出国作战时,有无空军支援?

    就在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电报提出“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配合”时,毛泽东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周恩来从苏联发回的电报。对于斯大林和苏共惧战美军的心理,毛泽东已经有所察觉。他不得不考虑,如果苏联不支持或支持力度不够,怎么办?

    果然,情况发生突然变化。10月10日,毛泽东收到了周恩来发自莫斯科的急电:斯大林答复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作考虑。

    毛泽东看过电报,愣了很久。关于出兵援朝问题,本来中苏双方早已商定:地面兵力由中国负责,空军掩护支援由苏联负责。

    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再次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了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毛泽东通报了周恩来在苏联与斯大林等人会谈的结果。显然,与会者都对苏联暂时不能给予空军支援感到意外和不满,但让金日成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把美国人放到边境上来的前景,也不愿意看到。

    在反复讨论了这种情况之后,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仍是最好的选择。没有苏联的空军支持,也必须出兵。“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按照毛泽东的命令,10月15日,即将出国作战的志愿军各部队全部移至安东、辑安一线隐蔽集结待命,并做好渡江的一切准备工作。

    在沈阳,彭德怀突然接到了邓华和洪学智等的来电,称:渡江部署会议结束后,经过讨论许多同志表示,现在部队高射炮太少,又无空军支援,敌人可集中大量飞机、大炮、坦克毫不顾虑地向我阵地进行大规模攻击。而朝鲜多为山地水田,天寒地冻,工事更不好挖,如敌大举进攻,则阵地很难坚守。大家认为,各项准备工作也不充分,政治思想未普遍深入动员,建议渡过冬季明春再出动为宜……

    10月18日清晨,彭德怀乘飞机返回北京,当面向毛泽东汇报了渡江部队过江侦查后反映的情况以及邓华、洪学智来电内容。毛泽东不动声色地听着汇报。

    就在当日晚召开的中央会议上,乘飞机从莫斯科赶回北京的周恩来汇报了与斯大林会谈的情况。他讲到,斯大林许诺的提供空中掩护,是打了折扣的,只是负责掩护志愿军的后方而已。

    大家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将目光集中在毛泽东身上。毛泽东狠狠吸了一口烟,将烟头狠狠拧死在烟灰缸里,斩钉截铁地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无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

    随着毛泽东的一声令下,志愿军各路渡江部队亦开始向鸭绿江边急速开进,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序幕就此拉开。后来人们研究发现,当时毛泽东坚持过江的命令是何等英明。这个冬天,气候很冷,鸭绿江结了厚厚的冰。很多部队、辎重就是从冰河上过江的。如果等到第二年春天过江,冰河融化,鸭绿江上的3座大桥遭到美空军轰炸,志愿军能不能过江,都成了未知数!

    隐蔽接敌,出奇制胜,彻底扭转朝鲜境内的溃败局面

    从志愿军过江开始,毛泽东就开始了十分紧张的生活。

    10月21日16时,焦急的彭德怀等到了志愿军总部赶来的电台车,他立即给毛泽东发电报,报告了朝鲜战场的形势及与金日成会谈的情况。

    彭德怀的电报发来,作战部的情报送来,日夜在书房工作的毛泽东一次一次看着地图,立即看出了麦克阿瑟的破绽:麦克阿瑟改变了东西对进的计划。美军和南朝鲜军分散为东、西两路,大举北进,速度甚快,直向中朝边境逼近。但是,这两支部队在朝鲜东西两边进行互不联系的同时行军,为我军寻找战机提供了机会。10月2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此次是歼灭伪军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各部队日夜兼程向朝鲜前线开进。在西线战场担任先锋的志愿军第四十军进入朝鲜后,其左翼部队第一一八师经过5昼夜的行军,接近北镇地区。

    10月25日清晨,美式装备的南朝鲜第六师继续追击溃退的朝鲜人民军。川流不息的汽车、装甲车、坦克、炮车向温井方向涌去。

    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的指战员就在温井公路两侧的山峦上设伏,大约上午10点左右,伪第六师二团的车队沿公路开来,车队长度有几公里。伏击的部队为了将敌人后面的步兵营放进来,致使前面的车队已经驶过了伏击圈。第三五四团团长一声令下,各种武器一起开火。战斗至下午3时左右结束,毙敌325名、俘敌161名,打死美军顾问1人,俘虏1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彭德怀立即得到了这个消息,他马上向毛泽东做了报告。

    当聂荣臻将电文交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眉开眼笑,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随即口授电报给彭德怀“庆祝你们初战胜利”。

    10月25日一仗,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后经毛泽东批准,中国人民把这一天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纪念日。

    在西线发生战斗的同时,东线的第四十二军也投入了战斗。到10月25日下午,东线、西线同时打响。这实际上打成了遭遇战。

    毛泽东使用了瞒天过海的计谋。10月27日,在遭遇战胜利后,彭德怀致电毛泽东请示战报新闻问题。坐在床上处理电文的毛泽东看过电报后,亲自起草电文给彭德怀:“暂时不宜发表作战新闻,待战役告一段落再发表为宜。”

    毛泽东的这一做法,进一步迷惑了麦克阿瑟和美军决策层,美军对中国军队是否真正参战仍持怀疑态度。

    此时,美军骑一师已经陆续开到朝鲜龙山洞一带。该师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160年历史上无败绩,在美军中奠定了“开国元勋师”的地位。

    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虽然没有空军、坦克,却得到了3个炮兵师的加强。

    从10月25日开始到11月7日结束的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经过13个昼夜艰苦作战,重创美骑第一师,歼灭南朝鲜第六师大部,共歼敌1.5万余人,将“联合国军”西线部队打退到清川江一线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以后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1月24日,麦克阿瑟在日本东京的大使馆家中,与家人在壁炉边认真地读了一段《圣经》,共进感恩节晚餐。次日,下达了“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发动全面进攻的命令,目标直指鸭绿江边的朔州、碧潼和朝鲜最高首脑机关所在地江界。

    11月25日,西线敌军被志愿军诱至预定战场。于是,志愿军立即发起反击,这就是第二次战役开始。次日,第三十八军主力兵分三路出击。上午9时,德川城北、城东高地均被三十八军占领,伪第七师5000多人被包围在德川河谷一个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之内。经过7个小时的激战,全歼伪七师师部及所属第五、第八联队,毙伤敌1041名,俘虏2087名,美国顾问团全部当了俘虏。

    12月4日,毛泽东连续两次致电彭德怀,命令志愿军西线部队向平壤挺进,相机占领平壤。12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收复平壤,并继续向“三八线”追击。

    在东线,11月27日,志愿军也发起反攻。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二十七军当夜将美军第十军所属的陆战第一师大部和美第七师1个多团分割包围在长津湖附近地区。30日晚,第二十七军集中5个团对被包围的美军发起攻击。到12月1日,歼敌3100人,创造了志愿军一次战斗全歼美军一个多团的范例。美军因此发生动摇,开始全线向南退却。志愿军乘胜节节阻截,步步紧迫,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退回到“三八线”,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在志愿军前进到“三七线”后,彭德怀紧急下达停止追击、就地休整的命令。彭德怀后来回忆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是当志愿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后,我环顾前后左右,确实非常害怕。”“……我几天几夜睡不好,左右沿海都是美国舰队,敌人不下船就可以利用舰炮打我军。如果美军地面部队在志愿军攻击达到极限之时再猛扑过来,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志愿军的突然停止进攻,使斯大林的军事观察员、苏联驻北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将军对彭德怀极为不满。拉佐瓦耶夫曾担任过苏军集团军司令员,有一定的作战经历。他到朝鲜担任大使,渐渐有了“太上皇”的色彩。他发电报对斯大林说,彭是“军事上的保守主义” ,对彭德怀下达停止追击、就地休整的命令提出反对。

    斯大林很快将电报转给毛泽东,他显然也同意大使的意见,对彭德怀的指挥提出疑议。毛泽东看过电报,几乎半夜没说话,一直站在朝鲜地图前仔细看,他还让聂荣臻将电报转给彭德怀看。

    美军退到预设的“三七线”阵地,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马修·李微奇终于稳住了部队,他努力整顿部队,补充弹药、兵员,将分散的“联合国军”收拢成一支统一指挥的力量。第十军团不再作为一支单独的力量,纳入第八集团军的统一指挥。在他的努力下,悲观失败和惊慌失措的士气得到扭转。他迅速在汉城以北设阵地布防,马修·李微奇冒险乘着直升飞机观察地形,他要指挥第八集团军和其他“联合国军”给中国人致命的一击。

    毛泽东每夜通宵达旦地看地图、阅电报、听汇报。他看到,入朝的约40万志愿军作战部队,经过3次战役减员已近10万人,特别是大踏步向南推进后,补给线长达500公里,有400公里没有空军掩护,毛泽东决定,不管金日成和苏联的意见,停止进攻。

    1951年1月9日,毛泽东给彭德怀发了一封重要的电报,他在电报中说:如朝方同志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可以南进,则亦提议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毛泽东这封电报的意思很明确:如果他们非要进攻,就让他们去进攻,我们在重要地域进行防御、守备。

    金日成也对彭德怀下达的命令非常不理解,一再要求彭德怀命令部队“继续前进”,他渴望朝鲜统一的愿望太强烈了。

    很多年后,情报证实,五角大楼紧急从日本和国内抽调4个师,又从欧洲抽调老兵补充部队。从东线战场方面撤退之兵力亦集结于洛江东。马修·李微奇在“三七线”上,指挥“联合国军”修筑了十分坚固的工事。计划一步步诱志愿军南进攻坚,待志愿军疲劳殆尽,再从正面反击、从侧翼登陆截击,断我后路,以形成仁川登陆那样的两面夹击的局面。

    毛泽东和彭德怀的英明决定,使得志愿军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将抗美援朝战争转化为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经济的契机

    朝鲜战争的突变、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也严重影响了国内形势。留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和土匪恶霸地主的活动迅速猖狂起来。

    从1950年7月到11月,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土匪、地主恶霸、反动会道门制造大的事端达1017起。他们杀害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党员、积极分子,策划暴动。潜伏特务企图刺杀大陆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毛泽东震怒了。10月10日,毛泽东发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即“双十指示”),指出:“必须坚决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反革命分子。”全国有匪患的地区,很快形成了党、政、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战斗的新局面。剿匪反霸斗争迅猛展开,步步深入,各路土匪纷纷被部队或民兵击溃或消灭。

    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同时,一个广大群众性的抗美援朝运动轰轰烈烈、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人民群众以游行、集会等多种形式,表达对美国侵略行径的义愤和对志愿军的坚强支持,党和国家的意志迅速地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1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等11个党派、团体,发表联合宣言,将抗美援朝运动推向高潮。

    从11月起,天津、上海、北京、沈阳、重庆、广州、武汉、南京、杭州、桂林、青岛等地的工商界人士,先后召开抗美援朝大会,制定爱国公约,表示“不欠税、不逃税,不投机、不倒把”,“努力增加生产,沟通物资,保证供给”,为抗美援朝贡献力量。

    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合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充分显示了动员起来的中国人民的雄厚力量。

    从1951年4月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回国作抗美援朝报告,国内组织多批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教育了全国人民,全国人民的慰问鼓舞了志愿军将士的斗志。

    建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为粉碎“绞杀战”做准备

    抗美援朝开始后,志愿军后勤工作由东北后勤处负责,当时东北后勤连东北驻军后勤都管不过来,更别说支援几十万大军前线作战。由于后勤滞后,志愿军缺衣少粮,冻死、饿死者很多,军队战斗力极大下降。

    在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零下30多度的气温,志愿军第九兵团还穿着单衣胶鞋,甚至很多士兵没鞋穿!由于后勤问题,前线伤员也得不到及时救治,更增加死亡。当时志愿军下级干部和战士打仗有三怕:一怕没子弹打,二怕没饭吃,三怕受了伤抬不下来。

    在战役进行期间,彭德怀专门派副司令员洪学智回北京,汇报后勤问题,并提出成立后勤司令部。洪学智在中南海向周恩来做了汇报,他根据战场实际情况,讲到在现代化战争中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后勤司令部不但要统一指挥物资储存、运输,还要增加防空、铁路、通讯、工兵……周恩来听后,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边听边问,甚至问到很多细节。最后毛泽东拍板,尽快建立后勤司令部。

    1951年6月,中央军委任命洪学智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周纯全任后方勤务司令部政治委员。下设后勤本部(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军械部、运输部、卫生部和干部管理部。可以讲,在朝鲜战场上成立的后勤司令部,将后勤从以往的战争系统中独立出来,是解放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朝鲜战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才真正有了近代后勤。

    志愿军后勤部门在打破敌人空中封锁的斗争中,以群众智慧创造出很多有效的办法。如在后方公路运输线上建立了防空哨制度,解决了夜间遭敌机轰炸、扫射,不敢开灯,行车难的重大问题。汽车的损失率则由入朝第一年的40%,下降到第二年的0.6%。毛泽东就此事,还专门写了总结。

    达成停战协议,结束朝鲜战争

    进入1953年7月,中南海里杨柳依依、绿荫蔽日。

    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里,整夜抽着烟,看着电报、情报、请示,思考着问题。

    7月10日,谈判复会后,美方代表团对朝中方面提出的问题又一一做出答复和保证。7月20日后,双方再一次校订了军事分界线,同1951年11月27日相比,志愿军和人民军向南推进阵地332.6平方公里。至此,美方已没有什么“体面”可言了。

    7月14日,金日成给毛泽东发电报,建议接受美国人的提议,尽快就停战问题达成协议。虽然“联合国军”在地面的进攻已经被遏制,但是,他们的飞机每天对朝鲜的城市狂轰滥炸。

    毛泽东在7月15日给金日成发了电报,告诉他:“……接受其实际上没有任何让步的、具有挑拨性和欺骗性的建议,对我们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毛泽东显然在劝阻金日成,要坚持打下去。要将美军打老实了再签字。彭德怀几年后惋惜地说:“当时我方战场组织,刚告就绪,未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以重大打击,似有一些可惜。”

    7月24日,谈判双方最后一次校正了军事分界线。志愿军在金城战役中向前推进的169平方公里得到了历史的尊重。

    1953年7月27日10时,中朝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对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同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于汶山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同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于平壤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

    当天晚上,彭德怀准备次日在此基础上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再次电报请示毛泽东。

    周恩来拿着彭德怀拍来的电报,带着聂荣臻和作战部长李涛来到毛泽东屋里。毛泽东破例没有抬头,还在用毛笔修改诗词。

    周恩来小声说:彭总来电,明天要签字了。

    毛泽东轻轻放下毛笔,神情凝重地看看屋里几个人,过了很久,似乎长叹一声:签吧。

    毛泽东用他写诗的毛笔,在电报上画了一个圈。很多年后,他在解释斗争与妥协的关系时,这样说:“妥协总是要有的,我们不是在朝鲜的三八线同美国人达成妥协了吗?

    朝鲜战争结束了,其影响还在继续。

    究竟怎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什么样的防御才是最有效的防御?政治家、军事家都在思考。后来,大家明白了,最好的防御,就是使敌人望而却步!朝鲜战争,无疑起了这样的作用。朝鲜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免除了被大规模入侵的危险,为中国赢得了长时期的和平建设时期。

    我们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压题照片:195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庆祝建国一周年主席台上)

    相关热词搜索: 朝鲜 重大决策 战争中 毛泽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