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关于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总量指标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0-09-19 08:00: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具有有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态势,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等功能,其是以国民收入估算方法发展而来,当前国际通用的核算体系是SNA-199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核心总量指标包括总产出、原始收入、最终消费支出等,各指标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恒等关系。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 总量指标 恒等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核心组成部分,国际上存在着独立的国民经济统计的研究平台——国际收入与财富研究会。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1世纪经济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对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依据。

    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 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活动的循环过程。生产过程将各种投入转化为产出,提供货物与服务,创造了新的价值。分配过程将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以各种收入形式分配给有关参与者。消费与积累既是货物与服务的不同使用形式,又是各单位收入的最终支出形式。其中消费是用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使用,积累是用于增加资产的使用。

    一、生产过程中的总量指标

    (一)总产出

    总产出是指各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从实物构成看,总产出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部分;从价值形态看,总产出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价值,其中最初投入即增加值。总产出核算的一般方法是:总产出=∑产量×价格,其中价格采用生产者价格。

    (二)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的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最终产品中,不是生产者自己创造的价值。中间投入的核算公式为:中间投入=∑用量×价格,其中价格采用购买者价格。

    (三)固定资本消耗

    固定资本消耗即固定资产的折旧,体现为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一般采用直线法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总价值/预计使用年限。需要指出,对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体现在使用年限的估计与计算方法的选取等方面。

    (四)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是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扣除其中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之后的余值,是该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增加值可分为总增加值和净增加值,前者是仅从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的价值,后者在总增加值的基础上扣除固定资本消耗。国内生产总值(GDP)即国内各生产单位总增加值的加总结果,国内生产净值(NDP)则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总的固定资本消耗。理论上,NDP要由于GDP,但由于固定资本消耗核算的特殊性,现实中广泛使用的是GDP。

    综上,可以得出以下总量关系式:

    增加值(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 (2)

    二、分配过程中的总量指标

    收入分配的起点是增加值,从收入形成过程看,总增加值体现为由不同生产参与者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收入)、生产税净额(政府收入,)、营业盈余(企业收入)以及固定资本消耗(原始投入的回收)。收入分配包括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是依据各要素对生产的贡献所进行的分配,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生产税净额;收入再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

    (一)原始收入与国民总收入

    原始收入是在增加值的基础上,各部门经过收入初次分配之后获得的生产性收入的总额。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国经济总体当期从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总量,即各单位原始收入的加总。

    (二)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又称无偿转移或单项转移,是指在不引起资产负债变化的情况下,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主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障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类。

    (三)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体现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结果的总量,是机构部门当前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的最大数额。可支配收入的合计即为国民可支配收入。

    综上,可以得出以下总量关系式:

    增加值(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 (3)

    原始收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净额+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净额 (4)

    GNI=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分配流量净额(5)

    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6)

    国民可支配收入=GNI+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7)

    三、使用过程的总量指标

    使用过程的起点是可支配收入,收入使用是指当期将可支配收入实际用于消费支出以及把消费后节余收入作为储蓄。

    (一)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当期用于获得满足即期生活需要的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费用支出,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两部分。

    (二)储蓄

    总储蓄是指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之后的余额,是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综上,可以得出以下总量关系式:

    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总储蓄(8)

    四、积累过程的总量指标

    积累过程以总储蓄为起点,形成积累的来源主要有:非金融投资与金融投资、资产的物量变化、资产的重估价变化。

    (一)非金融投资与资本形成

    非金融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非金融资产的交易,包括资本形成与非生产资产投资,其资金来源是储蓄与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是指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置生产资产的活动,即花费于生产资产积累上的投资支出。从一国经济总体看,各部门的非生产资产投资相互抵消,此时资本形成在量上与非金融投资相等。

    (二)资本转移

    资本转移总是涉及资产负债的变化,是指在无对应回报的情况下,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了一笔资产或取消了另一个机构单位的负债,主要包括资本税、投资补助和其他资本转移。

    (三)金融资产净增加与金融负债净增加

    金融交易指涉及机构单位金融资产所有权变化的所有交易,包括金融债权和负债的产生和清偿。金融交易中,一个机构单位一方面会形成或处置金融资产,抵消以后体现为金融资产净增加(金融投资);另一方面会发生或清偿债务,抵消以后体现为金融负债净增加。

    (四)金融净投资

    金融净投资指机构单位在一个核算期内获得的金融资产与发生的金融负债的差额,又指一个机构单位非金融投资规模与其资金来源的差额,即资金余缺。

    (五)资产其他物量变化

    资产其他物量变化指由于机构单位无法控制的外生因素或事件而导致的资产或负债的变化,包括非金融资产的经济出现、非培育生物资源的自然生长、非生产资产的经济消失、巨灾损失等。

    (六)持有损益

    持有损益是在未对资产或负债采取任何加工或转换的行为下,资产或负债的所有者由于持有资产或负债,而被动承受价格变动对资产或负债价值影响的后果。

    综上,可以得出以下总量关系式:

    期末资产=期初资产+非金融投资+金融投资+资产其他物量变化+持有损益 (9)

    金融净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金融资产净增加-金融负债净增加 (10)

    五、结 论

    国民经济核算处于经济统计的核心地位,是研究一国经济发展,制定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最初的国民收入估算方法发展为全球化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国民经济核算中包含了贯穿于经济运行过程的核心总量指标,例如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值、分配过程中的可支配收入、消费过程中的最终消费支出、积累过程中的净金融投资等。这些核心总量指标不仅自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指标之间还存在着重要的平衡关系式,使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准确把握核心总量指标的涵义,理解主要平衡关系式,就能应用总量指标进行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分析,例如产业结构分析、收入的部分结构分析、产业增加值率分析,等等。

    参考文献:

    [1]邱东,蒋萍.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8.

    [2]朱启贵.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

    展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

    [3]高敏雪,李静萍,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胡智慧.国民经济核算相关总量指标的简要梳理[J].科技 资讯,2007 (21).

    责任编辑:晓途

    相关热词搜索: 国民经济 核算 总量 核心 指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