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牡丹亭》的戏剧改编探析

    时间:2020-09-29 07:55: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明代传奇戏剧中,《牡丹亭》可被视为压卷之作,它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戏剧文学中的瑰宝。我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出现不少对其的改编著作,由传奇到昆曲,随后又改编到京剧、越剧、电影、和符合现代气息的青春版的《牡丹亭》等等,不同的改编都有其相应的特点,都为汤显祖原著《牡丹亭》增添了时代的风韵和色彩。

    关键词:牡丹亭;改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2.074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是汤显祖给后人留下的最珍贵的文学作品,随着戏剧文化艺术的发展,观众对戏剧艺术的品位也越来越高,编剧就是抓住观众这样的审美眼光对《牡丹亭》进行改编,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这部戏的改编。

    1对《牡丹亭》原著的革新与探索

    1.1艺术上的革新

    综合各种戏曲艺术对原著的改编时,我们会发现在对原著《牡丹亭》革新过程中最有特色的作品就是“青春版”《牡丹亭》。它洋溢着现代的气息,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给《牡丹亭》的传承注入了青春的活力。正是因为后代的戏剧家孜孜不倦的对其进行改编和创新,才使得汤显祖《牡丹亭》在舞台上活跃了四百多年。这里主要介绍的就是白先勇先生在创作“青春版”《牡丹亭》过程中的创新特点,多以《惊梦》为例。

    第一,白先勇改编《牡丹亭》的前提是忠于原著,在对原著精心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演绎古典美的年轻化,让古典美在新时代下焕发生机和活力。人物更加活力四射,该温柔细腻的决不做作,该洋溢青春般对大自然的憧憬和对爱情的期待的也绝不避讳,整体的表演都自然大方,使人物与剧本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服装和细节更考究,如在春香身上表现出来的青春活泼劲儿,细致亲切。杜丽娘演唱缓慢沉稳,她的唱词和动作极大的表现了封建传统社会背景下的闺中少女的气质和韵味。既保持了传统,又让今天的观众乐于欣赏,这样做就拉近了与观众的审美距离。另外在改编的过程中,白先勇先生采用只减不增的创作原则,所有的唱词都来源于汤显祖的原著。“青春版”完全是把汤显祖原著的精神全部展现在舞台上。

    第二,“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在《牡丹亭》中如果没有父亲杜宝的百般阻挠,也就不会给观众呈现出当时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青年男女向往自由爱情的压迫现象。没有丫鬟春香这个一直在幕后陪伴小姐始终的小角色,估计也不会有故事的起源《游园惊梦》,小姐杜丽娘也不会春心涌起。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最终也不能大团圆,这其中春香功不可没。另外没有众多花神,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一片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象,也不会反衬出杜丽娘游园时的愉悦和兴奋。白先勇先生把十三位花神塑造的姹紫嫣红,给戏剧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梦幻仙境的气氛。在《惊梦》中花神全部绽放,衣绣柳枝,舞姿翩翩,预示着杜柳二人美好爱情的开始,给观众一种吉祥欢庆的寓意。总之,如果没有小角色的衬托,主角也会失去光彩,“青春版”在以小见大这个方面做了很大的突破。

    1.2发展中的探索

    无论戏曲还是影视,在荧屏上呈现给观众的时候都会先依据特定的纸质剧本进行改编和组织,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节奏。而且非传统化的舞台设计更吸引年轻人的品位,“青春版”是以原著为基础,紧紧跟着原著的步伐。保留了主干,添加了时代新的元素,在语言和装束上都迎合了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换句话说“青春版”就是原著浓缩的精华。这里主要探讨的是“青春版”在《惊梦》这幕剧中所作的刪改。

    《惊梦》一出在各种剧种中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都对其进行长时间的演出。“惊梦”一词意在向观众表明精彩部分就要开始了,小姐的清纯世界就要结束了,那个曾经被封建思想封锁的乖女孩就要走向社会甚至要和社会进行反抗。“青春版”在对《惊梦》中的“隔尾”部分进行修改去除,因为当杜丽娘出了闺门后对花园的美景感叹过后,观众已经知道她的心理活动。她心中的情愫已经默默的生成,而且对当时的封建思想有了抵触的意识,所以在青春版的舞台上情节快速进展,观众心中的期待也慢慢高涨。再如,原著《惊梦》中的“绵搭絮”、“尾声”两个片段描写丽娘游园后身体乏困,躺在床上睡了一会儿,却梦到了书生柳梦梅后情感起伏微妙。远不如“青春版”直接描写小姐的言语行为收尾收得简略;另外改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原著中的《言怀》本在《训女》和《惊梦》的前面。但是在被“青春版”改编后却放在《惊梦》和《寻梦》中间了。

    总之,旧的内容需要更新,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必须融合自己的独特见解,推陈出新,“青春版”就是给原著的机体上增加了光彩,充分保持了汤显祖的创作精神。

    2《牡丹亭》影视作品中原著的呈现

    对任何剧本的改编都有其预定的价值意义,电影的改编扩大了《牡丹亭》的传播范围,尤其在这个网络传媒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戏剧的传播逐渐被人们漠视。新一代的年轻人,被社会快餐文化所陶醉,能到剧场去观看一场戏剧表演很难。但是电影就不同了,现在的影院只要有新的电影作品出炉,人们就纷纷观看,吸引力颇大。所以电影的改编符合了新一代大众追求的品位。另外,把剧本改编成电影,会促进具有戏曲成分的电影更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电影中可以把在戏曲舞台上不能表现出来的动作灵活的展现出来,让观众在啼笑当中体会作品的价值。如在电影《春香闹学》中,在学习中春香假装学会捉弄老师,在老师要拿荆条打她的时候她还戏弄老师,这样的形象完全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脱轨,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的愚昧和死板。春香的聪明顽皮个性在电影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也被她的调皮逗得哈哈大笑,这其实也与小姐的中规中矩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增加了剧本的趣味性。电影动画《游园惊梦》虽剧情简洁,但片中人物灵动自然、衣着古朴典雅。动画效果与音乐搭配流畅,这样的改编使喜欢动画的儿童从小就可以接触到《牡丹亭》这部作品。《牡丹亭》是经典作品,是作者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可是有的导演为了谋求商业利益,扭曲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对其进行电影改编,内容空洞,无影视价值。如电影《艳尸还魂记》只是把杜丽娘与柳梦梅由梦中相见互相爱慕并私定终身,受到家人反对,丽娘郁郁而终,柳梦梅天天就与鬼相会,最终艳尸还魂。电影就是简单的把故事叙述了一下,缺乏文学价值。所以说,这种改编并没有真正表达出《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导致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味同嚼蜡,失去其传播的价值。

    对《牡丹亭》的戏剧改编是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欣赏艺术,让观众品味不同的艺术方式进而具体解读《牡丹亭》的文化意蕴。电影的改编相对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对于品戏,是我们这个年代早就消失了的传统文化习惯,我们在观看各种戏曲时,很少去注意其中浸润的情感。再加上导演可能只是把改编原著当作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工具,没有特别注意作品深刻的文学价值,所以也失去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原著的机会。所以改编就是给原著换种表达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国家去培养专门的戏曲人才,同时要对演员严格要求,表演动作和表情神态及舞台的装饰都要进行独到的创新,让古典戏曲继续存活在舞台上、活跃在荧幕上。另外还得鼓励新一代年轻人放慢节奏,多一种欣赏,就会多一份心灵感受。自觉辨别消极无味的原著改编,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最后,很感谢那些改编者,让我们后人可以欣赏到作者留下来的经典作品,杜丽娘和柳梦梅已经成为传说,可是他们的爱情故事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4.

    [2]王茂恒.得意惟在牡丹 好梦始于游园——牡丹亭·惊梦赏析[J].阅读与写作,2002,(06).

    [3]詹怡萍.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J].文艺报,2006.

    [4]张翰池.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改编 戏剧 牡丹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