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五国城与徽钦帝的死地

    时间:2020-11-22 08:02: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2世纪初,兴起于东北北部的女真人金王朝,在灭亡辽王朝后,南下攻宋。昏庸荒淫的徽宗赵佶不组织抵抗,金兵势如破竹,1126年末围困汴京(今河南开封)。才当了一年皇帝的赵桓(钦宗)软弱无能,幻想纳款求和,第二年初与其父徽宗都做了俘虏。四月,二帝及其后妃、皇子、皇孙、公主、驸马、宫女等三千余人,被押往燕京,北宋灭亡。此事发生在钦宗靖康二年,所以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王朝最后的两个皇帝因为被金兵俘虏,流放到东北黑龙江的“五国城”“坐井观天”,成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悲剧人物。这两位落难皇帝的俘虏生涯、流放命运以及最后结局,甚至与之有关的细枝末节,均为历代史家、文人所关注,由此而生出许多说法。笔者居地离“五国城”不远,几次到过该地考察,翻检史料,不揣浅陋,就可以说得清楚的事情介绍如下。

    赵佶、赵桓“坐井观天”的“五国城”,多数史料说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省依兰县,地处松花江与牡丹江的汇合处。但也有人说赵氏父子“坐井观天”之处是“五国头城”。宋词专家胡云翼先生甚至说“五国城”在吉林省境(《宋词选》第125页)。但据东北古代史料及《辽史》(《金史》记载:辽王朝的东京道,辖今天的东北三省、俄罗斯外兴安岭以南及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其间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合处起始,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包括其东北一带),松花江下游两岸有五大部女真人,分别是越里吉部、盆奴里部、越里笃部、奥里米部、剖阿里部,统称为五国部。各部的中心地区有城堡,为各部首领居地,于是便有了五城的称谓。

    越里吉部在南部——松花江与牡丹江汇合处,其城被称为五国头城,旧址即今天的依兰县城,北宋徽宗、钦宗被放逐于此“坐井观天”。而五国部的最北一部剖阿里,后来音译为伯力,即今天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古代中原内地文人对东北辽金时期历史、地理情况不甚了解,笼统地把今天的依兰说成了五国城。直到今天,有的权威性文字对此仍有不准确的解释,如《辞海》说,辽时松花江两岸有剖阿里等五国部落归附,设节度使领之,成为五国城。把女真人五大部族缩小为五个部落,是明显的错误。二是把五国部当做五国城,地域广大,徽钦二帝在哪里“坐井观天”也就说不清楚了。更有甚者,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说五国城是剖阿里等五城的总称,要从松花江下游到黑龙江下游广大地区寻找二帝“坐井观天”的五国城,何其难也!

    北宋徽钦二帝在五国头城——今天的依兰“坐井观天”,已流传了八百多年。近年有部文学史说到徽宗赵佶在五国城“坐井观天”时,特意写明“依兰有三口枯井”,明显是要证明赵氏父子确实在这里坐井观天。笔者没有去过依兰城,不知偌大的依兰城是否只有三口枯井,有什么根据说它们是八百多年前的,而且是徽钦二帝坐过的枯井,更不知依兰县是否已为这三口“御井”挂牌,成为旅游人文景观供游人观赏。

    其实二帝是否在依兰“坐井观天”,东北人是可以说清楚的。井者,掘地而成深洞者也。即使是废弃的枯井,也是很深的。不是怕其逃跑的要犯,断不会囚之于深井,数千年中国历史未见用深井囚犯的记载。此时的徽钦二帝虽是被流放的俘虏,但有后妃、宗室、官吏陪同,有宫女、太监侍候,有写诗作画、与王室官吏谈话的自由,不过有金兵看守而已,金朝皇帝不怕他们跑,也不相信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会逃出幅员辽阔的大金王国。所以,“坐井观天”不过是南宋使臣许亢宗到“五国城”匆忙一过,见到二帝居室,回杭州后写进《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书中,成为传闻而已。中原文人有如此记载,事出有因。不要说八九百年前,就是在百年前,东北北部民间盖栋瓦房也非易事。加之冬季严寒,大多掘地穴居

    掘地丈余,成穴,有火炕,上面搭棚,以茅草等覆盖,一角留出口,即过去的地窨子。许亢宗等宋朝官员们看到徽钦二帝在五国头城,住在地窨子里,因不知地窨子其名,把似井的地窨子说成了井,于是便产生了这两个皇帝俘虏“坐井观天”的传说。

    这两位被流放到五国头城的皇帝死在哪里,几百年来更是一谜。最早说到徽宗死地的,是南宋文人宇文懋昭,他在《大金国志》一书中简单地说徽宗“崩于五国城”。后来的一些书籍,如清代毕沅主编的《续资治通鉴》、当代的《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均沿用此说。后二书甚至说钦宗赵桓也是死在五国城的。而距徽钦二帝死后不过几十年的南宋文人笔记《南烬纪闻》《南渡录》等,却记载徽钦二帝并非老死五国头城,而是后来又被转徙到另一个五国城——西绵州。

    西绵州在哪里笔者尚未查到。清朝初年流放到宁古塔的爱国诗人吴兆骞,在《晓行》一诗中有句“五国城边月已微,五国城中乌未啼”。他还在《赠少年》中写道:“君不见徽宗埋骨空江曲,遗冢苍茫做鹿麋。”显然是说徽宗不仅死在五国头城,而且是埋葬于五国头城松花江或牡丹江边的。因某权威专家二十年前就说,吴氏的抗俄爱国诗歌是他坐在宁古塔家中,听从前线归来的将士们讲述写作的,他从未离开过宁古塔,所以他见到的徽宗“埋骨处”的五国城在宁古塔——牡丹江中上游地区。不过,吴氏的一些诗题与题注表明他随军出征到过松花江等处。他到过依兰更是再清楚不过。他是在依兰江边抒发感想,说明不了牡丹江中下游也有个五国城。但《宋史》与《续资治通鉴》等史书却明确记载:南宋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1142年),徽宗死后七年,“金释高宗母韦氏还宋,并还徽宗梓宫”。他的尸体随宋高宗的母亲韦氏,运回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奉安于龙德宫”。可见,吴兆骞见到的不会是徽宗坟墓,仅是五国头城—依兰当地的传说而已。

    至于有关徽宗坟墓在宁古塔牡丹江边的说法,不过是看到吴氏诗句后的猜想而已。尽管对宋徽宗赵佶的死地有不同说法,但《金史》《宋史》与《续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相同,可以认定是死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即五国头城,葬地在浙江杭州。

    钦宗赵桓才当了不足一年皇帝就做了俘虏,与其父一起流放到韩州、五国头城。但五国头城不是他的死地。记述北宋徽宗生平最详尽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任崇岳的《宋徽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说:赵桓也于1156年“殁于五国城”。但据史载,徽宗死后十五年,金太祖阿骨达的另外一个孙子,辽王宗干之子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即海陵王。

    推崇汉文化的海陵王,对熙宗时改封为天水郡公的赵桓还是比较优待的,曾把赵桓迁到上京会宁府居住。1153年,完颜亮迁都到燕京,把他也带去。《说郛·朝野遗记》卷二十九记云:“逆亮南侵,使人至钦宗所犯跸,七百人并遇害。”另一受到鲁迅先生肯定的《大宋宣和遗事》是金、元时期说史的著作,与北宋灭亡并不远,在其后集记载:“正隆六年,亮(即完颜亮)宴诸王及诸大将于讲武殿场,大阅兵马。令海滨侯延禧(即辽朝天祚帝)、天水侯赵某(即钦宗),各率一队为击鞠。左右兵马,先以赢马,易其壮马,使人乘之。既合击,有胡骑数百,自场隅而来,直犯帝马。褐衣者以箭射延禧,贯心而死于马下。帝顾见之,失气堕马,紫衣者以箭中帝,帝崩,不收尸,以马蹂之土中……褐衣紫衣者皆亮先示之意。”可见,赵桓是被完颜亮带到燕京三年后,1156年遇害,享年51岁,比他父亲多活了几年。

    据《续资治通鉴》与《宋史纪事本末》等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之母韦氏与徽宗“梓宫”被放还南归时,赵桓跪求韦氏带信给高宗赵构,求他这位同父异母之弟将其赎回,“只为太乙观主足矣,他不敢望也”。明说只求让他回国闲居,不再有做皇帝的念头。但他那位九弟因为金兵伐宋掠走了皇帝哥哥才当上皇帝,就怕他这位正宗皇帝哥哥回来,所以直到他死去,也未向金王朝提出放还钦宗赵桓的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 死地 五国 徽钦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