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紧盯立德树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考查

    时间:2020-11-22 08:03: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8年高考全国语文Ⅰ卷,在总结并继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探索,它具有风向标的历史意义——在命题指导思想上,除了继续反映时代新要求、新特征之外,特别强调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命题;在通过命题体现文化传承路径方面,讲求古今融通,突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有效转换;在命题技术上,全套试卷题型结构合理,试题情境化程度高,给予考生充分的表现空间。难度较为平易,内容选择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使每个考生都能入手,优秀考生得心应手。

    一、总体评价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命题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培养和选拔“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目标,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充分发挥和体现语文学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所独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紧盯“立德树人”总目标,以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精心设计的试题,突出语文高考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为全国高考语文命题作出了新的示范。

    2018年高考全国语文Ι卷的试卷整体结构,在经历了2017年调整之后,格局趋于稳定,框架清晰合理。试卷阅读总量增幅不大,但对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强化。在阅读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构成了现代文阅读的“三架马车”,是自2017年调整之后的稳定,体现出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全面重视;古诗文阅读保持结构和题型稳定,一些创新隐含其间,对教学备考将起着良好的反拨作用,如第14题4个选项,两个侧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两个则侧重对写作手法的赏析,其中第3个选项“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将对诗歌赏析的范围从高中扩展到初中。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从写作方法赏析方面进行教学毕竟不是重点,在高考中要求对初中学习的古诗文内容进行赏析和比较,不仅起到打通初高中内容的作用,而且是对高中重点学习的赏析方法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能力导向。语言文字运用方面,除了图文转换试题外,还创新了“阅读+语用”新题型,第17-19题在阅读一篇短文基础上,将成语使用、病句辨析与修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三个考查点融于阅读理解之中,设题巧妙,整体感强,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有重要意义。第20题对语体表达进行测试,是往年未有涉及的领域,也是一种新的考查方式。就整个试卷来说,题型比例、赋分权重有所调整,客观题(单选13道)分值有所下降(39分);取消了多选题,全部使用单选题。综合来看,2018年高考全国语文Ι卷是一份重视核心价值观引导、注重语文素养考查,强调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高质量试卷,其总体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考生的语文学习获得感将有所增强。试卷体现出如下鲜明特点:

    (一)突出立德树人,涵养“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出发,立足于民族复兴、共圆中国梦的时代特征,着力于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于命题设计,着力于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精心选材设题,直接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和情感共鸣,引导考生深刻思考他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共同际遇与机缘,激发他们接力奋斗、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的人生理想。试题语料选择突出时代性、前沿性,关于历史视域中诸子学的讨论,关于量子通信的报道,语用题中作为语言材料背景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的介绍,等等,启发考生深化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知,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的过去与现在,心怀全局,努力把握好未来。特别是作文试题,紧扣时代故事与改革进程,对时代精神的考查非常突出。通过将时代主题化为写作材料,点明“世纪宝宝”的独特身份,明确揭示他们与国家、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引导其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正确把握国家的历史坐标,并将个人发展与历史与时代“对标”,树立“心有大我”的家國情怀,从而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增强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奋斗豪情。

    (二)突出综合性实践性,考查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基于一体化的整体考试设计实现。全卷以“问题化”设计为导引,通过情境设计,把核心素养要求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能力考查点,分布渗透到材料阅读、思维过程、文字表达之中,将它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结合起来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赵一曼女士》,命题者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通过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考生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史料的还原,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第20题对文段中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的词语进行修改,不仅要求用词准确,而且要求修改后的文段语体风格保持一致,还突出了对优雅语言文字的方向性引导。使考生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直接感受到优雅语言文字的魅力。第21题图文转换,要求考生读懂一幅现代社会广泛运用的流程图,分析关键词与思考路径间的整体关系,考查考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导向明确,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对考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现了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改革思路: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关注信息处理、倡导主动学习,融入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育才成人,通过加大对考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三)突出古今融通,彰显语文“以文化人”功能

    “以文化人”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文化道德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在通过古今融通实现传统文化当代成功转换方面,在落实“以文化人”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2018年的高考全国语文Ⅰ卷,继续在这方面发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关热词搜索: 树人 考查 素养 紧盯 聚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