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寻梦午梦堂

    时间:2020-11-23 07:51: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间有吴江。”这俗话的前两句中国可谓人所共知,只是这最后一句知道的人会少些,因为,吴江毕竟只是座县城,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城市级别都不能与苏、杭相比。但既有这样的俗话,可想而知,这吴江一定是个好地方。

    吴江市属下有一个水乡小镇,名叫北厍。常听到有人将其“厍”字读成“库”,可想而知它在今天的知名度并不算太高。我知道它并常去那儿,是因为那里制作的“金字招牌”价廉物美,我写的字常常被人拿到那里去制作金字或铜字,有时候厂家或店家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会邀我去作些交代或指点。去得多了,便知道那里有一座午梦堂。

    今天被北厍人口头上叫做“午梦堂”的去处,是2001年2月由该镇镇政府设立的一座文学陈列馆,在镇文化中心内。我曾特地寻去过,发现它门上除挂了一块“午梦堂陈列馆”的牌子外,还有一块“党员阅览室”的牌子,门总锁着,门前地上杂草已长了很高。这一切表明,这儿实际上与午梦堂并无多少关系。

    真正的午梦堂原在这个镇辖下的一个叫做叶家埭的村子里。我曾多次想顺道去叶家埭看看,但每次提起总有人阻止说:“那儿什么也没有了!没什么看头!”其实,这是我料想到的,作为一个本来就隐于乡村一隅的文学部落,又不曾走出过李、杜、苏、辛式的人物,且已过去300多年了,还会留下多少痕迹呢!能有人在镇上建这么一座文学陈列馆已是万般幸事了。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去那儿看看,不为别的,就算是去追寻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吧——曾在那块土地上聚集着的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女性文学部落本身就如同一个美丽的梦幻,更何况它还与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或多或少有着些联系哩。

    一个秋日的午后,在处理完琐事后,我下定了决心,排除了干扰,并特地请上友人韩君领路和开车,终于向这个叫做叶家埭的水乡小村走去了。韩君的老家在黎里镇,早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因此她既算是本地人,同时也是个文化人,但路上我与她说起午梦堂,她竟然还没我知道得多,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诧异,看来这午梦堂真的已被今天的人们遗忘了。

    然而在明末清初的文坛,午梦堂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尤其是生活其中的一群女性,她们更用自己的文学成就为午梦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光彩,这从今天能够看到的一些当时人留下的著作中不难看出。

    著名学者诗人陈维崧在他的《妇人集》中说:

    吴江叶进士(绍袁)三女,长昭齐,次蕙绸,三琼章,俱有才调。而琼章尤英彻,如玉山之映人,诗词绝有思致,载《午梦堂集》中。天台泐大师序曰:分湖诸叶,叶叶交辉。中秀双株,尤为殊丽。

    著名学者诗论家沈德潜曾说:

    吴江之擅诗文者尤多,而莫盛于叶氏……诗词歌曲悉包唐宋金元之精。

    著名诗论家陈廷焯在他的著名词话《白雨斋词话》(卷五)中,更有这样的极高评价:

    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苹。明末叶小鸾,较胜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叶小鸾)词笔哀艳,不减朱淑真,求诸明代作者,尤不易睹也。

    其中所说的叶小鸾,正是午梦堂女性文学部落中的一员。除此以外,对午梦堂的文学著作和成就,或热切介绍,或深情追述,或高度评价的名家名作还有钱谦益及其《列朝诗别裁集》、吴伟业及其《梅村诗话》、王士禛及其《池北偶谈》、朱彝尊及其《静志居诗话》、袁枚及其《随园诗话》、徐釚及其《本事诗后集》等等。而更多的文人,或感怀于其浓郁的文学氛围,或感伤于叶氏的凄零身世,纷纷写诗作文以记述自己心中的无限感慨与向往,这些作品光辑录在《分湖叶氏诗录外编》中的就有上万首,作者数百位之多。仅凭这些我们就不难想像,当年的这座午梦堂在中国文坛上有着怎样的地位,而叶家埭这座小小村落,又是怎么样的每一条陋巷中都流淌着翰墨的芳香,每一片田野里都生长着诗歌的庄稼,每一片树叶上都闪耀着文章的灵光……

    然而今天,这一切都消逝了,消逝得连一些本地的文化人都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了。

    我们来到村口,见整个村子与江南大多的水乡小村并无多大区别:村舍建在一条小河的两岸,正应了村名的那个“埭”字(“埭”在吴方言中是河坝的意思),一户紧挨着一户,看上去小河滋润着小村,小村也呵护着小河,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村里的居民大多姓叶,这也应了村名中的“叶家”二字。我们停下车,恰有一位长者向我们走来,一番打听后得知他果然就姓叶,但是谈话间我也知道他对于午梦堂知之并不多,好在他总算知道午梦堂遗址在村子西北面的一个竹园旁。于是我们向他所指的方向,舍车步行而去,走向心中那曾经“叶叶交光”的午梦堂,走向那松韵涛声相和窗下的谢斋,走向四壁清白相映日月的清白堂,走向梅花绕砌疏影横斜的疏香阁……

    此时,午后的秋阳照在我们身上,让我们身上暖暖的,心则柔柔的,脚下的步伐也情不自禁的越走越轻,生怕一不小心便踩破了300多年前那里曾经的一个个美丽午梦。

    果然有一座不大的竹园,轻风吹过,竹林发出哗哗的声响,在我听来恰是午梦堂主人们欢迎的鼓掌声,一阵感动不禁涌上心头。遥想300多年前,这里的一定“谈笑有鸿儒,往往来无白丁”吧!

    从有关书籍中我们知道,常来叶家埭的文学名流的确很多:

    沈璟常来。这位在明末曲坛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曾以自己的戏曲创作和理论的杰出成就而成为当时曲坛“吴江派”的领袖,他与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的论争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对汤显祖《牡丹亭》润色和改编的成功为举世所公认。沈叶两家同为文学望氏,同在吴江,两家的掌门互有走动那实在是常事。不过沈璟来叶家埭最重要的一次,该就是为自己的侄女沈宜修来相亲那次吧。沈叶联姻,可谓门当户对,是双方都打心眼里愿意的事;更难能可贵的是,沈家小姐沈宜修蔺心惠质,擅诗能文;而叶氏公子叶绍袁,文采风流,早已名闻一方;二人文名也早已互有所闻,互为仰慕之情也早已暗生,为此常被时人以金童玉女并称。因此,沈家的相亲只是一种走过场而已,而实际上倒成了吴江这两个最大的文学世家的一次文学聚会。呵,因了那样一场聚会,小小的叶家埭是怎样的翰墨飘香、风骚四溢,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但不难想象的是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一桩美满姻缘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1606年6月沈宜修嫁给了叶绍袁。不久他们生下了大女儿叶纨纨,再不久生下二女儿叶小纨,又不久生下三女儿叶小鸾——至此,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女性文学部落开始形成。

    相关热词搜索: 寻梦 午梦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