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说说抵近侦察那些事儿

    时间:2020-12-15 07:52: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5月20日至26日,中俄在东海海域举行了“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期间,美、日两国多次派军机进行抵近侦察。据报道,太平洋美军侦察部队平时一天一架侦察机飞行4至8次;演习期间则出动两架飞机,一天往返8次,保持24小时不间断飞行。5月24日上午,日本自卫队两架侦察机未经允许擅自进入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对中俄海上联合军演进行所谓“侦察干扰”。为保证演习正常进行,我方战机紧急升空将其驱离。

    几乎天天发生

    对美、日的上述举动,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因为长期以来,此类针对我国的侦察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抵近侦察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抵近侦察,是指“为保证侦察效果,秘密接近敌阵地或重要目标进行的侦察”(引自《军语》)。广义的抵近侦察,按照笔者的理解,除了上述战争状态下的近距离侦察行动之外,还包括和平状态下一国在另一国领空、领海以外的安全空域对对方进行的侦察,自然也包括历史上某些占据装备技术优势的国家使用先进的飞行器深入别国领空进行的侦察,以及通过间谍、奸细对对方重要战略目标和军事设施等进行的就近侦察等。抵近侦查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侦察机作空中侦察,有时也使用水面舰艇或潜艇进行水面、水下侦察,主要是监控被侦察方的重要军事目标或军事部署,监听雷达和通信设备的电子信号,获取电子情报数据等。最近十几年,对我国进行抵近侦察最频繁的,就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最近公布了一批2010年作战记录相关文件,其中相当部分是关于美军侦察机对我国执行侦察任务的详细记录。这些文件显示,美军的RC-135U敌方雷达阵地锁定侦察机于2010年6月至10月部署到太平洋。在数月时间里,RC-135U飞行34架次,其中18次是沿着中国的东海方向飞行,代号“钻石哨兵”;3次是在南海上空飞行,代号“索菲尔哨兵”;8次是在中日之间的海域上空飞行,代号“切尼哨兵”。这些文件还显示,美军的RC-135S弹道导弹发射侦察机于2010年6月23日至7月16日部署到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执行对我国导弹发射的侦察行动。同年11月2日至7日,12月27日至29日,它又被部署到日本的嘉手纳空军基地,执行对我国火箭试射的侦察行动。此外,美军在太平洋地区还常年部署着不同架数的U-2改进型侦察机、RC-135V/W战略侦察机和RQ-4“全球鹰”无人战略侦察机,这些侦察机主要用于对我国的军事侦察。

    同美军相比,日本军方近年来对我国的抵近侦察明显加大了频度,每年超过500多架次,频度之密甚至超过美国。

    充满火药味的“U-2”飞机事件

    抵近侦察广泛地存在于世界上各个地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美国对苏联的抵近侦察远甚于对华侦察,这当然是由历史上苏联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突出地位决定的。

    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抵近侦察有时充满浓烈的火药味,比较有名的是1960年的“U-2”飞机事件。1960年5月1日,恰逢苏联例行的五一节军事检阅,美国的一架U-2飞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飞行员鲍尔斯被活捉。在这之前,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得到过保证:由于U-2飞机内部设有自动爆炸装置,一旦跌落,将在空中焚毁或在地面撞毁,进行间谍活动的证据将不复存在。因此,艾森豪威尔批准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局发表了一个声明,说它的一架气象侦察飞机失踪了。针对美国方面的谎言,5月5日,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声明,宣布打下了一架深入苏联领空的美国侦察飞机。5月6日,赫鲁晓夫在同一个场合逐一驳斥了美国人就U-2飞机所编造的种种说法,他引用被活捉的U-2飞机飞行员鲍尔斯的口供材料,讲述了U-2飞机的飞行路线,列举了从飞机残骇中发现的种种特务装备,并出示了相关的照片资料。这起事件直接导致了此后不久的巴黎最高级会议泡汤。这年5月16日,美、苏、英、法四国首脑齐聚巴黎爱丽舍宫,在众目睽睽之下,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各执一词,一个坚决要求道歉,另一个则拒不道歉。结果可想而知,赫鲁晓夫第二天拂袖而去,最高级会议不欢而散。

    这次会议之后,一直到苏联解体前,美国始终没有放松对苏联的军事侦察。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经历了重大调整,美国逐渐将侦察的重心转移到我国。期间,《开放天空条约》的签署和生效,也使得美俄间的相互侦察发生重要变化。

    与“开放天空”密切相关

    “开放天空”与抵近侦察密切相关。“开放天空”最早是由艾森豪威尔提出的。1955年7月21日下午,在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出席的日内瓦高级会议上,艾森豪威尔抛出了“开放天空”的建议,其要点是:美国和苏联应该“彼此提供一份从我们两国的这一头到那一头的全面的军事设施蓝图”,“下一步”则是彼此在自己国土内“为对方国家进行空中摄影提供方便”。艾森豪威尔宣称,做到了这一点,两国就能“让全世界相信我们正在为防止相互之间发生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而努力,由此减少战争危险并和缓紧张局势”。这个建议在当天下午曾获得短暂的喝彩,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和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发言表示极力赞成,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也随声附和。但是休会期间,在喝鸡尾酒的休息室里,赫鲁晓夫告诉艾森豪威尔,他不同意布尔加宁的意见,认为“开放天空”的主意“只不过是针对苏联的一个赤裸裸的间谍阴谋”。赫鲁晓夫的判断完全符合当时的实情:首先,由于对苏联的直接威胁不是来自美国本土而是来自美国在欧洲和中东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美国可以很容易地派飞机到苏联上空侦察,而苏联则不具备此条件。另外,在远距离探测器方面,美国在当时处于优势,相互“开放天空”实质上只片面地有利于美国探测苏联虚实。因此,就当时的历史情境而言,开放天空的建议注定了只是空想。

    不过,世事弄人。几十年前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几十年后或许会成为现实。1992年,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27个成员国在赫尔辛基签署《开放天空条约》。条约规定,签约国之间可以对对方领土进行非武装方式的空中侦察,以增强军事透明度,避免由于猜忌而造成的紧张。2001年5月26日,俄罗斯批准了这个条约。在所有签约国的议会陆续批准后,该条约从2002年1月1日开始生效,现在已有35个签约国。据报道,自条约生效后,签约国之间已成功地进行了1000次侦察飞行。其中,美俄双方相互进行了近10次侦察活动,而且双方的侦察机也都进入了对方最敏感的战略腹地。

    存在“擦枪走火”的危险

    抵近侦察虽然经常发生、且分布广泛,但也不可对其掉以轻心,因为它的确攸关国家安全。侦察本身就是一种带有防范乃至敌对性质的军事行动,和平状态下的抵近侦察虽然远算不上是战争行为,但有谁喜欢别人天天在自己家门口东张西望呢?况且,抵近侦察还隐藏着种种不确定的风险。

    以美、日在此次中俄海上联合演习中的抵近侦察行动为例,一方面,美日的抵近侦察行动使得中俄在军演中可以加入部分电子对抗的内容,从而更贴近实战;另一方面也存在“擦枪走火”的危险。一般来说,演习方在演习区域遇到抵近侦察的飞机,演习一方的飞机将起飞,通常是双机或者四机抵达入侵飞机附近,然后上下左右夹击,采用近距离伴飞方式使其脱离演习区域。如果对方不予理睬,演习方飞机将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在对方抵近飞机的上方或下方采取高速飞行方式进行警示。如对方仍不离开演习区域,演习方飞机就可以发射曳光弹或者信号弹再次警示。在进行了上述警告之后,如果抵近飞机仍置若罔闻,演习方可将其击落。问题是,实际的侦察与反侦察的对抗行动更为复杂,往往超出这种规定程序所包含的种种情况。双方的飞机有可能因距离太近发生碰撞,侦察方的飞机在进入对方防空区域后也可能被对方隐蔽的防空火力击落。

    因抵近侦察而引发国家间关系危机的事件也是有的,如前文提到的1960年的“U-2”飞机事件,国人记忆犹新的则是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一架EP-3军用电子侦察机向我海南岛三亚外海抵近侦察,驻海南陵水机场的我海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王伟和赵宇奉命起飞,对美国侦察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美国的EP-3侦察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压我方飞机,美机左翼外侧螺旋桨将王伟驾驶的飞机垂直尾翼打成碎片,接着,美机机头又撞上了王伟飞机的尾部,致使我方飞机坠毁,飞行员王伟牺牲。

    13年前的撞机事件曾一度严重影响中美两国、两军的关系,我国也多次严正要求美国停止对我抵近侦察,但美国仍然我行我素。美国绝不放弃对华抵近侦察,自然有自己的战略盘算。因此,相对于抵近侦察这件事本身,我们更应认清其背后透出的那些更深层次的战略含义。

    国家间关系性质的一个信号

    就战略层面而言,抵近侦察其实是透露国家间关系性质的一个信号。美国骨子里是一个霸权国家,对外奉行的也是霸权政策。斯诺登事件说明,美国对其盟友和伙伴国也不那么信任。但抵近侦察这种举动与“棱镜门”透出的不信任感相比,其反映的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国家间关系——防范、遏制乃至敌视。对此,我们理当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对中国的侦察飞行从1951年1月开始,可谓由来已久。早年的侦察也并非像今天这般有所顾忌,而是利用自己在装备上的高技术优势大摇大摆地深入我国腹地、在我国领空肆无忌惮地飞行。面对美机的嚣张气焰,新中国开国的那一代领袖的回答干脆利落:把它打下来!据不完全统计,从1951年到1969年年底,我军共击落侵入我领空的美蒋侦察机95架,击伤200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存在技术代差的那个年代,我们击落了5架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在我国上空的侦察飞行差不多中断了20年。但冷战后,美国重新恢复了对我国的抵近侦察。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美国此类侦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缘由自不难理解。奥巴马上台后,在延续其前任小布什政府“遏制加接触”的对华政策基础上,更是高调提出“重返亚太”,大张旗鼓地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在今年4月23日访问日本前接受《读卖新闻》书面专访时作了“夫子自道”。他说:“在我的指挥下,美国将在亚太地区与日本这样的同盟国紧密合作,再次发挥主导作用”。其矛头所向,不言而喻。

    还是今年4月份,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三天访华期间以及来华之前,多次公开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和负责任的中国的崛起”,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这些话听起来自然很是悦耳动听,但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比说重要”。联系美方近年来在我国周边进行的抵近侦察等实际举动,其“良苦用心”大概连傻子都看得明白!

    相关热词搜索: 侦察 事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