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意大利的国际关系研究述评

    时间:2021-01-30 07:59: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 意大利;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述评;马基雅维利;葛兰西

    [摘 要] 在由美英主导话语权的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意大利的国际关系研究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性佳作,学科发展水平与其现实国力很不相称,总体上处于次要、从属甚至边缘的地位。本文在考察意大利国际关系研究传统与学科建立的基础上,阐析了意大利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倾向、主要议题、显著特点以及影响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中图分类号] D8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2572826(2009)11006911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的思想观点至今仍为国际关系学者所借鉴,对国际关系研究产生着重要影响。但20世纪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意大利并未把握住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的时代契机,其国际关系研究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性佳作,学科发展也相对滞后。可以说,在由美国掌控和主导话语权的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意大利主要是舶来和借鉴美国的相关理论,国际关系研究的水平及其贡献与其现实国力很不相称,在世界国际关系研究园地中总体上处于次要、从属甚至边缘的地位。

    一、意大利国际关系研究的传统与学科的建立

    意大利的国际关系研究深受其悠久政治哲学传统的影响,历史上诸多的政治思想家都对国际关系研究颇有见地。其中,马基雅维利和葛兰西对意大利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做出的贡献尤其重要。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和外交家,著有《君主论》、《论李维》、《战争的艺术》等书,其政治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以至后世有“马基雅维利主义”之称。马基雅维利关于权力、国家利益、君主国的观点对近代国际关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国家主权是近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马基雅维利有关国家主权的思想与反对神权统治、提倡世俗国家紧密相连,为从理论上明晰主权国家的含义扫清了障碍。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书着力分析新君主国,对这种国家制度偏爱有加,认为摆脱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神权控制,建立强大的世俗国家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对神权和教会的否定及对新世俗国家的推崇,促成了主权理论的形成。马基雅维利认为,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1](P368)在马基雅维利之前,欧洲政治思想领域流行的是道德支配的理论,在政治思想家的著述中充斥着政治的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政治模式。但是,马基雅维利看到的却是掩盖在罗马教廷的政治道德教条后的尔虞我诈,不图存则灭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政治应回归现实,退去一切冠冕堂皇的外衣,把追求“权力”作为一切政治目的。他认为“安全和强大是主权国的最高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可不择手段。”[2](P388-389)

    马基雅维利注重现实的国家利益。他认为君主为了保有国家,使国家强大可不遵守道德规范,甚至残忍、欺诈、阴险。一个君主只有“成就了伟大事业”,才能得到人民尊重,才能不被人民抛弃。君主的行为准则不是道德,而是国家利益。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现实主义观点,是现实主义思想的雏形,此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很多基本观点都吸收和借鉴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养分。

    但是,当我们立足于现实主义理论审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就会发现他比“现实主义”多了对道德的关注。受20世纪60年代行为革命的影响,现实主义注重从体系层次出发寻找国际政治的发展规律。而马基雅维利则把“人性恶”作为基本假设,从人性的层面演绎现实主义。他认为,在国际政治中,一切行为都是由人们残忍、自私等本性决定的,因此无法改变。战争不只起源于结构的不平衡,还由人们的自私、荣誉感等驱使,因而,国际政治遵循“弱肉强食”的逻辑;而且,强大的国家时刻面临着暴力、危险,这样的政体才有发展的活力。在他那里,政治脱离了道德,但道德没有脱离政治。他认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需要,不仅是理性的结果,更是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3](P372-393)虽然他的观点不为后人所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主义大师摩根索正是继承马基雅维利的衣钵,从“人性恶”中演绎出了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

    葛兰西是20世纪初意大利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尤其强调上层建筑的重要性,阶级斗争和社会进步不能局限于经济要求,必须扩展到政治、思想和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葛兰西对国际政治的见解独到。一是他的领导权理论及其对霸权的看法。他强调意识形态和文化的重要性,认为统治阶级对全社会进行的领导不仅在于他的经济优势和支配地位,更在于他在精神、道德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只有实现了全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统治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合法化。二是他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市民社会是由家庭向国家过渡的一个层次,扮演着社会力量整合与社会价值确立的角色。葛兰西认为,“国家不仅行使政府和公务职责,而且统治阶级力图在全社会建立自己的文化形态”。[4](P178、244)学者的视野不能只停留在政府、国家层面上,而且要关注各种社会力量。他主张国际关系研究应注重和国家发展相关社会力量的发展进程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他继承了欧洲的哲学传统,提倡历史经验主义的分析视角,认为任何国家、政党、政体的发展、演变规律都必须放在其特有的历史背景下考虑和理解,强调人类历史实践的创造性。他的这些观点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考克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传其衣钵,在国际关系理论学界形成了“新葛兰西主义”。其代表人物包括斯蒂芬•吉尔、基斯•冯•佩吉奥、罗伯特•考克斯等。考克斯的《生产、权力、世界秩序》、吉尔的《全球政治经济学》和《美国霸权与三边委员会》、佩吉奥的《大西洋统治阶级的兴起》等都是代表作。他们反对现实主义的国家中心说和无政府结构决定论,认为应从生产结构和阶级结构的视角来理解、认识国际秩序。

    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是整个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主要内容,意大利的国际关系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两级结构的关注和对法西斯历史的反思上。博南纳特(Bonannate)认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体系结构的不稳定,他还分析了霸权建立与规则制定的关系,从而使战争冲突理论与制度理论有了联系的桥梁。[5](P352-397)但是,博南纳特和桑托罗(Santoro)都认为,两极的稳定并非由于结构的稳定,而是核武器的特殊作用维系的一种恐怖稳定。因此,美苏在冷战中的首要目标就是利用核威慑和核讹诈战略。[6](P220-260)意大利作为法西斯战败国,二战结束后,对这段沉痛历史进行反思成为意大利的必修课。很多学者对法西斯出现的国际背景、国内原因、法西斯夺取政权的经过和发动战争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历史方法,借助的是历史、经验的视角,未能催生成熟的国际关系理论。

    从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看,意大利的国际关系学科建立相对较晚。1968—1969学年,佛罗伦萨大学率先开设国际关系课程,意大利大学第一次设置了国际关系专业。随后,卡塔尼亚大学和都灵大学也相继建立国际关系专业。1973年,意大利的大学开设了三门国际关系课程,主要教授国际关系史(包括区域历史)和国际法(包括国际司法、国际组织和欧盟法律等)。1975年,设立了三个学位授予点,并有三人获得国际关系教授职位。1983年意大利设立第一个博士点,根据意大利教育部规定,每年大学和研究机构只授予3个国际关系博士学位,至今在意大利获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的人寥寥无几。其国内国际关系专业教科书主要是国际关系主要理论流派的浅显介绍,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等,而对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涉及很少。

    相关热词搜索: 述评 意大利 国际关系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