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术语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时间:2021-01-31 07:56: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术语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既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文化交流的焦点。故而本文结合具体的个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话语、术语的翻译特点、传播途径与意义进行了诠释与说明。因为,翻译是传播与接受的前提;传播途径是实现接受的基础;意义是本次研究的价值。所以,在此选择了这三个具体问题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术语;传播与接受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攀枝花学院教研教改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J1826)的阶段性成果。

    外交话语与术语的传播与接受与其他语言的传播与接受有着不同的特点、途径和意义。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的外交语话与术语的传播与接受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而言,它具有综合性的意义与价值。从语言传播的层面上分析,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与术语的接受与传播研究,它探讨的是一种特色语言现象——外交语言的接受与认可;从应用的角度讲,这样的分析与总结,是在针对特定的语言现象探讨某一类语言的应用特点、途径、意义;从政策的角度上分析,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术语代表着一种国家软实力的实现与构建。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术语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一般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传播与接受的特点、传播的途径以及传播的意义。

    1 外交话语、术语翻译的特点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术语的传播与接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传播与接受与外交环境密切相关,更与这些话语、术语的翻译密切相关。故而,探讨其与接受的问题,必须对其翻译的特点进行总结。这些外交话语、术语翻译的质量决定着它的传播与接受。或者更确切地说,翻译是接受与传播的前提。

    1.1 融入文化交流语境的翻译

    从语言学的层面上讲,外交话语、术语的传播与接受也必然会受到语境的影响。故而,如何把中国特色的外交话语、术语融入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之中,它在翻译的实践中,必须要估计到接受语言的使用环境。即,融入文化交流的大語境是其翻译时必须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外交语言的传播与接受中,它的语境一般是由两国语言因素构成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它一般侧重于目的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在翻译语里,它的语言环境一般是由译语所在语言环境构成的。

    我国的“两会”在英语里被译为(NPC&CPPCC/Two Session;“西部大开发”被译为Western Developmen,“一国两制”译为One Country, Two Systems。仔细分析上述三个有代表性的词语可知,外交术语的翻译只有融入到文化交流的大语境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在Two Session中,“TWO”只是一种数字的表达,究竟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没有在文化交流中对中国的了解,那么译文的使用者是无法知晓其确切含义的。尽管 Session有“会议”的意思,但在这个术语里,它应该指向什么样的会议,还需要译文的读者对中国的“两会”有一个必要的了解。对于后边的几个术语也是一样,如果不了解中国西部在发展落后于东南沿海的事实,那么译文的读者也很难从Western或 Developmen中明确它作为一项国策的战略意义。

    1.2 权威性的翻译

    外交术语的翻译都具有权威性。由于它经常出现于官方媒体中,因此,相关的术语、话语的翻译一经确立就具有了权威性。例如,“四个全面”这样的话语一定要翻译成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而且这种翻译不会因为使用媒体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翻译,更不会因为语言使用者的喜好进行更改。故而使其权威性得到彰显。特别是对于那些出现于主流媒体中的译文,更能因主流媒体的核心作用而使其所用译语的权威性得到强调。例如,我国政府发布的"一带一路"最新英译"Belt and Road"在英美印等国主流英文媒体报道中的应用愈来愈频繁,且有取代其他英译的趋势。[1]

    1.3 多种译法的运用

    外交话语、术语的翻译需要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从方法选择的角度上讲,追根溯源可以发现,指导外交术语翻译的理论具有多样性;从译文的使用程度上看,主流媒体的译语能够逐渐取代媒体的翻译,进而在彰显自己权威性的同时,使译文更加规范化。例如,上边»Belt and Road»取代其他译文的个案就例证了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其他方法对“一带一路”的翻译,那么这种取代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2 外交话语、术语接受与传播的途径

    外交话语、术语的接受与传播的途径表现出如下的特点:

    2.1 多种方法的运用

    外交话语、术语的翻译要求准确、严格,为了不引起译文使用者理解上的歧义。外交文书是外交话语翻译的重要组成,对其外交文书中话语与术语的翻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翻译研究的重点。原文:直接双向、互惠互利、平等协商。(姜球霞.2011)

    译文:The links should be direct and two-way,reciprocal and mutually beneficial,and based on consultation on an equal footing.(姜球霞.2011)

    原文是关于两岸“三通”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相关文献的截取部分。若不结合语境,仅仅把原文四字格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难免会造成曲解。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译文联系“三通”这一背景,增加了”The links" 。[2]

    在引文的这个个案中,为了翻译“直接双向”等词语的意思,译者采取直接意译的方式。在“direct and two-way”中,“direct”是“直接”的意思;“ two-way”是双向的意思。但是当两者彼此的结合时,它却不能通过direct 与 two-way的整合完成对汉语里“直接双向”的意思,故而译者在前边添加了“The links”一词并用它来强调这些外交词汇所产生的背景。从而把一个特定时期的外交语境成功地引入到了语言的使用环境里。

    2.2 焦点参与下的传播

    外交话语、术语的翻译往往都产生于这个词语的诞生之初。故而其传播与接受都呈现出了焦点参与下的一种传播方式。例如,上边提到了“一国两制”诞生于收复香港之初,为了保持收复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故而才有了这个外交术语。所以,无论是传播也好,还是传播后的接受也罢,它都是与各国民众对如何收复香港这一外交焦点联系在一起的。再如,对“一带一路”的翻译也是如此。随着这一国策的提出,多边贸易体系的构建,“一带一路”成为了各国民众了解的焦点。故而在这一国策传播的过程中,“Belt and Road”逐渐被民众所接受。

    2.3 争辩中的接受

    中国特色语,顾名思义,指代源自于中国的语言表达。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国情、政治以及时代发展的影响,应运而生。[3]这也就是说,中国特色语的翻译因为过多地受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然而传播这些外交话语的媒体又具有多样性,故而就有“争辩中的接受”这一特点。这种争辩一般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某术语内涵接受过程中的争辩,另一是对某一术语翻译形式上的争辩。特别是对于后者,这种争辩的意味更为强烈。故有研究者这样描述:英国认可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而美国在认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于经济发展好处的同时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该战略会对地缘政治产生负面影响。[4]

    3 外交话语、术语接受与传播的意义

    外交话语、术语接受与传播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这些话语与术语的传播过程也是一国家对自己国策的宣传过程。故而也就有上边所提及的第二个层面上的争论;在第二个方面,传播与接受中的争论体现在为语言学层面上的意义。即,与外交话语与术语的传播与接受直接对应是一种语言的翻译问题。它涉及到翻译理论、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策略等诸多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外交話语术语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故而在此对外交话语翻译的特点、传播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进行了说明与阐释。

    参考文献

    [1][2]胡开宝,陈超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术语英译在英美印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以“一带一路”英译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8(02):43-50

    [3]郑欢欢.外交文书中的“四字格”翻译.长江丛刊.2018:90

    [4]洪延凌.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中国特色语口译策略——以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5):65-70.

    作者简介

    陈江宏(1976-),女,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在国外 中国 术语 外交 话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