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构建绚丽多彩的黔中文化精神家园

    时间:2021-02-24 07:57: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安顺采访,从市委、市政府大楼8楼鸟瞰安顺城区,远处群山如黛,城区马路纵横交错,一栋栋新建高楼拔地而起。眼前市委大院红花绿树间,不少人在锻炼身体,这里不像机关大院,倒像是一处休闲度假公园。

    我身后是一间偌大的办公室,中间有几排椅子,可以开会。两边是隔开的办公区,安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副主任邓勇和10多位文明办的年轻人在忙碌。这就是成立不久的安顺市“三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指导、强力推进安顺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这是一个年轻的大集体,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岗位,有的同志还是从基层的县、乡抽调上来,工作琐碎而繁忙。但是大家谈到自己感受时,立即充满激情。

    邓勇告诉我,近期他们的工作就是深入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活动,组织文明礼仪展示大赛、主题征文比赛、主题绘画比赛、有奖知识竞赛、十大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从机关、政务窗口、师生、家庭、社区、企业、商家、村民、公交客运行业、旅游服务行业等10个层面掀起学礼仪的热潮。

    安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晓曼告诉记者,近年来,安顺从提高公民文明素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角度,从各行各业、各个文化层面入手,对市民持续注入精神力量。使文明之风吹遍各行各业、感染各类人群,为此,安顺市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在谈到在帮助青少年成长问题时,曾经当过安顺民族师范学校的杨晓曼对此感受颇深。

    她说:“我们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立足于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树先进典型、倡伟大精神,关心、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远离安顺的紫云县倡议全县干部开展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为宗旨的“父爱·母爱”认养救助孤苦儿童活动,全县干部职工和中小学教师都积极参与活动,让全县2000余名农村贫困孤苦儿童都有了“干爹”、“干妈”,让孩子们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生活水准有了提高、行为习惯有了优化。围绕素质教育树先进典型。

    安顺市第八小学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了文明章、保健章、读书章、学习章等12枚奖章,将争奖章活动引进课堂,拓展到演讲、诗歌、传唱优秀童谣、感恩教育、科技小制作、才艺展示等主题活动中,引导少年儿童在技能上有提高、在情感中有触动、在内心里有收获。

    安顺实验学校8岁女孩王佳,长达8年时间默默无闻地照顾着一个身患残疾的同学,这份坚持、这股勇气、这种精神,感染着、汇聚成一个爱心团队,一场爱心接力在这个女孩和爱心团队的坚持下继续着。在先进典型的强大引领下,安顺市未成年人的精神高地正在有序构筑中。

    2012年2月,安顺市荣获第三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杨晓曼如数家珍地说,安顺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相继推出了舞台剧《屯堡的传说》、电视剧《大明军电》、大型歌舞剧《亚鲁王》、小说《非爱》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出版了《市景流光》、《屯堡魅影》、《风物安顺》、《赏石安顺》等一批文化旅游丛书和书籍,举办了孔子文化节、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屯堡三大赛”等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层面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以上活动的浸润和熏陶中,安顺市正潜移默化地构筑起广大市民的精神高地。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围绕提升文化体制改革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文化艺术工作水平,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安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旅游文化品牌、地质文化和奇石文化品牌、古人类文化品牌、多元特色文化品牌、民族民间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品牌、人文文化品牌。着力打造廉政文化、军队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行业文化精品;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工程,重点推进省、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推动黔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杨晓曼告诉我,近年来,安顺大力推行群众“双阅读”活动。阅读,是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阅读,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长,阅读史就是人生成长的心灵史。引导阅读过程,就是以文化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是真正培养栋梁之才的千秋伟业,同时也是文化惠民工程。这些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可去市文联采访。

    我见到姚秀英是在她那间办公室里,这位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文联主席刚刚才参加一个会议,匆匆赶回来。

    今年4月,安顺市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在西秀区举办了2012年世界阅读日暨安顺市乡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安顺文艺志愿者惠民活动是以交流阅读为主题的讲座开始,逐渐发展壮大为社区阅读、乡村阅读、城市家长陪伴孩子阅读、文艺志愿者和留守儿童工作阅读的模式展开。在安顺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市作家协会会员以及其他文艺家协会会员参加了文艺志愿者活动。

    姚秀英开朗、健谈,说到这些时,她充满一个女作家的激情。她送我一本书,虽然薄,却重如千斤。这本书名叫《留守儿童家书》,源自于“留守儿童给爸爸妈妈一封信”征文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家书”1860“封”,书中收录的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几十张照片,100多封书信。书信抬头的“爸爸”或“妈妈”,仿佛自己朝思暮想的父母就坐在他们身边,眯着眼看着他们在白纸上写下歪歪扭扭的字迹。满纸蝌蚪似的字体中只有两个词:“想念”、“回家”。

    翻开书本,内心总被温暖与辛酸煎熬着。一页,大幅照片上,“留守儿童”争着抢着看相机里自己的模样,纯真灿烂的笑容温暖人心;一页,白纸黑字,寥寥百字,却是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一笔一划刻下的深埋在笑脸背后的内心酸楚与苦苦期盼。书页上,每封信下方都有父母为他们取的、寄寓美好的名字;书页外,他们却只有一个统一的、孤独的身份——“留守儿童”。

    这项活动于2006年发起,由家长陪伴孩子阅读,老师陪伴学生阅读,文艺工作者陪伴留守儿童阅读,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几年内,参加阅读活动的家庭达到2000户,50万人次。

    姚秀英告诉我,阅读活动以零经费的方式进行,文联旨在引领志愿服务的文化高度,教师旨在增加文艺书籍阅读宽度,媒体旨在推介文艺志愿者的品牌力度,志愿者服务是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文艺惠民的推手。志愿者由基层教师150人,机关干部20人,文艺工作者100人等构成,他们是活动成功的核心力量。其中通过文联组织文艺家以志愿服务方式走近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陪伴留守儿童成为最大的亮点。

    活动的举办解决了阅读需要引导和交流的问题。基层的老师利用闲暇时间陪伴留守儿童阅读,并为孩子做打字员、传递员,将读后感传到阅读活动办公室。2008年世界阅读日时,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对文艺志愿者进行了报道,感动了很多人,同时也鼓舞了更多人参与到“双阅读”活动中。安顺市还有几家民营书店也参加到活动志愿者行列,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图书作为奖品。

    阅读图书包含励志、趣味、知识类,很多留守儿童和社区贫困家庭孩子在文艺家们陪同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安慰,对生活、生命、生产的感悟也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也为文艺家们深入生活提供了平台。中央文明网专门对安顺开展的阅读活动进行报道。

    “留守儿童需要人们更多的关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姚秀英和几位贵州的女代表振臂高呼。她带来了“关于注重人的全面需求,为5000万留守儿童设置快乐成长保障机制的建议”的提案。

    姚晓英认为,外出务工人员之于所谋生的城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要素之一,他们在城市里颠簸谋生,也需要有亲情,更需要被关爱。而留守的儿童被丢给了年迈的父母,不仅给老人增添了负担,一年与父母见不上一次面,生生的离别极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最重要的是,孩子一定需要有人陪伴成长,随时需要被关爱,有人慰藉。

    目前,此项活动已引起香港、台湾等慈善机构及国内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并已初步搭建起一个跨地区、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平台。

    时逢“七一”,记者来到安顺城中的王若飞故居,这座古旧的院落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出生和居住过的地方。故居临街,始建于清代,四合院院内铺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坛、鱼池等,房屋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

    故居现存部份家具实物及王若飞青少年时期在日本、法国留学时进行革命活动资料,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工作时的照片、通讯手迹,重庆谈判时所穿衣物,遇难后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悼词,部份国民党要员、爱国将领、民主党派知名人士题词、挽联及有关王若飞的书籍、出版物等。

    肃静的故居内,一队队新、老党员伫立在王若飞塑像前,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言。一脸稚气的小学生们在王若飞照片前驻足,听讲解员讲述烈士当年的故事。

    安顺城中的文庙颇负盛名,又名“府学宫”,供奉着孔子。占地约800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庄严典雅的古建筑群。文庙最有特色的就是大殿前的石柱,两条石龙宛如从天而降,龙身时隐时现,龙首遥相呼应,栩栩如生。它们与大成门外的另两根石龙柱,同被称为“文庙四大石雕瑰宝”。

    夜幕四垂,天高地阔,我和邓勇等几个朋友在安顺文庙的庭院里品茶,话题依然是安顺大力构建绚丽多彩的黔中文化精神家园,也谈论着安顺的历史和明天。

    相关热词搜索: 绚丽多彩 中文化 精神家园 构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