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初探宝鸡剪纸的民俗文化功能

    时间:2021-03-26 08:00: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剪纸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民间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典型式样, 也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厚、民俗结构完整的文化艺术形式。文章 对宝鸡民间剪纸进行研究, 探寻其形成流变历史、 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有助于丰富民俗文化活动,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剪纸;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33-02

    陕西宝鸡是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是全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资源之一的宝鸡民间剪纸,也一样久负盛名。而剪纸这一民间美术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 它的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造型特征最强烈。已成为宝鸡地区一项重要的文化习俗,也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厚、民俗结构完整的文化艺术形式。

    一、宝鸡剪纸的文化渊源

    宝鸡地处八百里秦川之关中西端,东连中原,西接甘肃,南通巴蜀,靠近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的连接地带,处在不同经济形态文明的交汇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宝鸡民间很早就有周成王剪玉圭的传说。周成王年幼时与叔虞玩耍,将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形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当作你的封地。”史佚因此请求成王册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史佚说:“天子无戏言,你说了就要履行。”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国旧地,这就是成语“桐叶封弟”的典故。以西周成王“剪叶”的故事看,剪纸之前的树叶、布帛等剪铰艺术可能很普遍了。有关资料记载,文物工作者已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陵墓里,发现有异常小巧的用金箔剪成的虎、象、怪兽、鸟和云纹图案。宝鸡属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时至今日民间仍广泛使用银箔剪纸、装饰面花礼馍、蜡烛、亭子、花帐等。并且,宝鸡的考古工作者在唐墓中发现了不少保存完好的剪纸作品。

    正是基于这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积淀,宝鸡剪纸作为陕西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作为宝鸡民俗生活一种的剪纸,亦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宝鸡民间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像用于婚育的剪纸图案主要有龙凤呈祥、金瓜石榴、榴莲生菊、麒麟送子等,新婚洞房被人们十分讲究的贴满这样的喜花剪纸图案。关中地区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发祥地,以秦腔为主体的关中戏曲文化特色鲜明,宝鸡戏曲剪纸的盛行,正是扎根于当地的戏曲文化。其戏曲剪纸名目繁多,人文内涵丰厚,特别是窗花的主要题材源于戏曲,同时又是戏曲表演的再创造。

    二、宝鸡剪纸的民俗文化符号

    剪纸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宝鸡剪纸之所以能够从古到今流传,而延续不断的主要原因,除了它赖以产生的基础文化架构即农耕社会结构,以及特定空间参照即地理环境分野这两个重要的依据条件外,还有一个显见也是最直接的生存条件,就是民俗生活。民俗是产生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具有世代相习特性的传统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模式化了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的规范体系。民俗是民族心理的外部表现,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成为代代相承的民众惯习。

    多元民俗生活是剪纸生存的文化机体,如同其他民间文化一样,剪纸本身就孳生于一定民俗文化机体,是在民俗机体上直接萌生、蔓延和汲取营养而获得传承不息的。多元形态的民俗生活构成了剪纸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剪纸是与民俗生活“骨肉相连”、“相依为命”的。如四季节令、人生礼俗、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刺绣花样、美化环境等,样样都离不开剪纸。它不仅能给民众带来美的精神享受,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宝鸡民众大量剪、刻、贴、挂各式彩色图案窗花、炕围花、团花、粮屯花等等,是民间节日剪纸的高潮所在。几乎所有的祭祀、敬奉、祈祷、祝愿剪纸都是围绕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主题展示。人生礼俗中的四大环节,即诞生、婚嫁、祝寿、丧葬,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婚嫁民俗更是人生礼俗中的至关要紧的一环。宝鸡城乡婚俗过程中的窗花、顶棚花、炕围花等等洞房装饰剪纸,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以静态喜庆色彩、平面造像方式配合鼓乐、鞭炮与嬉笑哄闹声,营造出一种热闹、欢乐而隆重的婚礼气氛。作为婚姻礼俗中的剪纸,主要形式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二龙戏珠、凤戏牡丹、白头偕老、麒麟送子、葫芦生子、扣碗和合等等。其主题内涵都是追求幸福吉祥、婚姻美满、和和美美、人丁兴旺等。除婚嫁礼俗外,宝鸡诞生礼俗还讲究在产妇门上贴一个红色葫芦剪纸,报喜、祈福;贴红剪纸鞋样、红十字、红色老虎起避邪、镇妖之功用。在宝鸡民间丧祭剪纸中,对“纸活”使用最为普遍。主要是以制作纸扎、挽花、献祭、铭旌、挂帘、筒纸等为主,清明节在墓地悬挂五色剪纸、十月一焚烧剪纸衣服等习俗。以剪纸来祭祀祖先,祭奠亡灵,是生者表达对死者深切的悼念之情和发自肺腑的人文关怀。

    除了逢年过节家庭装饰要用到剪纸,还有用剪纸招魂、送穷、扫晴、燎疳等俗用。在乡里乡村的庙会、集会等相关的祭祀活动中也少不了剪纸的装饰和点缀。宝鸡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三、宝鸡剪纸的民俗文化社会功能

    剪纸民俗文化内涵的变迁, 离不开当时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程度地承载着礼神敬祖、趋吉避凶等功能。并在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汲取灵秀与生命之气,在古朴的民间传播生存。

    (一)宗教心理调适功能

    宝鸡剪纸,在宗教信仰、巫术思想的影响之下,经常出现在各种宗教仪式或具有某些宗教特性的信仰民俗活动场合,有着较为明显的辟邪镶灾和心理调适功能。在民众看来,剪纸中一些样式不仅可以“通神”,具有“神性”, 而且“神力”无比。与人的生死关系密切的灵魂观念,是剪纸生成的宗教文化根源之一。比如宝鸡市千阳县的“送病娃娃”,手里拿着“桃榴三桂”,桃为长寿,榴为多子,桂为富贵,意味着死者鬼魂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把亲人的灵魂领走,故亲人不是请抓髻娃娃去驱鬼,而是送去“桃榴三桂”祭献亲人灵魂,请他保佑平安。民间剪纸招魂,大都是由于突发性的或疑难性的疾病缠身、受到意外惊吓而“魂不附体”或“丧魂落魄”,需要借助象征灵魂所在的剪纸娃娃来引魂归窍。也就是说, 在个人方面,宗教信仰可以增加自信,能在知识 、理性和科学无所用武之地时,给人以心理调适和抚慰。在社会方面,它是一种组织的力量,把社会生活引入规律与秩序。这种仪式所隐藏的纳祥免灾的民间信仰意识,是宗教信仰的一种间接显现,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民间剪纸具有凝聚群众信仰心理和精神的功能。

    (二)装饰审美功能

    作为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剪纸的诞生、繁衍,其首要的目的和功能并不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是为满足民众的“信仰”需求而产生,但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也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因为,在民间岁时节日里的住居装饰离不开剪纸。每当举行婚丧嫁娶、庆诞贺寿、迎年过节、祭祖祀神、招魂送病、驱邪除秽等重要活动,都要用大红大黄纸张剪刻各式各样图案纹样来装饰环境、营造氛围、描绘万象、展示心灵,表达对人生未来的美好祈愿和祝福。一张剪纸无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创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丰富的感情,且这些剪纸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厚, 件件作品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审美要求, 能给广大民众以强烈的审美愉悦。不论是花草、器物, 还是动物、人物, 都追求造型优美,剪刻精细,色彩艳丽,外简内繁, 有势有韵,繁简相宜 ,虚实相生,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融形、神、意、趣于一体。以巧妙的展示、丰富的内容和塑造鲜活饱满的画面摄人魂魄,充盈着撩人心目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美感。

    (三)教育教化功能

    一切艺术都包含着娱乐与教化的功能。剪纸也如此,张张剪纸,如同打开的画册,是教给人们关键是孩子知识的启蒙课本。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著名人物等,给大人小孩的心灵以直观形象、最初始的启迪。对于爱唱爱看秦腔戏的宝鸡农民来说,窗花是凝固在窗户上的戏曲演出,而这演出一旦从戏楼上搬到炕头前的窗户上,戏迷们便日日都有了好戏看。尤其是戏曲窗花渗透着较为强烈的教化意识。除了一些封建伦理道德如忠孝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社会规范的教导,如为人处世、结交朋友等。戏曲窗花既适从于民居的装饰意趣,又是戏曲舞台的一种延续。每家每户贴的内容、题材都不一样,有的还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和时代风尚,剪一些爱国、爱党、计划生育、科学种田等内容。剪纸也充当了政策的“喉舌”。鲜艳夺目的窗花等剪纸样式,既给家庭带来欢乐和喜庆,又便于对子孙传授传统文化和各方面的知识,如历史知识、生产生活知识、为人处世知识等等。这种简便直观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四、结语

    总之,宝鸡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其生命力就在于它给予了人们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寄托了劳动者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和价值愿望。剪纸作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民间剪纸作为非物质遗产 申报不是终极目的,其传承与保护,主要依赖于民俗文化空间的存在与实现。对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双重因素的传统民俗文化空间的关注,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的重要基础。我们不应该忽视民间剪纸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其在人的生存心理反映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价值。因此 ,应大力增强全民保护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真正重视民间剪纸 、重视那些和人民大众生活联系最广泛 ,最具文化普遍性、最具群体情感象征的活态文化遗产 。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贺欣.周至剪纸 [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王炳智.宝鸡剪纸的民俗文化解析[N].文化艺术报,2012-08-29(17).

    相关热词搜索: 宝鸡 剪纸 初探 民俗文化 功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