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从女娲神话看亲情剧中女性的审美心理

    时间:2021-03-26 08:03: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女娲神话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向世人展示的女性形象是人们对女性最原始的认识.亲情电视剧恰以女性为主,掺杂着灾难、窘迫、犯罪、叛逆、误会、委屈等一系列遭遇元素,但是主人公的坚韧、顽强、自立、善良等品质将困难一一破除,这些和神话中的女娲形象大体一致。

    【关键词】女娲 女性形象 审美心理 亲情剧

    一、女娲神话中的女性审美心理

    女娲是我国流传时间久远、流传范围广泛的著名神话人物,是华夏民族尊崇的“大母神”①。关于她有许多神话故事(本文例举三个典型故事),体现出从古至今人们对女性形象的美好向往。

    1、“抟土造人”

    对于这一神话不同的著作有不同的记载。《淮南子·说林训》记载:“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②。意思是黄帝分辨男性和女性,上骈之神生耳目,桑林之神生手臂,造人过程中,女娲有化育之工。东汉《风通义俗》如是说:“诉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造人,剧务,力不暇接,乃以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则故事表现出女娲两种形象:一是创造者的形象。这在一些文学著作中,大家族的女性长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像《红楼梦》中的贾母,《岳飞传》中的佘赛花等都是家族中对开枝散叶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当然这也是作为大家族女性长辈受到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无私奉献、辛勤劳碌的形象,这在无数母亲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2、“炼石补天”

    传说生命形成以前,天地混沌,烈火不灭,水患不消,猛兽不断。于是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砍掉鳌足支撑四方,杀掉黑龙救济冀州,才形成现在天圆地方,平安祥和的气象,故事体现了女娲整理乾坤、惩恶扬善、关心人民疾苦的英雄形象。

    3、“制作笙簧”

    女娲制作笙簧,奏出美妙的歌声,使人能乐在其中,灵魂得到净化,传达出和谐、和合的精神。这一故事中的女娲是文化引导者的形象。她不仅给了人类肉体,还赋予他们以精神和灵魂,引导他们在思想和道德上走向升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两个故事在传统叙事中长时间地被赋予正面价值,而从其中就可以若隐若现地看出作为文化引导者形象出现的女娲神话原型③。

    以上三个故事,一个是人类起源神话,女娲是创造者;一个是救世故事,女娲是照看者;一个是通过笙簧,以“音乐”为介质,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保持和谐、平衡。这三个故事事实上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创世神话。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承担着整理乾坤、维系和谐、建立价值的使命。

    如果将这一创世神话映射到家庭当中,恰好和我们的家庭生活吻合:女性生儿育女,哺育孩子长大成人,为子女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并且教育孩子与他人以及所处的环境和谐相处。所以所描述的女性实际上是以母亲形象出现并显示其意义的。

    二、亲情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女娲印记

    1、亲情电视剧的特点

    (1)平民精神的抒写——彰显人文关怀。马斯洛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④。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它是最高级的需求,也最能体现真、善、美的人类本性和最终目标。从个人来说,大家渴望安全,能够互相依赖。亲情剧的出现填充了人们对于亲情的渴望,它贴近人们的内心情感,人们通过融入其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和遗失了很久的人间真情,得到了社会竞争所无法给予的情感的慰藉,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

    有人将亲情剧称作“平民的传记”,它用朴实的风格、舒缓的节奏来表现普通百姓的人生、日常的体验、日常的欢乐和痛苦,体现了一种平民化的创作态度,一种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

    (2)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反映伦理美和亲情美。从亲情电视剧不难看出,每一部电视剧中的主人公都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不同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异于常人的困难,但是不管困难多大,主人公都是以隐忍的态度、宽容的心理、坚强的行为化解。伦理和亲情的渗透和贯穿使亲情剧有了生命和灵魂,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召唤结构,使中国观众得到愉悦的审美满足。

    (3)平民生活中的理想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大姐》的片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就是一个外延上的象征代码,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又负载着弟妹的责任,是中国千万个大姐朴实、宽容、忍让等等高尚品质的代言人。当亲情剧中的人物品质得到广泛传播时,人们往往会越来越倾向于接受他们,从而形成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

    (4)苦难叙事——情节的类型化。亲情剧中的主人公无一不是遭遇痛苦的经历,这种经历又是寻常很难遇到的事情,用过多的苦难叙事模式去描述非正常家庭。苦难叙述作为大众文本的类型化特征的确吸引了收视群体,但却是一种听命于市场而采用的一种营销手段,这种千篇一律的方式应该得到改正。

    2、亲情电视剧的主导受众——女性

    在许多社区中,个人看电视最常见的情境就是家庭⑤。而在家庭成员中包括妻子、丈夫、孩子、父母。性别的差异造成女性偏好虚构的节目、爱情剧,关注当地新闻胜过关心国家大事,男性则偏好时事节目、体育节目、现实主义的剧目⑥。

    亲情剧作为电视剧比较热门的题材,加上它本身具有温馨、细腻的感情,符合女性对于感情生活的期待,再加上女性也较容易被亲情剧中的情节所吸引,所以她们是亲情电视剧的主要受众。

    3、亲情电视剧中的四种“母性”

    亲情电视剧一直是热播电视剧门类中的主流题材,现以《母亲》、《妻子》、《婆婆》和《大姐》这四部亲情剧为例,它们基本概括了当代女性的角色与作用,体现了她们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婆婆》是一部关乎家庭伦理的亲情电视剧。讲述婆媳关系,故事延伸向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多种阶层的生存状态。婆婆处在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的支柱地位,在实际家庭关系中,是忍辱负重的帮助家里每一位成员的角色。婆婆这一家庭女性亲情符号,在处理两重婆媳关系中,完成了对“符号”温暖家人,感化家人,无私无我的所知意义⑦。从观众的阐述中,能读出的关键词是:完美婆婆、温馨亲情,将婆婆这一角色带给大家的审美效果体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的故事结构:一个母亲和4个孩子坚强生活的故事。当然,不幸、灾祸、复仇、恋爱、不成功的爱情、嫉妒、莽撞等一系列境遇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这部剧所要表达的感情是纯粹的母爱,是母亲对子女延绵不绝的爱意,剧中的母亲聪明、能干、厉害、坚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无数母亲特质的代名词,符合大家对“母亲”这样的女性的审美期待。

    《妻子》的境遇要素有:恋爱被阻、误会、磨合、冒险、不幸。妻子要面对的不仅是丈夫,更有婆婆、妹妹等家庭成员,在时代变迁中,妻子逐渐成为了丈夫一家的经济和精神支柱。在这部剧中,妻子的角色不同于母亲,在家庭矛盾的冲突中完成了现代女性宽容而有主见,善良而有原则的审美变化。

    《大姐》的主人公是在父母双亡的家庭中,毅然承担起照顾兄弟姐妹的任务,不管困难多少,都不曾对生活有丝毫放弃。这也符合传统家庭观念中,长女为母的“大姐”的符号意义。

    这些剧中的主人公都通过付出和牺牲负起家庭生存重任,“母亲式作为”将简单的人生哲理贯穿全剧,在家庭琐事中展示人们(尤其是女人)基本的做人原则。

    4、亲情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在传播中的女娲印记

    以上4部电视剧中的女性与女娲在品质与精神方面十分相似。作为创造之神,女娲的角色相当于亲情剧中的母亲,女娲为了百姓出生入死、敢于承担与牺牲的无私精神在亲情剧的女性身上都得到体现;女娲不仅创造生命,为人民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通过制作笙簧,陶冶大家的情趣,教育大家与人为善、和谐相处,提高精神层次和格调品位。这些品质恰似亲情剧中的女性承担的生儿育女,并为其创造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的责任,无论是女娲神话,还是亲情剧它们所展示的女性审美心理大致相同。

    5、女性审美心理的传播

    从心理学角度,“偶像效应”是赢得宣传效果的一种社会心态的反映⑧。亲情剧的热播,必然会引起广大女性将剧中美好女性当做模范,模仿其行为,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这对价值观、世界观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宣传都是正面的,许多凶杀、低俗电视剧及网站会引发人们不自觉的模仿犯罪行为,这种负面宣传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自身需要自律以外,传媒机构的约束将成为有效手段。

    结语

    女娲神话原型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特征及文化心态在延绵数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女性经验认识,并最终化为一种强大的心理潜能,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对亲情剧中女性价值和精神的颂扬,既是强烈的生存愿望的体现,也是渴望拯救与庇护的体现。女娲神话中“大母神”原型以各种符号现身于现实的女性中。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对生存的焦虑和价值的寻求显得十分迫切和普遍。在这种条件下,亲情剧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母性形象,而对母性形象的描述从内涵上看则与女娲神话原型正好重叠,其女性审美要求也和女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①②③思屈:《传媒产业化时代的审美心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④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⑤⑥L.van Zoonenn:《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⑦⑧刘京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均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 女娲 剧中 审美 亲情 神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