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西龙文化差异及产生原因探析

    时间:2021-03-26 08:03: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通过对比分析中西龙文化差异,窥一斑而见全豹,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交际价值,这对我们的日常交际、语言研究、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龙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自觉论

    中图分类号:G03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中西方龙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剖析,一方面使西方朋友能够全面的了解中国龙文化,而不失偏颇,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激发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自醒、自信意识,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在中西方合作交流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中西龙文化的差异

    1、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流长。可以说,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在中国文化中的龙,往往指的是一种能够升云起雨,神秘莫测的神兽。汉代学者王充指出,龙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三部分长度都相等.在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未升天者为蟠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好斗者为蜥龙。

    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龙的载述。《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既反映出龙的威慑性;也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利用人们的恐惧和崇拜心理,对龙和帝王的神化。又把原生态神话与现实结合起来,构成新的次生态神话。唐代以后,龙的神话与小说结合形成神话小说,龙的观念又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和民俗文化场渗透,如唐朝李威的小说《柳毅》中柳毅为龙女传书,根据这个故事,又演化出唐末的《灵应传》

    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又演变出:孙悟空大闹东海,龙王敖广被迫献出定海神珍(如意金箍棒),《封神演义》又提到哪吒闹海,打死小龙王敖炳,抽出龙筋作腰带;大败老龙王敖光,拔其龙鳞。

    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如果没有了龙,中国的文化传统,包括建筑、服饰、喜庆节日、饮食、民俗乃至语言文字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2、西方龙文化

    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被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是邪恶和暴力的标志。圣经的《启示录》中的龙是魔鬼撒旦的化身。长相凶狠的龙也被古代西方人用在盾牌,军旗和徽章上,用以起到阻吓敌人的作用。所以龙在西方也是战争的象征。也正因为如此,西方神话故事中有许多英雄斩杀恶龙的情节,龙成为勇士扬名的牺牲品。

    三、中西龙文化认知差异产生原因

    1、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般认为,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诞生在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的地中海北岸地区,那里遍地丘陵,土地贫瘠,气候多变,物产稀缺,与华夏文明诞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去甚远。在相对恶劣的农耕条件下,西方人的祖先把目光投向了大海,这就注定了他们成为海洋民族。而由于航行过程中往往会遇上蛇,蜥蜴,鳄鱼,甚至是鲨鱼,大王乌贼之类猛兽,就形成了以这些猛兽为模板的龙的邪恶形象。

    对比也可以知道,中西方的龙的形象差距是很大的。由于中国人属于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对水的需求往往是现实考虑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入中国所谓护法八外道(就是天龙八部)中的龙众(其实是蟒蛇)有主水的职能,就迅速的与中国原有的龙崇拜结合,取代原有的河伯,水师等神祗,成为唯一的主水神祗,受到中国人崇拜,而中国皇权的建立与治水密不可分(大禹治水),龙也就成为了皇权守护者。

    2、受神话传说的影响。

    在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美索不达米亚史诗Enuma Elish中.所以,在西方,龙是贬义词,是罪恶、怪兽、恶魔的象征。这使中国龙被翻译成“dragon”传入西方后,自然而然的受到一定的抵触。我们只有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并把我国的龙文化不遗余力的宣扬到国外去,而不是让不懂中国文化的人歪曲我们的形象。

    中国龙的正式形成,大概开始于夏禹时期,禹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后,以蛇结合其他部族的图腾而创造了龙。龙是适应国家的出现而被造就的。《山海经》中各式各样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龙身。以它作为龙的主体,这种民族大融合的标志,能得到炎黄后裔南北各民族的认同,即使被兼并者也愿意接受。龙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树立了它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权威地位。

    四、结束语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中西龙文化差异,窥一斑而见全豹,使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了解和研究中国龙文化,同时促使国人不断提高文化自觉、自醒和自信意识,这不仅对我们的日常交际和语言研究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也将有助于缩短国家之间的距离,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2]《龙之殇——中华文化的尴尬与嬗变(前言)》李涛2006.

    [3]庞进.中国龙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4]刘晓新.中西方的文化龙[J].世纪桥,2007(1):63.

    [5]龙文化百科名片http://baike.baidu.com/view/113827.htm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中西 交际 视野 跨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