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教育即灵魂护佑

    时间:2021-03-26 08:14: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古典教育中,教育的基本价值乃阻止受教育者的灵魂受到戕害。在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篇,苏格拉底通过与希珀克拉底进行“预备性对话”,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双重无知”,然后由“学”联系到“教”,进而认识智术师的“双重无知”,最后认识教育的性质:教育乃灵魂托付的冒险行为。在“主体性对话”中,通过揭露普罗塔戈拉智慧的虚假性,最终使希珀克拉底放弃了求学于智术师的打算。通过运用隐藏技艺对普罗塔戈拉进行批评与教育从而也护佑其灵魂免受伤害。通过对学生与老师的“双重教育”,最终展现了教育的基础性内涵:对灵魂的护佑。

    关键词:普罗塔戈拉;教育;灵魂;护佑;德性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4-0055-07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教人知识,使人正义、优雅,过美善生活 [1 ]。然而从消极意义上讲,其基本价值是要护佑受教育者的灵魂免受“恶”的伤害。在古希腊雅典,当诸多向学青年热衷于追求政治荣誉的时候,普罗塔戈拉(Protagoras)声称自己能够教授政治术或德性,从而助长了这种狂热。而苏格拉底告诫说,求学是一场冒险的行动,教诲青年冷静地“认识自己”、“认识老师”——认识自己与老师的“双重无知”,最终使其灵魂得到护佑。这是柏拉图的对话录《普罗塔戈拉》的主旨。上半场对话(310a-333b)主要护佑和教育希珀克拉底(Hippocrates) [2 ]。下半场对话(338e-361d)主要是为了教育普罗塔戈拉。对话结束后,希珀克拉底放弃求学于普罗塔戈拉的计划,也打消了想成为重要人物的政治野心。苏格拉底指出,如果不认识人性的自然,不对教育的本质有认识,就不可能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成为一个有德性、对城邦有益、使自己光荣的人。如果受教育者对自己和老师缺乏认知,将无法避免其对自己灵魂带来的伤害。对灵魂的护佑虽然不是直接让受教育者的灵魂得到涵养与完善,却间接地为其健康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一、教育乃灵魂托付之事

    教育不是注入式地把知识放入缺乏知识的头脑中 [3 ],而是灵魂与灵魂的互动。受教育者融入一个教育活动,就是把灵魂托付给了老师。由此,若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心性无知,则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最终可能追逐时髦而从众;若受教育者对教师无知,求学则很可能成为一件灵魂冒险之事。

    1. 求学即冒险

    苏格拉底一贯批评那些以为有财富就可以不受教育的人,曾说:“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什么是有益的和什么是有害的事情。” [4 ]希珀克拉底显然不认为有钱就等于有知识和德性,但他年轻而冲动(310d),以为花钱就可以学到知识,并“欲求成为城邦中数得着的人物”(316c)。希珀克拉底于奴隶逃跑而不顾(310c),要求苏格拉底带他去求学于普罗塔戈拉。在苏格拉底看来,希珀克拉底涉世未深,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老师,更不了解教育与政治,对有益与有害事情无分辨能力,对世间的“病毒”毫无抵抗力。因此,在向别人求学之前,苏格拉底需要提前跟他“聊聊”,引导他认识自己和老师(311b),思考教育与政治的性质,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建立起自身基本的防御系统。

    当苏格拉底得知希珀克拉底鲁莽地要向一个陌生人求学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批评,也没有粗暴地制止,而是顺水推舟地带他去见了普罗塔戈拉。但是在去之前,他对这位青年给予了基本的警告,同时也是教育和训练他。因此,在《普罗塔戈拉》中就有了“预备性对话”①(310a-314c)。苏格拉底借用医生和雕刻家的例子(311b5-311c5),引导希珀克拉底思考:如果自己求学于普罗塔戈拉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希珀克拉底意识到,跟着智术师学习将会成为智术师 [5 ]时,开始“脸红”(312a)。因为在当时,智术师毕竟拥有不好的名声。连卡利阿斯家的看门人(门房)都相当蔑视智术师(314d) [6 ]。苏格拉底就是要让希珀克拉底知耻而后勇。

    虽说苏格拉底答应希珀克拉底带他去求学于普罗塔戈拉,但在后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希珀克拉底与普罗塔戈拉在交谈,而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希珀克拉底目睹对话的整个过程,让他明白,向普罗塔戈拉学习是一件事关自己灵魂好坏的十分“冒险”(314a)的事情。这种风险比买错了食物更大。因为食物买回家之后好歹还有机会去检验其是否有益于身体。而求学就是“押上自己的灵魂”(313a),精神食粮会立即灌入人的灵魂。若运气好则受益,若不幸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苏格拉底向希珀克拉底表明,人往往关心的是自己的身体,当要把身体托付给别人时,还会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叫过來征求意见。然而人们却往往忽视对自己灵魂的关爱与护佑。求学于人既把自己灵魂托付给别人,却又不跟长辈商量风险(313c5-314c)②。因此,在求学于普罗塔戈拉之前,苏格拉底试图告诫希珀克拉底:教育有风险,求学需谨慎。

    2. 教育即灵魂托付

    告诫希珀克拉底“求学即冒险”,是为了给他的求学冲动降温。希珀克拉底对知识确实有爱欲,然而冲动是一种血气或激情。苏格拉底试图让希珀克拉底的激情与欲望置于理性主宰之下。降温是为了让其回归理性,回到事情(教育)本身。克服冲动是为接下来探寻“教育是什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只有对教育的本质或性质有认知,才有可能获得判断有益与有害事情的能力。因此,苏格拉底有必要引导希珀克拉底思考“教育是什么”或“教育意味着什么”的问题。

    苏格拉底解答教育的性质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给出教育的定义,而是先引导希珀克拉底环环相扣地给出关于“智术师”的两个定义:一是“智术师就是对智慧的东西有智慧”(312c5);二是智术师“对在造就人在言说方面厉害有知识”(312d5)。通过问答法,最后苏格拉底毫不客气地指出,智术师“是某个贩卖养育灵魂的东西的大贩或小贩”(313c),即智术师是贩卖关于灵魂知识的二道贩子(商贩) [7 ]。这些贩子自己根本不懂自己所贩卖的知识的好坏,即“并不知道自己带来的贩运品对身体有益还是糟糕”(313d)。智术师却又一个劲地夸赞自己贩卖的知识。面对这样的贩卖灵魂精神食粮的智术师,只有“灵魂的医生”(313d)才有能力辨别或识破。就像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生才有能力检验药贩子的药物是否能治病一样。苏格拉底警告说,如果像希珀克拉底这样的外行遇到智术师,那么必然会被花言巧语所迷惑,从而其灵魂被拐,最终深受其害。苏格拉底通过对智术师教育行为性质的界定,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教育效果,既强化了“求学即冒险”的观点,又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不是简单的注入式行为,而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灵魂托付”(312c)。

    相关热词搜索: 护佑 灵魂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