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1-04-09 07:59: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作者首先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并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困境进行详细分析。之后,针对教学现状提出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相关课程知识点精讲、重点突出系统分析与设计环节的教学、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教学环节的支撑作用、多课程有效融合,并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等。最后,对新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多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t present, some problems are existed in teaching proces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Firstly, teaching goal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some teaching difficulties are analyzed carefully. Secondly, this paper proposes reforms and implementation plans about teaching methods. Some methods are made including introductions in detail of knowledge points related courses, focused analysis and design aspects of teaching, emphasis on the supporting role of practice of teaching on the work to theory of teaching, multi-course effective integration and further improvements on the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Finally, the results about new teach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eaching dilemma;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teaching; merging related courses

    放眼当代社会,早已到达经济信息化、市场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竞争白热化的进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项目负责人都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和行业的宏观决策水平、提高企业和项目的管理水平已是大家的共识[1]。因此,国内外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这一课程[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及通信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输出的系统,向各级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3]。

    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跨度大、理论要求高、实践性强,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有较高的要求[4]。近几年来,由于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理论,内容、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使该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5]。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容多以静态方式呈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率低下[4]。因此,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对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研究出符合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方法就显得极为迫切,且重要。

    1《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天津学院机械工程系下设两个专业,即物流工程和工业工程。在《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对两个专业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教学重点不但要求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6];而且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完成中等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因此,其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工具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评价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相关信息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对企业进行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能力。

    2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近年来从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工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现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下面根据笔者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2.1相关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天津学院在安排《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已经安排了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基础、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这些都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由于先修课程都零散的分布于各学期,同时加之其他课程的教师可能也未给学生明确其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导致学生未能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故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时,前期相关课程的知识未成体系,不能有效支撑该环节课程的学习。为此,在该课程的学习时,有必要对前面的某些知识点加以回顾和讲解。

    2.2重视编程,轻视系统分析与设计。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时候,狭义地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编程,因此,认为只要程序开发工具应用熟练就可以,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环节,比如: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分析、流程重组与优化、管理模型的确定、数据字典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内容。这势必导致所开发的系统不能满足企业用户的需要。比如:2006级物流工程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的时候,普遍没对盘点作业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导致盘点管理模块达不到企业实际盘点作业的需要。究其原因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且需要与用户不断进行交互。因此,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在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很难主动去完成需要花费较大精力,且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的分析与求解的工作。再加之学生功利意识较强,认为:即使认真完成系统分析和设计工作也未必比没认真做的同学成绩高多少。其认真完成工作的自主意识不强。为此,需要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能力培养观”,而非“高分观”,强调“能做事情”的能力。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目前,学院在《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安排中,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完成之后,才安排实践教学,这就导致前面理论的讲授与后面实践相脱节。同时,由于学时有限,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留给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就不多了。为此,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正确应用,就必须在完成某个知识点的理论教学后,就立即安排实验,同时应适当增加实验学时。

    2.4相关课程间的教师沟通较少,且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相关课程的教师之间沟通较少,对知识模块的划分不太明确,导致课程衔接不太好。因此,就出现某些知识点该详讲,可能被所有老师忽视;某些知识点该简化,却被相关课程教师反复精讲的情况。因此,相关课程教师应做好知识点划分,明确其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做好对后续课程的支持工作,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衔接顺畅。为此,就需要相关课程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到“专攻一门,熟悉相关课程”。

    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研究

    针对上面的教学困境,结合笔者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提出如下教学改革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

    3.1相关支持课程知识点精讲。与《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相关的支撑环节的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除此之外还包括运筹学、项目管理和相关专业课程。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特意精讲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中的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理论;网络技术中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连接设备、Intranet和Extranet;程序设计语言中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程序的规范性和可读性等内容。

    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

    比如,在讲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中的数据库设计步骤时,其中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强调学生能独自完成E-R模型的设计。为此,专门设计了几个E-R模型的语义描述,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实体、属性,并进一步分析隐含在语义描述中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再由学生在课堂上完成E-R模型的设计工作;若在设计过程中有异议,课上当堂提问,由教师给予引导性回答。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同时,强调由概念结构到逻辑结构的转化过程。为此,详细讲解从E-R模型向二维关系模式转化的原则,并就前面设计的E-R模型,由学生根据转换原则完成二维关系模式的设计工作。

    在规范化理论的讲解中,重点强调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前提下,指出各范式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一个关系模式R,让学生判断其属于第几范式,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规范化设计。课堂教学中用到的一个关系模式R如表1所示。

    3.2重点突出系统分析与设计环节的教学。在获取了详细的用户需求之后,就可以根据获取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工作。用户需求的获取需要详细的调查方法,同时要和用户不断地进行交互,以完成需求的确认工作。为此,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工作,难度更是较大。因此,学生不太愿意花时间自己来完成这些环节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实地调研的方式,来获取用户需求。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对有异议的问题,再去企业实地调研,以确认需求模糊的地方,再组织讨论,发现问题。如此反复,最终确定较为可行和真实的用户需求。然后,在系统分析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机构设计、业务流程描述和数据流程设计等相关工作。

    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课堂讨论、互动教学、实验教学等模式的组合。

    比如,在分析完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之后,就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工作。业务流程图是流程描述的基本手段,其易于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的理解。通过对业务流程图的分析,还能进一步发现现有业务流程的不足,为优化业务流程和进行流程重组提供帮助。同时,业务流程图也是进行数据流设计的基础资料。因此,在业务流程图的设计环节,就需要学生投入极大地精力和热情。在教学中,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课上完成业务流程图的设计。教学中,设计出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对于某些环节的逻辑处理,有时需要借助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判定表等工具来描述。为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技术工具及其特点,还要以引导性教学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完成课上的练习工作。某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判定树的设计结果如图2所示。

    3.3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教学环节的支撑作用。对于理论的学习,需要有实验教学环节的支撑,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能进一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此,该课程安排了如下的实验,其内容见表2。

    在Visual Basic6.0程序设计规范的实验课中,主要讲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然后在实际程序设计中,强调程序的规范性和可读性,为程序的可维护性做准备;同时强调程序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为系统能正确输出结果做准备。在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中,其设计结果如图3所示。

    其中,《测试一条路径所需时间》的数据输入格式验证的代码如图4所示。

    在进行SQL Server使用的实验课中,主要讲如何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建立数据库、数据表,以及表和表之间的关联。在建立数据表的过程,讲授数据库的完整性。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为后续的程序设计提供帮助。

    学院的实验课程被安排到了理论课程之后,效果稍微受到影响。一般应该在讲授完理论教学环节之后,马上进行实验课程的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巩固理论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讲完系统分析中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图后,应该马上进行实验课程的教学。

    学院在《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结束后,紧接着在下学期又安排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该环节有效地将前几门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具有效地完成相关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的工作,并能结合实施效果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评价,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4多课程有效融合,并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结合文献[7]的研究成果,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多课程的有效融合,将和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课程,如:软件工程、软件文档编写、数据库技术、软件测试、程序设计语言等进行知识点的有效划分,做到各科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能做到有效衔接。能做到多课程融合,其教学效果会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模式[7]。

    同时,需要注重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为此,教师需要熟悉其他相关课程,并深入研究自己所教的课程。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且能触类旁通”。为此,教师需要精选课程教材,同时慎选选读教材;并能有效地遴选出对学生有意义的知识点以完善教材中的欠缺。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比单纯的去编写教材要更有价值。

    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在教学中有所感、有所教,不但起到知识传播者的作用,更应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和倡导者。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教研等项目。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就担任学院的教改项目《独立学院工程制图自学学习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该课题的研究为教学工作积累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4新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适当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而且由于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的互动,因此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该课程中用到的新教学方法主要取得如下效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升,其主动学习的意愿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由刚开始的不感兴趣,到逐步用心倾听,到最后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得到加强,这也更能提高其学习其他课程的主动性。

    (2)知识结构得到完善,知识衔接变得顺畅。课程刚开始时,学生对于相关课程的作用不甚了解,到逐步意识到前期课程的重要,然后主动去复习前期的课程,再到最后能综合运用几门课程的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其综合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过程完善了学生知识体系,使得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学习也变得更有针对性。

    (3)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学习中能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必然导致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这样,部分有想法并能主动探索的学生,其创新能力就得到不断加强。因此,教师就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指导这部分学生完成有价值的探索活动。目前,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已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2005级毕业的学生中,有3人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设计;2006级,有5人的相关课题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设计;部分同学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3篇;2009年参加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一个队获得一等奖,一个队获得二等奖。

    (4)教与学的互动明显增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并能对老师的分析进行质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比如:在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程序的实验中,有个学生找到一组数据,使得所选的待建设施的坐标与已知点重合。这个发现能引起大家的讨论:到底已知点的需求量或运输费率发生多大变化的时候,能引起选址结果与已知点重合的现象发生。

    5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要随着学生的特点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只有符合时代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就需要在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兴趣培养做为基础,合理地完成多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融合,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德成.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2] 陈一鸣,贾厚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7):65-67.

    [3] 王世文.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 张珺,彭小珈.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法”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7):101-103.

    [5] 程工. 关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6(4):91-94.

    [6] 梁妍,王知强.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图书馆学研究,2010(7):19-21.

    [7] 陈文,刘绍清,王琳燕. 管理信息系统的多课程融合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7):41-44.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