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的分布概述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1-04-18 07:53: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并由此而在不断地认识和解释中国。为此,西方各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研究机构已遍布世界各洲,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关注点。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我们同样需要了解自己在西方各国眼中的形像,以便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本文相对系统地梳理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机构的分布,并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外;中国问题;研究机构;分布;特征

    由于对中国的日益关注,海外各大国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金作相关的研究。从事中国研究的机构遍布亚洲、欧洲、中东、大洋洲以及北美,相比较而言,美国的机构数量最多,涉及的领域最为广泛,因此其成果和积累也最为丰厚。

    一、北 美

    美国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前者以中国的人文学术为研究对象,后者着重关注近代中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研究起步较早,是美国最早设立中文教学的学校,其独有的优势的是丰厚的藏书资源。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是美国西北的中国研究重镇,在50—60年代曾与哈佛大学齐名。斯坦福大学的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是美国西部的一个研究重镇,胡佛图书馆的档案涉及20世纪中国变革的重要资料和文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是目前美国西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机构,最近比较关注上海专题的研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化史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中国教育史方面的资料收藏是其一大特色,另外,该中心出版的刊物《近代中国》在国际学术界有着重大的影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中国研究中心主要关注的是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并已有相应的成就。

    总体而言,美国大学里研究中国的人数最多、实力最强、专业和兴趣最广,但往往与政策脱节。而华盛顿和波士顿研究中国的顶尖智库型机构最多,并与美国政策制定者联系密切,这些智库中,卡内基学会、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项目被普遍认为是较有深度的。其中的布鲁金斯学会和兰德公司都是独立的非赢利性研究机构,前者主要进行当代国际问题和美国国内问题研究,中国问题是其中涉及的领域。后者主要研究中美关系、中国安全战略、中国军事等。

    除了大学和智库之外,美国政府的主要部门、大兵种都有中国研究专项,所有大公司也都有中国项目或者中国部门。美国亚洲协会是全美最大的关于亚洲问题研究协会组织,其重要特点是每年召开年会,届时,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关亚洲问题的研究专家都会前来参会。中国问题是这些会议里的最主要议题,其中又尤其着意于外交,过去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人权、贸易等比较单一的双边问题,现在则牵涉面广泛得多,非洲、拉美、能源问题都成为了中美关系中的议题,贸易也从双边逆差发展到汇率、全球经济平衡、防止核扩散等问题。

    加拿大

    与美国同属北美的加拿大对中国问题也颇为关注。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是加拿大在研究亚洲和加拿大-亚洲关系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独立的全国性智囊机构。它成立于1984年,旨在为加拿大公众,特别是商界、公共政策制定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提供资讯和相互交流等服务,以便更好地了解亚洲的发展,并得以更有效地参与到亚太地区的事务中去。

    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隶属于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系,当代中国的研究在中心获得发展。东亚研究系现有教师21名,其中有9位学者从事着与中国学相关的研究,研究领域既包含传统的汉学研究,如文学(如“当代中国文学与电影”、“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古典文学”等)、语言(如“汉语”)、宗教(如“道教研究”)、历史(如“早期与传统中国历史”和“史学理论”)等方面,也有对当代中国的关注,如对“中国的性别问题”、“中国的发展问题”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经验的特色”等方面的研究。

    二、亚 洲

    日本

    在日本的高校中,近年来最较为活跃的当属设立于爱知大学的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与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的主要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相互形成远程多边的教研交流系统。他们计划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分别设置该中心在中国的研究基地(分中心),并从日本国内和国外招收博士课程研究生,培养现代中国问题的专家,并就现代中国的研究和教育建立世界各国共同的学术评价基础。在研究方面,该中心与海外合作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共同组建了“现代中国学研究方法论”、“现代中国经济与亚洲经济圈”、“中国与亚洲·世界文化共生”、“现代中国政治和亚洲·世界和平”、“现代中国和亚洲·世界的人口环境”5个专业领域的研究会,每年召开一次综合各领域的国际研讨会,采用远程会议(RMCS)方式与中心的海外基地同时进行学术讨论,然后将研讨会的成果用日文、英文、中文3种语言编辑成报告或文集出版。此外,爱知大学还同日本国内外各合作大学共同协作,建立了涵盖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的现代中国研究综合数据库。

    日本外务省于1947年成立了东方学术协会,替代了原来的日华学会,后又于1948年将“东方学术协会”更名为“东方学会”。现在东方学会有会员1560人,由研究中国问题、朝鲜问题、蒙古问题、印度以及东南亚问题、中亚问题、西亚问题、日本问题的学者组成,其中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占多数。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经济、民族、民俗、思想、哲学、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等,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该协会的出版物有:《东方学》(半年刊,创刊于1951年),至今已发行了100多期。主要刊载研究东方各国历史、文学、思想、考古等学科的学者的论文,论述日本东方学的发展状况,包括岸本美绪、池田温、滨下武志、山田辰雄、小南一郎、丸山升、沟口雄三等著名中国问题学者纷纷在刊物上发表文章;《东方学论集》,(1954年在外务省资助下出版,1955年度第3辑停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纪要》(1957年出版),以及《东方学论著目录》(1967年)。

    新加坡

    新加坡的高校以中文教学和研究为重心,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专门机构,不以研究人员的个人兴趣为重心,而是旨在配合国家的政策,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机构包括新加坡东亚研究所(隶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最初研究中国儒家思想,目前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以及东南亚地区华裔问题)、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出版刊物《亚洲文化》和东南亚史料丛刊英文学术丛刊)、华裔馆(主要进行海外中国、海外华人社团和海外华人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并编辑和出版海外华人百科全书、中国家谱和《华裔馆通讯》)。

    印度

    印度的尼赫鲁大学国际问题学院由一批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学者开创了东亚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东亚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关注当代中国的各个方面。此外,还有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所,及其定期出版的《中国报道》,专门登载中国研究方面的论文。该所还负责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即21世纪的中国,并经常组织中国问题研讨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三、大 洋 洲

    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起步比较晚,与欧美和日本等国相比,其相关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和研究经费都是无法比拟的,但是,它的发展不能算慢。悉尼大学是最早确立大学中文计划的学校,学校的研究、培训以及大学生的课程计划都紧密围绕着语言、哲学、文学和历史的综合研究。其主要学者有:贝尔詹·皮埃尔·里克曼斯,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大革命”问题研究;弗雷德·泰韦斯,主要从事有关林彪问题的研究;达里德·古德曼,主要从事中国政策导向及现实问题的研究,其代表作是《邓小平传》。

    澳大利亚的当代中国中心着重研究1949年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与夏普出版社合作出版《当代中国论文》丛书。中心主办的刊物《澳大利亚中国问题杂志》是一份高水准的国际性刊物,包括论文和书评,自1995年起改名为《中国杂志》。该国另一个著名中国问题研究机构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该中心经常进行一些商业领域的调查和讨论会,为澳大利亚商界提供一些课程,并出版刊物《走进中国》,其中的文章主要讨论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公司介绍。此外,中国经济研究小组也非常值得关注,该小组侧重研究中国的城乡经济关系、工业化进程、粮食生产以及市场投资和就业问题,并出版了一些研究报告。

    四、欧 洲

    法国

    法国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创建于1996年,主要进行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中心的项目主要包括关于“中国的技术和物质文化研究(包括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改革)”;关于中国水利问题的研究;关于20世纪中国农业社会问题的探讨;关于20世纪的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和政治结构的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和思想观念方面问题的研究。该中心着眼于对中国现实国情的研究,如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农村改革问题、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这些研究贯穿一个目的,就是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走势。这大概与法国对华政策研究的需要也是契合的。法国的中国研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广泛关注,也注意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探讨和研究。

    法国远东学院是法国国民教育部下属的机构。其前身是l898年在越南设立的印度支那考古团。l900年1月20日,考古团更名为“法国远东学院”,任务是在法属印度支那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该学院在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韩国、中国等国设立了研究中心。在中国的研究中心有三处,分别设立在北京、香港和台北。该学院出版的刊物包括:《法国汉学》(年刊,中文版),主要内容是译介法中两国汉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法国远东学院学报》(年刊);《亚洲艺术》(年刊),以及《远东亚洲丛刊》。

    德国

    近年来,德国的中国研究机构也逐渐增多。柏林自由大学的东亚系设有中国学专业,以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外关系为主,其研究人员都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

    波恩大学从事中国问题教学和研究的机构有中国学系和东方语言系汉语专业两个单位,前者以研究中国历史为主,后者以培养翻译人才为主,并出版《袖珍中国学》、《东方语言系学报》及杂志《亚洲研究》。

    慕尼黑大学的中国学专业设立于1946 年。著名中国学家鲍吾刚曾担任该专业的主任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史。该系有学生600 人左右,可以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该系图书馆藏有中文图书5 万多册,期刊240 种(其中中文期刊占一半左右) 。慕尼黑大学从事有关中国学研究的系所还有3个:戈氏政治学研究所重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人类学和非洲研究所从事中国边疆民族的研究,医学史研究所以中医为研究重点。著名学者鲍吾刚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史研究。出版物:《慕尼黑东亚研究丛书》

    英国

    在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主持东北亚国家的语言、历史、资料文献、社会科学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研究的国家包括日本、中国、韩国和蒙古,该所的特点是非常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对话。

    牛津大学的东语系中国研究中心以定期举办研讨会,积极与中国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为主,如学者互访等等。在中心内还可查阅到剑桥大学内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的有关中国研究的大量书籍和文献。

    五、俄 罗 斯

    俄罗斯对中国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该所已成为俄罗斯综合研究中国问题的主要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党、政、社会、经济、内外政策、意识形态及俄中关系等重大问题,为俄罗斯政府研究对华政策起助手和顾问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该所还综合研究日本、朝鲜半岛局势、国际政治问题、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俄罗斯同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关系和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经验等问题。目前,远东所积极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定期进行资料交换和专家交流。与之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方学研究中心。该所的出版物有:《亚非人民》(双月刊,与非洲研究所合办)、《东方学研究所简报》、《东方学研究所学术论丛》、《东方》、《今日亚非》(与非洲研究所合办)。

    国立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成立于l944年,其前身是l819年成立的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部,l944年又改为东方系,1949年东方系成立了近东国家史和远东国家史教研室,从此开始了对中国史的系统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中国、朝鲜和东南亚语文的教学研究,另一个是远东国家史的研究。该系有组织地进行东方学,特别是中国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培养中国史、中国文学和汉语方面的人才;重点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如在历史方面注重研究中国古代和中世纪以及近现代史、历史编纂学和史料学(包括思想史、文化史和国际关系史),在语言方面侧重研究汉语发展史和现代汉语,在文学方面关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加强了对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研究,编写和出版了有关中国历史、语言和文学的文集、专著及教科书,经常召开或联合召开有关中国问题的学术会议,如从1961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亚非国家历史编纂学和史料学”学术讨论会,从1968年起与东方学研究所等单位每两年联合举办一次全俄“远东文学理论问题”学术讨论会。该系的出版物为《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学报:东方学类》。

    (作者通讯地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201109)

    相关热词搜索: 国学 研究机构 概述 分布 特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