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呼应的妙用

    时间:2021-04-18 07:53: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听沈为慧老师的《鸦片战争》一课,感叹“历史课原来可以如此精彩”。这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后的呼应”。沈老师通过巧妙设计各类“呼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解惑式呼应

    【做法】刚上课,沈老师就出示一只宠物犬的卡通图片,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鸦片战争,这只宠物犬与这场战争有何关系?结课时,沈老师再次出示了宠物犬的卡通图片,并且介绍道:一位英军将领在圆明园中发现了一只流浪狗,并且把它带回了英国,后来又将这只狗送给了英国女王;这位将领给小狗起了一个名字叫“洛蒂”(loot),将它的品种定为“北京犬”;女王经常牵着“洛蒂”在王宫里蹓跶,假如慈禧太后得知这一消息,会有何感想呢?同时PPT呈现:“一段没有结束的历史……”

    【分析】开场出示图片后,不作任何说明,只是提出设问,既吸人眼球又留下悬念;结尾再次出示小狗“洛蒂”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是战争的产物。这种先设悬疑,再抖包袱的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能够得出答案,学生一直跟着老师,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着探索。当上课之初的谜底被揭开的同时,老师再次设置新的悬疑,来引发学生对战争影响的思考,从而推动学生进行新的学习。

    二、纲领式呼应

    【做法】关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过程,沈老师用“一次没有协商的谈判”作为小标题;

    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用“一份万年和约”为小标题;关于《天津条约》的内容,用“又一份不平等条约”为小标题;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过程,用“又一次没有协商的谈判”为小标题。

    【分析】“一次没有协商的谈判”“又一次没有协商的谈判”,“一份万年和约”“又一份不平等条件”,这些小标题前后对应,使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又加深记忆;同时,又向学生揭示了这些事件之间本质上的相似之处。为了便于学生认识其相似之处,沈老师分别向学生介绍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过程,旨在使学生认识到,两个条约“没有协商”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侵略者的武力逼迫、清廷君臣的愚昧无知。

    三、升华式呼应

    【做法】沈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了美国史学家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的话:“鸦片是被放在驼背上带到了中国,而它最终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而在小结后,留给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是:断了脊梁的民族应该怎么办?

    【分析】沈老师以导入时的语言,作为整节课的收尾,有助于引发学生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华民族的脊梁被折断了,那么这个民族该何去何从呢?当时,清政府的一批官员被炮火惊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萌发了;还有一批官员,认识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洋务运动逐渐兴起。也就是说,这有助于学生在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之间建立起联系。

    综上所述,在沈老师的这节课上,不同的呼应起到了不同的效果,它们亦或提升兴趣,亦或揭示关系,再或者是升华认识。作为听课者,在领略这些“呼应”之妙时不得不感叹授课者的匠心独具。

    相关热词搜索: 妙用 呼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