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惠院强科,厚德行医

    时间:2021-04-23 08:02: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李建民,现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西医结合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免疫学专业,参加工作29年,2001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肾内科。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医中药学科中医学组同行评议专家、国家中医药类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国家卫生部重点学科中医专业类评估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痛风肾病协作组专家组成员;系北京市医疗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卫生系列中医内科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首批“125”人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北京市海淀区科委基础科研专项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临床管理体系数据库平台建设课题主持人;作为主要完成人和分课题负责人,参加完成了国家科委新药基金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两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资助课题肾络瘀痹(肾纤维化)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目前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2人。发表论文18篇,参编专著《中西医临床肾病学》1部。

    韶华易逝,光阴荏苒。对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李建民主任来说,截至今年,他的行医之路将有30年之久。成长于河南那片中华文化之源的中原厚土,李建民教授身上处处体现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从年少时选择了中医这个行业,他寒窗苦读,为的是报答父母的辛苦养育;他不断深造,为的是融会贯通肾病医学的中西理念;他自强建业,为的是在肾病糖尿病学科开创出一条中西结合领域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他厚德行医,为的是怀揣感恩之心将肾脏健康医术回馈于社会

    引言:习医问学,拾级而上的求学往事

    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变更不能医。——清·唐容川《医学见能·原序》

    李建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中西医结合肾病糖尿病临床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是与他早年的漫长求学经历分不开的。从中医专科到中医肾病免疫学博士、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学者,这期间他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时,求学生涯的辛苦付出,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诊治经验,并为自己今后的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更深入的治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还是在少年时,李建民就时常听父母说:当医生听诊号脉,不仅是个好出路,还能救人积德,受人崇敬。这样的“家教”让李建民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当一名医生,让养育自己的父母如愿以偿。于是,在几乎能够决定自己一生的“关口”,李建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河南省安阳卫校中医大专班。但在那时他并不知道,这条学医之路将是何等漫长与艰辛!

    大学学习期间,由于心中充盈着一种希冀,这种动力促使李建民刻苦自学了许多中医经典理论及专业英语;大专毕业后,他又经过4年努力苦读,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陕西中医学院《伤寒杂病论》专业硕士,并选择“中医学经方诊治慢性肾脏病”为研究方向,导师就是我国中医名家、陕西中医名医杜雨茂教授。正是杜雨茂先生教授的中医经典学术思想及中医经方诊治慢性肾脏病方面的知识,把李建民真正引进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慢性肾脏病的“学科海洋”之中,为他以后在这方面所取得的诸多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硕士毕业后,李建民回到了安阳原单位,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学专业工作八年。其间,他每天在办公室坚持读书到深夜,其学术探究视野,遍及肾脏病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理论和英文研究进展等领域。鉴于他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丰厚储备,他被医院派送到同济医科大学进修肾病学;进修结束后,他开始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等技术,并于35岁时晋升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

    然而,不甘平庸的李建民需要的是更精深的医学知识储备及更广阔的发展前景,1998年,在爱人和同事的鼓励支持下,李建民考进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始攻读中西医结合免疫学博士学位。他选择了当时中医药研究前沿的免疫学领域的“中药分子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作为研究方向,师从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免疫学家周勇教授。在周勇先生和他的夫人——我国著名中药药理学家徐秋萍教授的共同指导下,李建民系统学习了中医肾病免疫学分子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机理,并全面掌握了现代医学的实验技巧、方法学。与此同时,李建民还得到了我国著名病理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黄启福教授的栽培,3年的博士研修结束后他在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理学研究方面已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之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上篇:特色科室,领衔创业的十年足迹

    欲济世而习医则是,欲谋利而习医则非。——明·王肯堂《灵兰要览晓澜重定绪言》

    2001年博士毕业后,由于李建民读博期间的学术建树,当时有好几家在国内属于“金字塔塔尖”级别的医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李建民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些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而是加盟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是一家二甲医院,相对于李建民的专业而言,在北京并没有先天优势,但李建民之所以选择这家医院,他的初衷是,越是这样的科室,自己越能有所建树。于是,凭着自己多年的学识和临床经验积累,凭着开创出一片自己的中西结合肾病诊治天地的雄心壮志,他决定在这里按照自己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出一点事情。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李建民当初的选择极有远见——经过10年努力,李建民已经把一个原本基础薄弱的临床肾病学科,打造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中西医结合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现在,让我们把叙述转回到李建民初任科主任之初。那时,李建民首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肾内科30名职工的温饱问题。审时度势,李建民决定从患病率骤升的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为出发点,制定优先发展糖尿病及并发症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科室发展战略方针。10年来,李建民的肾内科以糖尿病肾脏并发症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特色,以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肾衰竭阶段、慢性肾衰竭、尿酸性肾病作为中西医结合重点攻关目标,并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学科研究“个性”。

    作为科室主任、肾病学科带头人,李建民带领麾下所有同仁,重新组合建设肾内科,努力学习并开展中医肾病、糖尿病学辨证论治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小球疾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辨证规律研究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应用中西医结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入透析阶段,使该科室具备了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专业特长,并以此进行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肾炎、狼疮肾、过敏性紫癜肾和糖尿病肾脏病变治疗,展开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研究。李建民等人的学科贡献还体现在肾脏穿刺诊断的CKD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蛋白尿、血尿、延缓肾脏病理学进展等方面所具有的肯定疗效。经过近160余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血肌酐300—442μmmol/l的患者临床研究治疗,他们发现应用经验方通络保肾复方具有肯定疗效,结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病情稳定2年以上而未进入透析治疗者超过半数。此外,李建民还带领学科医护人员致力于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基础体系构建研究,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应用通络保肾复方防治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多年筚路蓝缕的孜孜以求,李建民所带领的肾内科现在已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正在着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学)博士点申报和博士后流动站招生,囊括“肾病”、“糖尿病”和“血液透析”临床与基础研究3个专业。科室拥有36张床位,血液透析机12台,血液滤过机2台;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2名,硕士6名和基础扎实的3名主管护师为技术骨干的医护队伍30人。

    这样的业绩自然与李建民这个“科室元首”的团队管理理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谈及这方面的话题时,李建民也有一番心得。他认为:团队意味着“精神上的契合,目标上的一致,行动上的配合”。李建民教授的同事也介绍说,作为科主任,他公心为重,奉献为先;一直遵循以“包容厚德为先,沟通协调为法”的原则,充分认识学科发展、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医者父母心。在谈及临床治疗经历时,记者不断被李建民教授的仁心仁术所打动。许多重症患者在他的治疗下奇迹性般地得到康复。由于工作繁忙,李建民教授基本没有闲暇时间,更没有时间陪父母家人,一颗心都扑在了治病救人上。提及这些,他却谦逊地说:“看到病人好,当然心里很高兴;看到病人不好,我就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平实的言语中,透露出的却是他的大医精诚之心。

    中篇:国家重点,脚踏实地的申报姿态

    世徒知通三才者为儒,而不知不通三才之理者,更不可言医。医也者,非从经史百家探其源流, 则勿能广其识。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季序》

    10年前来到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李建民就庄重地立下承诺:要将该院肾内科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单位。为了追求这个目标,他可谓苦心孤诣、历尽磨难。据记者了解,自2008年开始,李建民便带领科室成员,着手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的申报准备工作。

    李建民深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临床治疗和研究中,李建民结合科室的5个优势病种反复论证、修改、分析近10年中肾病科住院患者的病例,以中西医结合慢性肾脏病优势病种、慢性肾衰竭和糖尿病肾病,包括“上皮细胞凋亡、足细胞内质网应激、免疫炎症、上皮细胞转分化”等方面的国际热点发病机理研究为介入点,借助现代医学实验技术,如大鼠慢性肾脏病模型如5/6肾切除、UUO模型、血清病系膜增殖模型等多重手段,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脏微血管并发症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并申报与合作了十多项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

    李建民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肾络瘀痹”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中医学关键病机,并坚持不懈地进行了10年临床实践和应用基础研究,系统构建了“肾络瘀痹”中医学理论框架。不仅如此,为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申报基础建设工作,李建民教授还在年近49岁之际,拜我国著名中医肾病学家聂莉芳教授为师,传承、学习中国中医肾病名家学术经验。

    同时,为了加强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的行业影响和学术交流,李建民教授代表该科积极参加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并经常主持、主讲、承办各级学会肾病学术活动。在此基础上,李建民教授领衔肾内科与中日友好医院联合,于2008年11月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年会;2011年1月李建民教授联手京津冀陕四个学会承办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高峰论坛”。在这次由该科室独立承办的学术盛会上,京、津、冀等地中医肾病名流云集,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

    通过一项项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努力,2011年10月,李建民他们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书上报申请后,经过答辩、评审,终于顺利获得通过!

    对此,李建民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这要感谢与我一起艰辛奋斗的肾内科全体同仁们;感谢医院各位领导和职工的理解支持,感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各位领导的支持;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位领导的支持;感谢在10年中艰难准备、沉淀积累、厚积薄发的申报过程中,真心帮助、指导我的各位中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好朋友们!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需要感恩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10年心路走过来,有你们这样的真心朋友,一路上的风景真好!”

    是的,一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申报标书,从开始到逐步完善,历时4年之久,这期间李建民及科室成员在工作调研、基础准备、咨询专家、标书修改中,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努力?尤其是作为二甲医院的肾内科,李建民教授的团队所取得的成就,的确不凡!

    下篇:心中有梦,五彩斑斓的科室未来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忙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申报评审工作,李建民很快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及计划。近段时间,他又在为申报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耗心费神。他亲自撰写标书,为了充实标书内容,查阅英文文献近3000篇,引用英文文献内容近120篇,最后确定参考文献48篇,并于今年3月17号终于完成并提交。他说目前的心愿是期待今年能顺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科室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再添风采。

    李建民教授介绍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检查要求,他将带领科室同仁,开展中医肾科名家经验的继承、汇总和学习,系统整理、总结中医肾病名家经验,同时结合5个优势病种,进行临床医护联合学习查房,促进辨证施护、理法方药系统化,开展医护人员创建国家级“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基础内涵建设的系统学习;结合国际上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涉及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分子、信号传导通路等最新英文文献的学习,强化肾内科住院医师的理念和认识;根据科室中西医结合5个优势病种方案中的特色病机要点分布、难点解析、诊疗特色,升华强化学习和临床应用过程总结分析工作,并不断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5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修正、优化和完善

    “承续过往,努力向前”,这句话对于李建民教授以及科室成员来说,是现在最真实的状态。如何结合医院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已经成为他们目前乃至于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挑战。

    “人活着就是一种责任。为了当年一个承诺,一个人需要活出一种境界,拿出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干好工作,打一场攻坚战硬仗,真正使我们医院肾内科脱胎换骨,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未来5年创建三甲医院级别评审,做一点点贡献,此生足矣!我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差距,毕竟,一个只有十多年成长经历的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没有积累,没有沉淀,没有光环,只有艰难付出、艰苦努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我们才能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跟上国内国际学科发展的步伐。”采访到最后,李建民教授这样告诫自己。

    采访告一段落,记者感悟到,对于李建民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而言,前方的路还在脚下延伸,但他们的的确确在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由此记者仿佛看到,他们那五彩斑斓的理想,就在未来不远处跳跃

    相关热词搜索: 行医 厚德 惠院强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