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

    时间:2021-11-01 15:30: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

    1病原概况:prrs病毒是有囊膜rna病毒,属动脉炎病毒。直径50-65nm,其核酸蛋白体内核直径25-35nm。根据遗传学和抗原性的不同可将prrsv分为两种毒株:一是欧洲株,如lelystad,主要存在于欧洲;一是美洲株,如vr-2332,主要存在于美洲和亚洲。至今,中国境内只发现美洲株。该病毒不易在热和干燥的环境中存活,普通消毒剂、氯仿、洗涤剂易将其灭活。在冰冻温度下,病毒可持续存活好长一段时间。在-70℃至-20℃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血清存于4℃,72小时,有85%的样品分离到病毒。对热敏感,在20℃-21℃条件下,1-6天内病毒具感染力;而37℃,仅保持感染力3-24小时;56℃,仅保持6-20分钟。酸碱环境也影响其活力,在ph6.5-7.5环境中稳定,但低于ph6或高于ph7.5,病毒感染力迅速丧失。

    2临床症状

    猪群的大小、日龄、易感性、免疫状态、感染毒株的类型与毒力及猪场的管理状况不同,疾病症状在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2.1亚临床感染

    有些猪场或猪群虽然感染但无临床症状。

    2.2急性感染

    有些在潜伏感染2-5周后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母猪发烧、不食,后期,(thirdtrimester,orlatepregnancy)流产、早产或延迟分娩、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返情率升高;仔猪、生长肥育猪表现突出的呼吸道症状,深度腹式呼吸甚至死亡。症状持续1-4月不等。

    2.3慢性感染或持续感染

    急性感染过后,猪场处于相对平稳状态。由于控制措施不力,猪场中存在持续感染的情况。猪场中不断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八字腿及弱仔猪,母猪食欲时好时坏,此起彼伏,呈“滚动式厌食”(rollinginappetence)。几乎无母猪死亡。保育舍猪易继发/并发细菌及结膜炎,饲料转化率低。上述症状虽不严重,但连绵不断,使得猪场生产处于不稳定状态,场无宁日。

    公猪感染蓝耳病毒后,发烧,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性欲下降,但通常表现亚临床感染状态。病毒感染生殖器管,可通过精液散毒,长达92天(6-92天),平均散毒35天。呼吸道问题在年轻猪群比成年猪群更加突出、严重;有些猪场后备母猪或头1-2胎母猪繁殖问题较高胎龄母猪明显。

    2.4非典型蓝耳病

    蓝耳病病毒与其它病原协同感染或几种毒株共存于一个猪场,易出现非典型蓝耳病(atypicalprrs)的临床症状。高流产率,达10%-50%,可发生于任何胎龄及怀孕的任何阶段,约有5%-10%的母猪死亡。断奶前及断奶后的死亡率高(主要有肺炎所致),三周龄下仔猪眼脸、眼眶周围水肿。还见部分猪阴囊和后肢肿胀。

    3病理变化

    蓝耳病病毒是极易感染动物的病毒,少于或等于10个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便可感染动物。主要在巨噬细胞内繁殖,然后进入淋巴系统在淋巴结内繁殖,或直接进入淋巴结繁殖,分布全身,感染各组织器官,出现于组织器官感染相应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感染毒株毒力不同,其造成的病变程度亦不同。

    病毒感染母猪,引起流产,胎盘和脐带出现坏死性脉管炎;新生仔猪感染,肺胀呈棕褐色斑驳状,不塌陷,多灶性间质肺炎。翻然与未感染部位界限不明显,病变常见于肺前腹侧区。肺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棕褐色。

    保育舍猪肺胀不塌陷,有大量棕褐色斑点病变,“橡皮肺”、“胸腺样”或“肝样”;间质肺炎;淋巴结肿大,棕褐色或苍白色。有时见眼球结膜炎。

    生长育肥舍猪病变与保育舍猪相似。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流感等协同感染,30%-50%肺胀暗红褐色,且前腹侧实变。呼吸道有泡沫或脓性渗出物。

    4传播方式

    蓝耳病在猪场内的传播,主要是猪与猪之间、易感猪与病猪排泄物及污染物接触的直接传播。一个阳性猪场,若存在诸多亚群(subpopulation),如阴性猪群(negativeherd)、未感染猪群(naiveherd)、已感染而抗体正在下降的猪群等,则易造成病毒的传播和持续感染。争斗、咬尾、咬耳易使病毒通过血液和唾液传播。注射针头、断尾、磨牙、去势的钳剪、输精管、污染的工作服、鞋、苍蝇、蚊子、鸟等可间接传播病毒。

    在一个猪场内,病毒除上述水平传播外,还可经母猪通过感染胎盘或胎儿将病毒传给下一代,即所谓垂直传播。许多研究文献表明,蓝耳病病毒易在怀孕晚期通过胎盘进行传播;但也有在怀孕早期就出现胎盘传播,甚至导致胚胎死亡的报道。经胎盘感染的新生仔猪,既携带病毒又排毒,可在分娩舍,甚至断奶后在保育舍感染其它仔猪。这些通常孱弱的带毒新生猪成为以预防蓝耳病为目的的早期隔离断奶(sew)的“软肋”(weaklink)。

    猪场与猪场之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阴性猪场引进蓝耳病病毒感染的后备母猪或公猪,阳性猪场引进未曾感染的后备母猪或公猪(naive)。猪场内存在各个亚猪群,致使病毒在猪场内扩散和持续感染。另外,也可通过病毒污染的车辆、工具、精液,空气、鸟、蚊蝇等媒介传播。

    5诊断方法

    prrs病毒是否存在于猪场,prrs是否是猪场所有疾患的主要原因,猪场中是否存在prrs病毒循环和病毒的持续感染,prrs病毒是不是猪场生产指标下降的重要因素,弄清这些问题对减少猪场蓝耳病隐患,控制和净化蓝耳病至关重要。

    首先对猪场最近六个月或一年的生产状况、疾病发生情况有清楚了解,结合目前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然后通过血清学监测(如idexx的elisa,血样采集可参照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提供的采血方案进行)和pcr/rt-pcr做出准确判定。

    目前猪场一旦发生蓝耳病,往往继发或并发其它病原感染,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所以在进行血清学检测时,将病猪组织、器官或整个病猪送往诊断实验室检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鉴别正在发生的疾病病原,确定蓝耳病毒的存在。

    在免疫猪群,血清学结果也可以帮助分析病毒活跃性,确定猪场采用免疫控制计划后是否收到预期效果。如果elisa检测结果呈现阳性,可以采用pcr试验确定毒株和病毒序列。新生仔猪采集病料(脐带)、3周龄内哺乳猪采集病变组织进行prrs病毒pcr检测,判断猪群是否存在母猪垂直传播。这是判断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是否控制prrs病毒传播的一个方法。也可以使用哨兵猪检查母猪群病毒活跃程度,根据猪群规模使用30头(或以上,根据统计学分析)左右哨兵猪,该方法是检测水平传播的有效方法。

    6猪场分类

    不同的猪场,prrs病毒感染的模式会有所不同。因此依据临床症状、诊断结果、生产状况和生产数据对猪场prrs病毒感染状态进行分类,这样针对某猪场控制prrs采取的干预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机会。

    6.1阴性猪场

    没有prrs病毒感染的猪场。

    6.2稳定-不活跃猪场

    种猪群无病毒传播,断奶后的猪群无prrs临床症状。也就是说成年感染猪群不向断奶前的仔猪排毒,产房和保育舍的生产能力恢复到感染前的水平。

    6.3稳定-活跃猪场

    种猪群生产性能尚可,但在断奶后的猪群有感染活跃的迹象,出现临床症状。在保育后期或生长肥育期,血清转阳。由于怀孕及泌乳猪群不传播病毒,断奶时仔猪的健康状况良好,并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断奶2-3周后,母源抗体水平下降,通过与日龄较大的感染仔猪接触,空气传播,或污染从一个房间到另一房间的转移而感染。

    6.4不稳定猪场

    猪场最近刚经历prrs急性暴发,或存在持续感染。种猪群及断奶后猪群表现临床症状。保育、生长肥育舍猪呼吸困难、生长缓慢,甚至出现体温升高、死亡等。血清学检测表明,猪群已接触感染prrs病毒。各个生产阶段均可见到prrs临床症状。在中国多数猪场是通过引起未免疫的种猪且自己本场猪群也未免疫造成的。

    7预防和控制

    为控制蓝耳病,首先确定猪场的类型,即蓝耳病病毒在猪场的传播模式。然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策略,控制蓝耳病病毒的传播和减少临床症状。现在中国的猪场多为稳定/活跃或不稳定猪场,常见慢性感染及亚临床感染,阴性猪场少见。就我们目前的条件和对蓝耳病知识的了解,当前切合实际的目标是建立稳定/不活跃的猪场,然后再谈净化。可选择的措施如下:

    7.1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控制蓝耳病在理论上虽有争论,但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猪场倾向于应用蓝耳病疫苗,且主要是弱毒疫苗。世界上第一个蓝耳病弱毒苗lngelvacprrsmlv,已在2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自1994年首次在美国上市以来,已累计使用4亿多头份。就我国目前生产状况和prrs病毒感染模式,应用弱毒疫苗稳定猪场、提高生产成绩是必要的。免疫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选择正确的疫苗和合适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

    7.1.1疫苗的选择

    在中国市场目前有蓝耳病灭活苗(kv)和弱毒苗(mlv)两种。依其毒株来源不同,存在三种,美洲株疫苗、欧洲株疫苗、美洲株与欧洲株疫苗。因弱毒苗产生细胞免疫(cmi),所以控制蓝耳病的效果比灭活苗好。就现有公开文献来看,中国大陆猪场蓝耳病病毒只是美洲株。因此,较适合中国猪场控制蓝耳病的疫苗应是美洲株弱毒苗。目前在国内注册的也只有蓝耳病美洲株vr-2332弱毒疫苗发明者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提供的lngelvacprrsmlv疫苗。该疫苗已于2005年4月经中国农业部批准在总国注册应用。

    该疫苗在有效期内每一头份至少含有104.8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美国农业部-aphis要求104.4tcid50),具有足够抗原量;疫苗株atccvr-2332对不同美洲株(如sdsu73,vr2385,mn-01-ai184)的攻毒能有效保护,对欧洲株(如lelystad)的攻毒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orf5和orf6与欧洲株分别由55%、79%的氨基酸同源性)。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都有文献对该疫苗交叉免疫保护的有效性作了报道。

    该疫苗的安全性已经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证实。免疫动物的体温、增重不受影响;免疫动物与健康未免动物间无疫苗毒水平传播问题;10倍推荐免疫剂量,注射靶动物猪无任何临床证状;该疫苗经70代连续继代,毒力不会返强。这也是在美国和德国被批准作全群普免和仔猪早期免疫的唯一一个蓝耳病疫苗。

    7.1.2、免疫程序的制定

    猪场应根据自己的诊断数据、疾病发生模式、商家推荐的标准方案制定出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若母猪群不稳定且垂直传播给仔猪,早期隔离断奶及控制生长肥育蓝耳病的干预措施都难以达到目的。因此,全群普免结合仔猪免疫策略是控制蓝耳病的最有效措施。对阳性猪场全群普免的目的是清除同群中未感染猪(naïve)亚群。

    国内猪场不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引进后备母猪。若猪场是稳定阳性场,引进未感染后备母猪就如同在即将熄灭的烧炉上加了新木炭,引起蓝耳病在猪场流行。因此,在进入繁育群前要使得后备母猪也呈阳性,但不是急性感染。若后备猪来自阳性场,不能表与病毒血症。因此,引进的后备母猪应在适应舍或隔离驯化舍做好疫苗免疫。

    两次弱疫苗免疫后,可阻止带毒猪排毒。建议在第一次免疫种猪群后,间隔4周再强化免疫一次。

    7.2后备母猪隔离驯化

    后备母猪在适应舍隔离驯化通常包括三个阶段:1、隔离期,2、驯化期,3、恢复期。每期约30—60天。当然,要根据购买时后备母猪的年龄、母猪来源和即将混入的猪群的prrs病史、隔离场所大小、设备情况而有新变化。

    隔离期第1—2天血清学检测prrs病毒感染状态。若选择疫苗免疫,应在到达后尽快注射。驯化期间从后备母猪进入适应舍30天后开始,驯化的目的是让新进的动物接触该场的prrs毒株。在此期间,田间毒株源如保育舍的猪或淘汰母猪进入适应舍即注射同样疫苗,间隔一月,再进行第二次免疫。

    7.3部分清群

    部分清群是在猪群流动线上切断prrs病毒传播的种配合策略,是控制断奶后prrs病发生以及从断奶后猪群中清除野毒的有效手段。它需要繁育猪群没有病毒传播,只在某生产阶段存在病毒循环,如保育或生长/肥育猪群。让新生猪群远离猪场现存养保育或生长/肥育猪群,不再有任何接触。对于母猪≥1000的猪场采用此清群技术,需要远离目前猪场或猪群的临时饲养场/点来饲养清群的猪。某些猪场部分清群需每1-2年重复一次。

    在首次部分清群时,不稳定猪场一定要对种猪群至少进行两次弱毒疫苗,血清学检测无病毒血症。否则,部分清群亦难成功。

    7.4全进全出的猪群流动模式

    全进全出可有效控制断奶猪多种呼吸道病。为满足此生产要求,中国现有设施陈旧的老猪场可作适当改造,将大的建筑房舍分成若干独立的室,室与室之间用实墙阻隔,而不是简单地用铁栏杆或塑料栅网分开。做到每批猪一栋舍或几个室。防止日龄大、生长慢、体况差的猪与刚断奶的猪或新转群的猪混养。每一独立的房间,都有其独立的通风设备和独立的空气空间。每批猪转出,整栋舍/室要彻底清扫、冲刷、消毒,不留死角和积粪。空舍2天至一周。

    7.5检测与清除

    应用elisa及pcr检测所有繁育猪群,凡病毒携带者,一律清除,防止prrs病毒的垂直传播。这样的清除的检测费用高,代价大。就中国目前情况看,应首先用疫苗免疫猪群,产生阴性仔猪,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方可检测野毒携带者而清除之。

    7.6猪群封闭

    猪场连续4-8个月不引进后备猪群,并在猪场内部不断从地方感染繁育群中检测阳性猪并清除病毒携带者。不足之处是正常淘汰母猪后无可用的后备猪群。可以解决的措施是,在场外建场培育后备猪群,但这一额外投资使得养猪成本大大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综合症 呼吸 猪繁殖 控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