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医院14项医疗核心工作制度(一)

    时间:2021-12-06 15:40: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首诊负责制度
    1、门诊首诊负责制度
    (1)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务人员均需做到“谁首诊,谁负责”,不得相互推诿。
    (2)首诊医师经检查、诊断,发现该病人为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3)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

    (4)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转科,由首诊医师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病人的工作。

    (5)需转院治疗的病人,经科主任同意,同时上报医务科同意后与转入医院联系或电话邀请会诊。

    (6)若发现医师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导致对传染病的误诊漏诊者,必须追究首诊医师的责任。

    2、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1)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度执行,由急诊科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应诊。

    (2)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立刻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

    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如遇到复杂病例,需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逐级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

    员参与抢救。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务或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工作。对不服从安排的人员,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

    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

    (1)查房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危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

    (2)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3)利用典型、特殊病历、进行教学查房,提高教学水平。

    (4)对所查病人,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情况,并全面查体。

    (5)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科室工作管理水平。

    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

    (1)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应有本院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查房完毕。

    (2)对所分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错事、了解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

    (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叫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夜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入院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对急危重、疑难病例或特别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主任医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检查所管住院医师的病历,不符合病历书写要求的,都要予以纠正。同时还应检查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8)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问题,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9)注意听取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3、住院医师查房制度

    (1)住院医师查房每日查房一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夜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医

    师。

    (2)对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完成病历及病程记录,危重、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别病例,除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外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化验检查、会诊申请单等医疗文件。

    (4)向实习医师传授疾病诊断、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6)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

     

     

    分级护理制度

    一、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Ⅰ、Ⅱ、Ⅲ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

    )标记。

    二、特别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二)护理要求:

    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三、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五、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二)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

    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5.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水平。

     

     

    术前讨论制度

    一、所有住院手术病例(急诊入院手术除外)均应进行术前讨论,特殊病例应报医务科备案或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织(主持),手术医师、护士及有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特殊情况可邀请家属或单位领导参加。

    三、讨论内容: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和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如特殊检查、血源等;重新开展手术应订出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与意外,以及防范措施;麻醉选

    择;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手术人员、麻醉人员及有关人员的组织和安排。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四、术前讨论要做好记录,并随同病历归档。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病人住院10天内未能明确诊断或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无效且住院时间超过3天的患者,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由科主任组织院内

    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二、若经院内专家会诊后仍未能明确诊断的,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邀请并组织院外专家进行会诊。

    三、讨论前,主管医师应积极准备有关病历资料,明确提出讨论目的;讨论时,应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于讨论完成后,将相关内容在病历中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住院死亡病例,要求在死亡后1周内进行讨论;如为特殊病例,科室则应及时组织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讨论,但不得超过2周。

    二、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及有关人员参加,如遇疑难问题,可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三、主要讨论内容:诊断是否正确、有无延误诊断或漏诊;检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适当;死亡原因或性质;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死亡讨论应记入病历,留档备案。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抢救工作应由经治(或值班)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参加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二、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如需会诊者,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的原则,及时组织会诊,院内大会诊应报医务科协

    助组织,各类医务人员接到急会诊后应随请随到。一切抢救工作要作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三、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医师的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空袋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

    查对。

    五、抢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六、新入院或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和医务科,另外一份贴在病历上。

    七、       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科和科主任。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审批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我院和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结合医院分级管理和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一)    甲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    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

    重大手术。

       (三)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四)丁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    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

    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丁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乙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甲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类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甲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甲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甲类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手术质量的关键。

    (一)    正常手术

     1、甲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

    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手术审批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2、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4、丁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5、开展重大的新手术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术项目,需提交专题报告至医院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后,由医院上报市卫生局经卫生厅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医学伦理委员

    会评审后方能在医院实施。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二)特殊手术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为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

    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

    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5、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6、高风险手术。

    7、应邀到外院会诊参加手术者或邀请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8、器官切除及大器官移植。

    以上手术,须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务科审批,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执业医师,异单位,异地行医手术,需按《执业医师法》及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籍医师的执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此外,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经治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五、管理要求

    1、各科室和各级医师要严格执行“手术范围”,开展规定范围外的手术由所在科室根据其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书面报告,上报医院医务科审核,经分管院长签发并上报市卫生

    局批准后执行。对连续两年发生两起以上医疗事故的人员降一级执行,直至取消手术资格,并报市卫生局备案;重新恢复手术级别,须经医院和市卫生局考核后裁定。

    2、超范围手术需根据医护人员结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现场操作等综合考评合格后,经市卫生局审批同意方可进行。若遇紧急特殊情况,科室或医师超范围开展与

    职、级不相称的手术,需应邀请上级医院会诊并电话报请市卫生局批准后进行,术毕一周内补办书面手续。科研性项目手术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3、超范围手术的审批程序: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同意后,由医务科汇总材料,上报市卫生局批准。申请批准时需提供以下材料: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原

    件和复印件;②医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学历、职称、技术开展情况,设备、基础设施条件及日常技术质量考核情况;③近二年本科室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

    故发生情况统计;④开展新手术的可行性论证报告;⑤人员进修学习情况;⑥是否有上级指导医师;⑦其它需要提供的资料。

    4、各科室、各级医师未按本规范执行的,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明确各科室、各级医师手术范围,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利益的有效措施,各科室、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注:临床各科手术具体分类(另发)。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制度 核心 医疗 医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