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

    时间:2021-12-09 15:05: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本文属=大=秘=书=网=站-www.zqwdw.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
       摘 要 :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层次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主体。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省份,当前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保持县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对我省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 词 : 县域经济环境保护协可持续发展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层次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经济乃至全国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政权得以稳固的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主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环
    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县域经济发展必然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山东 省 是 一个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国家统计局“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价中,进入百强的山东县市达21个,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省份,当前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保持县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 我 省 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现状
    自 “十 五 ”计划启动以来,我省的环境保护卓有成效。环境保护“十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97个,
    共投资128亿元;在建的112个项目中,
    已完成投资103亿元。建成各类自然保
    护区65处,面积963千公顷。生态省建
    设规划工程启动,各级生态示范区建
    设试点52个,面积8037千公顷。深人
    开展了环境空气、河流湖库、近岸海域
    和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全省环境状
    况公报。
    围绕 加 快 经济发展,省政府对治
    污工作做出部署,加大了污染防治力
    度,2003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
    体比2000年削减10%以上。省里还出
    台刊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和《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加强
    了全省环保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省
    人大做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
    议》,省政府编制实施了《山东生态省
    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环保总局将山东
    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我省在全
    国率先开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环境质量指标体系”
    研究,开展了环保信用等级管理活动。
    在县 域 和 农村环保方面,已建设
    各级生态示范区试点52个,生态示范
    区建设主要在县域一级开展工作,同
    时还开展了将范围拓展到乡镇和农村
    的“环境优美乡镇”评比活动,系统地
    提出乡镇一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指
    标,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交给乡
    镇政府和农民群众,寻找到农村环境
    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经省环境保护
    局审核,2004年4月20日已经对拟命
    名为第一批(2003年度)的5个省级
    环境优美乡镇即平度市南村镇、胶州
    市李格庄镇等进行了公示。“环境优美
    乡镇”所提出的“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
    设、饮用水及其水源地保护、农村能源
    建设、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农业有机
    废物处置、村容镇貌建设”等创建内
    容,不仅对目前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
    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是农村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
    但 当前 我 省仍存在着环境污染严
    重的问题,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
    表现在:
    一是 环 境 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
    量日益下降。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随着
    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污总量
    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县域经济得到持续的高速增长,但同
    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一
    方面低技术、粗管理、高耗能乡镇工
    业的发展,使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
    强度日益扩大,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加上工业“三废”得不到有效处理,
    还有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的残留,
    畜禽粪便污染加剧,农作物秸秆焚烧
    及废弃污染严重,都会导致土地肥力
    下降,水质恶化,水体污染不仅影响
    水产品质量,而且使许多居民的生活
    用水失去安全保障,另一方面,随着
    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快
    速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规模日益扩
    大,由于长期采取掠夺式开发、粗放
    式经营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沙
    漠化、盐碱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遭
    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是 复 合 型污染特征明显。工业
    污染仍很严重,生活污染比重不断增
    加,农业面源污染日渐突出。在相当
    多的地区,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
    尚未解决,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污染问
    SC IE NCE AND M ANAG EMEN T-徽
    黔粼缨
    题。
    三是 环 境 管理体制不完善,环境
    意识严重缺乏。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
    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不少
    县市领导注重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热
    衷于铺新摊子,在低层次上搞重复建
    设,而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在管
    理体制上,经济部门与环境部门各自
    为政,造成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环
    境政策也各行其是,结果造成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脱节。环保部门执法
    不力,环境破坏者推卸责任、逃避制
    裁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 、县 域 环境建设与保护的
    对策与措施
    建立 县 域 内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 转 变 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经
    济与环境综合决策机制。县域资源环
    境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于在经济发展的
    重大决策过程中没有考虑环境影响,
    忽视环境承受力所致。因此,要想实
    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
    经济发展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综合起
    来考虑。要牢固树立经济建设与环境
    保护一起抓的观念,紧紧围绕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整,处理好经济与环境、
    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
    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加强法制建
    设,严格监督管理,努力减轻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坚持保护优先,预防
    为主,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管理
    并举,扭转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
    面;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
    护,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承载能
    力的关系,绝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
    价,换取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2、 多 部 门联动,进一步强化资
    源环境管理。各级政府要坚持一把手
    亲自抓,对本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负
    责,各部门、各行业对本系统的生态
    环境建设与保护负责。发展计划部门
    应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列人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规划和年度计
    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环保部门要综
    合协调,统一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
    门制定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要将
    各级行政领导在决策中的表现作为政
    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考
    核、奖惩机制,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
    重大决策和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考
    核;科技主管部门应将生态环境建设
    与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列
    入攻关课题;农业部门应继续推动生
    态农业建设,有效控制农村资源污
    染,加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
    开发;水利部门应加强水土保持工
    作,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三同
    时”制度,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
    护,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
    综合平衡。
    3、 全 方位 治理和控制,延缓环境
    恶化速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各乡镇
    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污染治理设施。
    处于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之外的工业
    污染源,按照现行的法规,执行一级排
    放标准,在限期之内若不能达标,实行
    关并转迁或截污。严格执行规划提出
    的禁止和限制产业名录,杜绝新污染
    的产生。
    控制 农 业 和养殖业污染。加大农
    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药和化肥环
    境安全管理,禁止生产和使用高毒、
    高残留化学农药,引导农民合理施用
    化肥和农药;研究解决农用地膜污染
    问题,努力减轻有机质流失和有害物
    质对水体、农田的污染和人体的危
    害。搞好畜禽养殖业废水、废物的处
    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到
    国家标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
    利用和处理技术,严格按环境功能区
    发展水产养殖业,努力降低养殖污
    染。
    加快 生 态 农业建设。结合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
    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广高效、实用
    的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发展有机食
    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建设
    一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
    产品基地。开展绿色通道、绿色市
    场、绿色加工生产线与绿色产品品牌
    等“三绿工程”试点工作,确保食
    品安全。
    加强 海 洋 环境保护。控制陆源和
    海水养殖污染。加强近岸海域环境质
    量管理和人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坚持
    河海统筹,陆海兼顾,以陆源污染防
    治为重点,抓好重点海域、重点城市
    毗邻海区、重点河流人海口附近海区
    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海洋和海岸带
    生态保护。加快沿海防护林带工程建
    设,加强海岸带管理,制止人为破坏
    行为。加强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和海洋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沿海地区建立海
    洋和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
    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4、 加 强 环保科研与技术推广,
    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资源持续
    利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主要包括农业灌溉技术、土壤改良技
    术、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工业清
    洁生产技术等。政府应把生态环境保
    护的科学研究纳人科技发展计划,给
    予重点扶持。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
    机构结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生态环
    境保护科研队伍,根据各县乡特征,
    针对农村沙荒盐碱地改造、农业立体
    种植、植树造林、发展绿色有机食品
    和无公害农产品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成立专题科研小组,进行调查、研
    究、试验、.推广,形成一套完整的
    科研成果转化体制。
    5、 加 强 法制建设,把生态环境
    保护纳人法制轨道。严格控制资源开
    发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切实加强对
    水、土地、森林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
    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类资源的开
    发,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破坏生态
    环境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6、 继 续 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公
    众参与环境保护。围绕环境保护中心
    任务,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
    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策划,提高环
    境宣传的层次、时效和质量。着力抓好
    各级县乡党政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的
    环境法律知识培训,不断增强管理层
    的环境意识、环境法制观念和环境与
    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利用各种形式,调
    动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参
    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自
    觉保护环境的氛围。要积极开展环境
    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全民
    的环境忧患意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