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大孝至爱农民日报 大孝至爱

    时间:2019-01-02 04:39: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06年11月28日,在连续几日的雨雪寒冷天气后,是一个难得的艳阳天。   那天下午,谢粉香刚刚从焦作回到滑县半坡店乡车村家中,就被热情的村民围了起来。滑县县委书记刘国连等领导来到她家,并带去了棉被、食品、现金等。
      “不但谢延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你们全家都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刘国连握着谢粉香的手,激动地说。
      ――谢延信、谢粉香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引人注目?
      这还得从34年前说起……
      
      许下诺言
      1973年4月16日,21岁的滑县半坡店乡车村青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连理。第二年7月,谢兰娥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刘变英。女儿的出生给初为人父、人母的刘延信和谢兰娥带来了无尽欢乐。
      然而,快乐的时光仅仅延续了40天。40天后,谢兰娥因患产后风,命悬一线。临终前,她含泪拉着丈夫的手,一遍遍叮嘱:“延信,我怕是不中了。你要照顾好咱爹娘和我那苦命的傻弟弟。以后再找人家,要对咱闺女好……”
      望着弥留之际的妻子,再看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刘延信泪流满面。他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说:“你爹娘也是俺的亲爹娘,你弟就是俺的亲弟,你放心吧。”
      “放心”二字,说来简单。刘延信的岳父岳母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先天呆傻,生活不能自理;岳母体弱多病,生活需要照顾。望着棺木中的妻子,看着悲痛欲绝的岳父岳母,还有跑来跑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傻内弟,刘延信做出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他“扑嗵”一声跪倒在岳父岳母面前,磕了三个响头:“爹、娘,兰娥不在了,从今以后,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放心,谢家今后的生活俺来管,俺替兰娥为你们二老养老送终!”
      男儿膝下有黄金。刘延信这一跪,跪出的是男子汉字字千钧的承诺;跪出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
      
      做谢家的亲儿子
      一句“兰娥不在,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让刘延信承担起了谢家的全部责任。
      谢兰娥去世时,刘延信才22岁。不光是岳父岳母心中惴惴不安,乡里乡亲也都在纷纷猜测:延信再婚后就会有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谢家多病的二老、痴傻的内弟谁来照顾?没有了延信,这个家谁来管?
      众人的疑虑,刘延信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做出了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决定――改姓。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的姓氏,就是家庭宗族的代名词。在农村,改姓是个了不起的大事。为了这事,刘延信把自家“延”字辈的兄长都叫在一起商量,大多数兄长都不同意这件事。看着众位兄长,刘延信的目光中透着诚恳和坚定,“兰娥去世后,大家都在想,我什么时候会再婚,再婚后是不是就不管两位老人了。我肯定会侍奉老人直到他们百年的,既然有这个决心,就不如把姓改了,让大家放心。”说到这里,这个铁铮铮的汉子眼中闪着泪花。最后,原来最反对这件事的刘家堂兄,亲自帮延信办了改姓手续。从此,谢家多了一口人,多了一个“儿子”。
      料理完谢兰娥的后事,谢延信的岳父带着悲伤一个人去了170公里外的焦作煤矿上班。谢延信先是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家里安顿下来,两个月后,为了能照顾到岳父,他又带着女儿和岳母、内弟一起来到焦作,在岳父上班的朱村矿附近一个砖瓦窑场打起了短工。岳父每天要上班,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内弟生活不能自理……谢延信每天洗衣做饭,刷锅洗碗,陪两位老人聊天,喂傻弟弟吃饭,俨然成了谢家的顶梁柱。
      对自小失去母爱的女儿,谢延信疼爱有加。可来到焦作后,他常常是顾了老人顾不了孩子,顾了孩子顾不了老人。最后,他一咬牙,把女儿送回老家,交给年迈的母亲抚养。为了能让孙女吃上奶,延信的母亲从亲戚家借了一只羊,买了煤油炉,每天挤了羊奶,加热后喂给孩子。
      女儿离开后,谢延信一边照料家,一边抽空到窑场出砖,到建筑工地提泥,再苦再累,只要能多挣点钱,他都愿意干。那时,他去地里挖过野菜,去菜市场捡过白菜叶,还在住所旁边开了片荒地,种了一片油菜。“这东西真不错,嫩的时候可以剔着吃,再大些时候可以凉拌着吃,长老了可以炒着吃,开花结籽了还可以榨油……”一片油菜,为谢延信省下了不少买菜钱。
      1975年春天,谢延信的三哥刘延胜来到焦作看望弟弟。“虽说是城市,可他们的生活条件实在太差了。”说起当年去焦作看弟弟的情景,刘延胜记忆犹新。当时,谢延信在一个砖瓦厂做工,用辛苦挣来的钱给岳父岳母买水果,自己却长期吃自家腌制的咸菜。“你才二十多岁,只顾在这儿伺候他们,以后咋办?”刘延胜掉着眼泪问谢延信。
      “我知道你们是为我考虑,可这边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一走,这个家怎么办?”谢延信含泪送走三哥,坚持留在了岳父岳母身边。
      1979年春天,谢延信的岳父在矿上的集体宿舍里因中风昏迷不醒,被工友送到医院。谢延信接到电报后,急匆匆赶到医院急诊室。看着病床上还没过危险期的岳父,他心中无限悲伤――以前,虽然日子过得艰难,可还有岳父可以依靠;现在,岳父也倒下了,以后家里的日子该怎么过?
      谢延信整日整夜守护在病床前,躺在床上的那位老人,在他心目中已经和自己的生身父亲没有什么两样。也许是他的真诚感动了上苍,也许是老人家放不下这个苦难重重的家,在与死神搏斗了七天七夜后,老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然而,却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
      
      床前尽孝17载
      谢延信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家啊――家中一病、一瘫、一傻,没有一个不需要照料。
      岳父躺在床上,一躺就是17年。而在这17年里,老人从没有生过褥疮,也从没有穿过一件湿衣裳。谢延信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还照偏方挖了许多毛草根给老人熬药。在谢延信的照料下,岳父竟然奇迹般地能扶着凳子慢慢挪动了。
      1989年春,岳父先后患肝硬化、癫痫、咽炎等病症,住进了焦作矿务局大医院。别的老人住院大都儿女轮流伺候,可谢延信一个人在医院里日夜守着岳父,困了就趴在床沿上打个盹儿,实在顶不住,就和衣躺在病房的水泥地板上睡一会儿。
      “老人家,您有这么个孝顺儿子,是您老的福分啊。”看到谢延信日夜守候床前,忙前跑后,一名护士对病榻上的老人感叹道。
      “闺女,你不知道,他可是我女婿呀。”一句话出口,谢延信的岳父已是老泪纵横。
      一片孝心没能阻止死神的脚步。1996年8月28日下午,已经昏迷了两天两夜的老人突然睁开眼睛,盯着谢延信,嘴张了张却发不出声音。
      “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让弟弟跟着我,决不让弟弟受一点委屈!”谢延信知道岳父的心事,把岳父的头放到自己怀里,动情地说。
      听了女婿的话,老人艰难地点了点头,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出来,安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所有的一切,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谢家的邻居吕国成抹着眼泪说:“咱们土话常讲,床前百日无孝子。人老了以后,儿女能伺候你100天都不容易,可谢延信伺候谢家的老人,伺候了几十年哪……”
      
      两个人的肩膀更有力
      谢粉香走进谢延信的世界,是在1983年9月。
      妻子去世后,很多人都曾给谢延信介绍过对象。他惟一的条件就是不能违背自己当年的承诺,不能丢下风雨飘摇的谢家。
      打动谢粉香的,正是谢延信的忠厚与善良,也正是他这片至诚至信的孝心。“我觉得,他对他的岳父岳母那么好,我嫁给他,他一定也会对我好。”就这样,明知道跟谢延信生活在一起会吃很多苦头,谢粉香还是走上了这条艰难的道路。
      再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之后,谢延信在焦作煤矿伺候岳父岳母和傻内弟,谢粉香在老家替他抚养女儿、侍奉双亲、耕种田地,每隔一段时间就到矿上为丈夫的岳父岳母一家拆洗被褥。“前些年,他在焦作,我和孩子们在家,甭提日子有多难了……”
      日子再难也要过,谢粉香带着自己与前夫的一儿一女,带着谢延信的女儿刘变英,还有自己与谢延信的女儿,一家5口人,用庄稼地每年的微薄收入和大儿子外出打工挣的血汗钱,硬是拆掉了旧房,一砖一瓦建起了自家的小楼房。
      两个人的肩膀总比一个人更有力。谢粉香的出现,不仅给谢延信的生命和信念注入了一缕曙光,也给谢家老小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
      
      一家好人
      谢延信患高血压病是从1990年开始的。当时医生就嘱咐他安心休养,可这个家的状况让他怎么休养呢?听一位老中医说醋泡花生能降血压,为了省钱,这个偏方他一吃就是13年,没有去医院买过一片药。
      2003年,谢延信因脑梗塞住院,谢粉香立即放下家中一应事务,从滑县老家赶到焦作,在照看丈夫的同时,像对待亲妈和亲弟一样,照顾着谢延信的岳母与内弟。
      一年时间,谢延信三次住院,后来虽然转危为安,却落下了严重后遗症,行动迟缓,记忆力衰退,语言表达不清。从此,除了秋收种麦的农忙时节,谢粉香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焦作,将这个四口之家的重担挪到了自己肩上。
      “先前是公公在焦作伺候老人,婆婆在家留守,现在婆婆又去了焦作,轮到我在家留守了。”谢延信的儿媳马海霞这样说。
      2003年4月,马海霞的儿子还没有满月,因为公公生病,婆婆不得不先去焦作照顾公公。当时正赶上收小麦,姐妹们也都在外地,婆婆一走,她只好下床给在地里收麦的丈夫做饭,给孩子洗衣服、洗尿布,因为产后身体虚弱,一天下来头晕眼花。“这还不算什么。今年秋收时候,丈夫在外打工没回来,婆婆在焦作伺候生病的公公,家里13亩玉米都是我一个人收的。我把孩子放到地头上,就钻进了一人多深的庄稼地里。后来,3岁的儿子哭着跑进玉米地找我,脸被玉米叶子划出了血……”说到这里,马海霞的眼泪掉了下来。
      常言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解这个家庭的人都说,这一家子,好人都聚在一起了。
      34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这个特殊的家庭和家里那份质朴但却深沉的大爱,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多次脑梗塞造成的记忆力衰退,这34年中的许多事情,谢延信都已经记不清楚了。34年前的一个选择,让他尝尽世间艰难与困苦;34年中信守一个承诺,让他拥有了与任何人相比都毫不逊色的父母情、夫妻爱。
      提起当年的选择,谢延信的话语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儿女伺候老人是天经地义。事情重新来过,我也还是得那么做……
      (摘自《殷都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 至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