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感动常在那些无法用照相机记录的风景

    时间:2020-11-03 14:33: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局部

    在很多人眼里,画报记者足迹踏遍风景最美之地,似乎总在“游山玩水”。从职业角度看这大致不错,为了让读者看到云南最美的一面,我们一年中几乎三分之一时间都奔波在通往美景的路上。和普通人相比,我们面对太多绚丽景观,其实已略显审美疲劳。然而,无论走过多少山山水水,在心底总有风景让你终生难忘乃至泪流满面。

    2016年我曾采访过的一名叫李桂科的医生,就是这样一道不同寻常的“风景”。

    李桂科只是洱源县卫生防疫站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医生,但他同时还有一项荣誉——云岭楷模。他究竟有怎么样的故事?那天清晨,我们跟随李桂科医生离开洱源县城,翻山越岭来到一个叫做山石屏村的遥远山村,去了解这个故事。

    位于洱源县炼铁乡黑惠江西岸的“山石屏”村,实际上曾经是一座麻风院,也是李桂科整整服务了三十年的地方。而“山石屏”这个听起来颇有些诗情画意的名字,也是李桂科取的。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一条江边,眼前绿树环绕,江水静流,鸡犬相闻,简直就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山间别墅群。如果不是李桂科指点,谁能想象对面就是曾让人谈之色变的村落一山石屏?

    麻风病是当年人类最可怕的病症之一。中国在50年前曾一度流行,仅云南就有数十个麻风村的存在。而这些所谓的村落,实际上完全封闭的治疗场所,通常选择在极度偏僻,与世隔绝的深山老岭之中。在云南,每一个麻风村的背后,都有一段悲情往事。而每一个麻风村的改变,则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防疫医生们。山石屏与防疫医生李桂科之间的故事,写了整整35年。

    1981年4月,23岁的李桂科被分配到洱源县山石屏麻风院工作,当时的人们谈“麻”色变,附近村子的人经过疗养院都要远远的绕道而行。环境闭塞、艰苦条件,让很多人的病情越来越重,很多患者不仅身体有残疾,心理上也有承受着重压,甚至丧失了对活下去的信心。在李桂科大夫看来,改变人们的歧视观念,远比医治病人身体伤痛更重要。1990年,麻风院的麻风病人全部治愈,可现实并不乐观,治愈了的病人仍然很贫困、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他们仍然会遭受到歧视与偏见,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没人愿意买,病人外出搭不到车,外人也不敢进麻风村。此时,原本有机会调离的李桂科选择留下,为了治愈患者们心理上的创伤,改变社会对麻风的歧视与偏见。

    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李桂科,可能没有山石屏的今天。

    李桂科是医生,但在山石屏,他所做的一切,早已远远超越了一个医生的本职。从他选择留在山石屏开始,他就变成了这个特殊村庄的“当家人”和代言人。上世纪90年代当所有麻风病人康复之后,留在这里的100多人如何生存下去?成了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他开始引导村民开垦土地,搞特色种植,实现自给自足;他牵头引进了孔雀养殖,为村民增加收益。为了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他积极呼吁,争取外界支持,最终修成了一座宽敞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使山石屏从此不再与外界交通隔绝;他找准机会,争取国家资金政策,为每一个山石屏村民建起了崭新的楼房......他甚至亲自为新

    居落成题写对联,对联的每一字话都来自他的字斟句酌。如今,他又积极奔走,打算在这里建立一个麻风村博物馆......

    走进山石屏村,无论老人小孩,人们见到的李桂科的表情,就像见到亲人一般。他尽好医生的天职,与此同时,还为年老的村民理发、剪甲,乃至叠被、洗脚,这些事他整整做了三十多年从未间断。

    中午,我們在山石屏与已经康复的村民们一起吃中饭,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李桂科说,外界对麻风病人有太多误解,他们康复之后,已完全与正常人无异。麻风病是一个医学问题,但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康复的病人需要全社会来进一步了解、关爱。与康复病人共进午餐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直到今天,多少人仍有顾虑?

    在山石屏的整个参观过程中,我处于一种难以抑制的感动。他和这个村、村民之间,实在有太多故事,听来让人感慨万千。但是,临近参观结束时突然的一幕,还是令我、以及所有同事最终失控飙泪。他推开一间屋门,里面竟是满满几十口空棺材,垒在一起,这一幕当场令所有人目瞪口呆。这些空棺材每一口都写有姓名。

    此时,他说:很多病人在年轻时患病之后,往往被极度恐慌的亲人迅速送进麻风院,从此不再过问。即便在康复之后,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仍不得不面临无法被家人接受,甚至无家可归的现实,无奈只能继续留在村里。这就是时隔几十年后,当麻风病已从普通人视线中基本消失,而中国诸多地方依然存在麻风村的原因。在普遍情况下,一个人得了麻风病,便不得不面对被社会甚至家人歧视的命运,这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在随后的一生中,他(她)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因而惧怕与社会交流,变得脆弱、敏感、自卑,一生不得不在“村”中和病友度过,或许唯有在这里,他们才能继续感知人世的温情。然而,他们终将老去,也将面临那一天。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那么谁来让他们入土为安?他们一生孤苦,我不能再让他们凄凉离开这个人世。因此,想尽办法,为他们做了这些棺材。都写上名字,谁走了,让他可以在最后的一刻,体体面面地被送上山去。

    听到这,瞬间,我眼泪夺眶而出。

    告别时刻,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几十个村民冒雨送我们到桥头,挥手告别。李桂科的身影也在其中。他已经微微有些驼背了,此时此刻,他仿佛就是站在自家门口,送别远方的来客。

    这是一个大写的人。生命中,其实我们遇不到几个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在人潮人海中前行,你无法感知他们的存在。但是一旦你走入那个故事,那就足以震撼心灵。我想,这故事,也是我永远无法用照相机记录的风景。

    相关热词搜索: 照相机 感动 风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